西藏大学理学院 江卫华 舒博尔
山东省烟台第四中学 谢彩会
西藏居住着20多个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珞巴族、门巴族、回族、僜人(族)和夏尔巴人(族)等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毋庸置疑,其中最多的少数民族是藏族,占整个西藏人口的95%以上。西藏地区的民族教育发展非常不平衡,农牧区要远落后于市县且整体落后于我国大多数省份,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而数学教育质量水平也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数学教育质量水平。究其原因,西藏教育跟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一样,存在地域民俗文化偏向,即数学教材的编写、课程计划的实施、课程评价标准的制定等只是根据全国统一的标准,而没有考虑到西藏的实际情况,如西藏的数学发展情况、数学文化以及整个区内的特殊环境。而藏区数学发展是提高整个藏区教育质量的重要部分,并且藏区数学文化对民族数学文化传承、主流数学补充、民族数学教育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前后,有学者提出了“民族数学”(Ethno-Mathematics)这一概念,发展到如今,“民族数学”已成为国际数学和数学教育领域研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同研究人员对“民族数学”这一概念有不同的见解,如巴西数学史研究者达布·罗西欧(Ubiratan Ambrosio)认为“民族数学是将数学内化为民族自身文化的标准化方法”,也有学者认为“民族数学是民族文化中的数学思维方式”。换句话说,民族数学是存在于少数民族实际生活中,而又会无意识地、间接地、不自觉地使用数学技能和数学知识而参与的一种数学活动,是一种情境式的数学,存在于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且不同少数民族间的民族数学又有所不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学习观认为,学生学习知识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且这种主动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经验的,这种新知识的建构是一种过程。也就是说,人们在熟悉的文化背景、生活情景中会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在进行民族数学教育时,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文化背景、生活情景,这样会让学生更好地把原有知识经验和新知识建立某种联系,促进新知识在原有认知结构上的同化,让少数民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更加有效地学习。反之,如果学生脱离所熟悉的社会文化、生活情景,那么学生可能会误认为数学远离他们的实际生活,没有应用价值,这样学生的学习则不能有效展开。
苏联著名心理学、教育学家维果斯基认为:人因为使用工具使得人不再像动物一样以身体的直接方式去适应自然,而工具的产生凝结着社会文化、知识经验,即社会发展历史规律制约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社会文化制约学习发展过程。人是社会的人,相关文化背景,如建筑风格、宗教信仰、服饰的穿戴等都对个体内部新知识的建构起着积极的作用。维果斯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在活动中,人的思维和学习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学习是人与各种活动社会性地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
因此,对西藏地区的数学教学来说,让少数民族学生从实践生活中的事物出发,数学教育要立足于学生的本民族文化背景,使少数民族学生数学学习发展顺应西藏社会文化,让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数学问题情景更好地进行融合,从而使少数民族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文化环境下进行学习,让少数民族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近在身边的感觉,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使他们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数字化浪潮的今天,结合信息技术开发西藏数学课程资源、思考数学藏汉双语情境下的教学活动设计以及提升民族数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等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民族教育的迅速发展,民族数学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所在,而民族数学的内容挖掘主要体现在民族数学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民族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的直接形式就是结合本地数学文化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关于民族数学的研究,首先应加大对更多少数民族数学文化的挖掘、整理,而且挖掘的深度需要进一步加深;其次,挖掘少数民族数学文化的最终目的是将其整合为教学资源,所以还必须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民族学等视角整体地、动态地分析民族数学产生发展的历史与逻辑,并结合国家现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逐步实现民族数学的“课程化”。民族数学的“课程化”是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藏族数学文化与西藏现行数学教材内容的整合,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藏族儿童的生活实际、发展状况、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等,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编制出具有民族特色,符合藏族学生学习的数学课程资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下,各少数民族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汉民族的文化影响,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为促进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各少数民族地区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双语教学。双语是指一些少数民族自己所特有的语言和汉语,如西藏自治区内的藏语与汉语。语言跟文化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而文化的更新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碰撞和融合。由此可以看出,在西藏地区实施数学双语教学对藏族学生数学能力和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一些问题也值得人们深思,如藏族数学教育从哪个年级阶段开始实施藏汉双语教学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藏汉双语教学。因此,在藏族数学教育中进行藏汉双语教学时应该慎重分析学生的母语与国语认知特点、术语习惯及其文化背景。
教育活动是生产力中最具创造性的活性酶,能够极大地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而教育当中的重要因素就是教师,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或主持人,在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时,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掌握与提高又往往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研究在西藏少数民族数学教育,乃至在整个少数民族数学教育中都很重要。就整个西藏的情况来看,在数学教师队伍中,用藏语授课的本土藏族教师、用汉语授课的本土藏族教师和用汉语授课的内地援藏教师在学历层次上没有多大差距,可是他们的教育观念、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实践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差距与难题。这样,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特别是数学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师理解和接受现代教育理念,自觉实践数学学科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整合,并由此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20世纪80年代前后,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数学教育专家开始从少数民族数学教育、多元文化数学教育以及跨文化数学教育等视角来关注非主流文化下的教育诉求,使得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的研究领域不断延伸,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主流文化影响下的教育单一性、刻板化趋势。与此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也在我国相继展开。
在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数学教育,要结合西藏特有的当地民俗风情、日常生活习惯等文化背景,让耳熟能详的藏族传统优秀文化真正融入各级各类数学课堂。而要做到以藏族文化为背景去创设数学课堂,对教师的要求就比较高,即这样的教师必须对藏族文化、风土人情有所研究,并且有相当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才能真正意义上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并在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基础上进行数学教学设计,驾轻就熟地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数学教学实践,从而实现西藏本地数学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同时,西藏教育管理部门要有意识地鼓励数学教师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深入挖掘西藏本土文化元素以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多加体会西藏本地民俗文化,不断开发少数民族数学课程资源,积极创设民族数学问题情境,让藏族学生以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文化情境中学习数学,提高藏族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与主动性。
[1]房灵敏,江卫华,李银玲.西藏民族教育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J].中国藏学,2009(3):26.
[2]郭萌.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文化研究的成果与问题及对策[J].数学教育学报,2015(2):75.
[3]罗永超,张和平,杨孝斌.中国民族数学研究述评及展望[J].民族教育研究,2015(1):133.
[4]申玉红,杨启祥,周长军.少数民族数学文化研究成果综述[J].数学教育学报,2012(4):17.
[5]魏元芳.基于藏族数学文化传承的藏族学校义务教育数学教学案例设计研究民族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