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民办实验学校 宗 娟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课堂的效率至关重要。但是,身处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没有过强的思维能力,往往在课堂上注意力不能充分集中,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教师的教学水平就很难展示出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要敢于创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提高教学效率,在学生们的“接受”过程与教师们的“教学”过程中架设好桥梁,转换教学的方法,给小学数学加“味”,提升学生们的趣味性。
因为数学这门学科天生的严肃性,使得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容不得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因此,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缺乏乐趣,在数学中找不到喜悦的感觉。例如在小学的加减乘除计算中,常常让学生们感觉乏味,经常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但是,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添加“幽默味”,就会让学生们打开胃口,活跃自己的思维,点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反而会渐渐忘却数学的恐惧感,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谓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一招妙计。
例如,在给学生们讲解“小数的四则运算”的时候,学生们一致认为这块“骨头”十分难啃,其中涉及的知识点众多,如时相同数位要对齐、有关进位问题、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在计算的过程中,常常因为一个失误导致整个答案错误,学生们在计算中不断尝试,屡败屡战,为了缓解学生们的思维,我就会给学生们穿插讲解故事,例如:李奶奶家一共养了四只鸡,名字分别为ō、ó、ǒ和ò,有一天李奶奶发现鸡窝里面有一个鸡蛋,李奶奶一问,这个蛋既不是ō下的,也不是ó下的,也不是ò下的,学生们可以猜出来是谁下的吗?一阵安静之后,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下的。话音刚落,整个班级一阵大笑,课堂的氛围立刻活跃起来,学生们学习起来也更加有力气,在解题的过程中也更加有耐心与信心,在幽默的学习氛围中去学习,大大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通过在学生们计算的过程中添加“幽默味”,使得平淡冷酷的课堂再次焕发光彩,学生们学习起来也充满了战斗力,正是因为添加了这种“幽默味”,让大部分学生对数学课开始向往,甚至回味无穷,同时也渐渐喜欢上了数学教师,这样,学生们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收获不一样的效果。
小学阶段的数学是锻炼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好朋友,但是学生们没有较强的自觉性与自律性,分析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都有待加强,而数学学习一直不是枯燥的,数学也不仅仅是计算,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适当地添加“游戏味”,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使得学生们综合发展,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学生们学习完2、3、5 的倍数的特征之后,我带领学生们做了一个接龙的游戏,规则是每个人按照一定的顺序报数,遇到带有3和3的倍数的只能击掌表示,不可以说出数字,如果违反规则就要表演一个小节目。看着简单的一个游戏,但是玩起来就容易犯错误,有的学生在游戏中顾此失彼,在遇到12、13、23、24时,连续击掌就会瞻前顾后,十分考验手、口和脑这三者的协调性,犯错的学生在懊恼中恍然大悟。就这样,大部分的学生参与到游戏中,随着游戏的深入,慢慢可以将游戏改为“7的倍数”,规则相同,给学生们提高了难度,同时也更加容易出错,当学生们遇到错误时,就会解决问题,提升正确率。
在整个学习倍数的过程中,我巧妙地将3、7的倍数融入游戏中,让学生们在游戏中练习,不仅高效,而且可以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大大加深了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使得学生们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游戏充满数学课堂,活力十足,在学习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此处所说的“文学味”就是指“语文”,说到语文,学生们一定想问“数学与语文有着什么联系?其实,数学与语文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辅相成,数学教师要具备语文教师的幽默性以及文学性,弥补数学课堂枯燥的缺点,提升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点。
例如,语文学习中有经典的“造句”题型,在数学中也经常出现,当给学生们讲解到因数、倍数、奇数、偶数等概念的时候,学生们往往难以分清这些概念,纵使教师们百般强调,但是错误依然层出不穷,于是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对于“概念”进行造句,独自去消化,有学生造句说: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15既是奇数,又是合数;3既是奇数,也是素数;2虽是偶数,但不是合数……反而收获到了显著的效果,新奇的数学“造句”,让学生们感觉到了新奇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通过“造句”,学生们脑洞大开,讨论得十分激烈,在交流中,大脑积极梳理相关概念,通过自己的理解,再表达出来,活跃了学生们的思维,轻而易举地理清了各种概念之间的不同与联系,开阔了视野,使得数学焕发出一番风味。
新课标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富有个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时地给学生们添加幽默味、游戏味以及文学味,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让数学生活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