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娜
时下,创建特色学校已成为一种共识。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学校文化,才能让校园“处处都成为教育之地”,让师生随时、随地都能受到强烈的熏陶和感染?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使校园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让其得到师生的充分认同,进而引领师生积极朝着共同目标努力迈进。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毫无疑问,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更好地成长。因此学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要以促进学校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的。一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如校舍建筑、景观布局、装饰布置等都必须要渗透教育的成份,要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书香气息,激起其读书的欲望,让其在内心对学校充满向往、对学习充满期待。而不能像有些学校那样,把学校文化建设视作政绩工程,当成应付上级检查与评比的手段。校园文化一旦背离了其应有的教育价值与意义,学生必然就会敬而远之。二是文化教育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全面消除“唯分数论”,扭转“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的应试局面,而是在确保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基本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特长安排、设置多样化的课程。要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充分选择空间,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的方向,并以此为突破口来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之得到充分的发展,最终让他们也能走上成功、成才之路。
学校的静态文化方面,大到学校的行为规范、校风校训、宣传橱窗展示师生风采的图片,小到班级的纪律制度、班级标语口号、班级文化栏里名人名言,都要蕴含着积极向上的思想。不仅要能给教师教书育人指明方向,激发教师发挥自己的爱好特长不断开拓创新,而且要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启发,让其积极朝着老师所指引的先进方向努力。在动态文化方面要坚守教育的本位,要将各类校园活动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一方面教师要将课堂“搬进”活动,及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创设、搭建一些锻炼挖掘学生潜能和拓展学生实践能力的平台,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把自己的强项表现出来,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兴趣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将活动“带回”课堂,让爱好美术的学生通过绘画展示活动所得,让爱好摄影的学生展示自己在活动中的摄影作品,让有写作特长的可以通过文字来抒发感情。
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是以人为主题的活动,要想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的优质与高效,让学校的各个“要素”都要能摆正位置,心往一处想,劲要往一处使,就必须要以情度人。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管理者要树立“师生之上”的思想,悉心关注学校的每一位教工、学生,了解他们的基本需求、具体困难。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学校师生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确保使师生双方能够亲密合作,保证学校教育活动的顺利进。例如当教师与家长或是教师与教师之间发生矛盾时,学校要及时介入,并适时为矛盾双方架起“沟通之桥”,适时会矛盾双方创造交流感情、消除芥蒂、融洽关系的条件;当教师因生病或其他原因不能按时来上课时,学校应及时安排相关人员补位并在课下对其慰问;当天气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嘱咐学生增减衣服;学生情绪出现波动时波,要及时帮助他查找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和手段去帮助和引导学生走出阴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