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县教育体育局 陈旺生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不忘初心,奋发进取,各行各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大好局面。在教育系统如何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这条生命线,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基础教育又是国民教育中的奠基工程,提升其教育质量具有战略性意义。我认为应该充分运用好如下四个公式:
经验是方法的积累,是成果的积淀,是难得的法宝和教科书,它可以让我们的工作提质增效,事半功倍,让我们的工作快速推进,高标完成。反思,是对工作进行合理地总结反刍,不断发扬优点,适时改正不足,更加趋于完善。作为教师,如果单单凭经验教学,则会跟不上教改潮流,不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理念落后,手段陈旧,学生不认可,成绩上不去。但是,每天一味地进行反思也是无益,唯有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融汇才能使自己不断成长,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有专家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便他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但是写了三年反思的教师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教育家”。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师在其有限的工作生涯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确实能够积累大量的经验,但是,教师仅有经验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经验并不意味着成长,还必须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不断地反思。反思可以使教师的经验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反之,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算是低级“知识集”和应试“材料库”。
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能更准确更为合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去。
因此,教师要不断积累经验,勤加反思才行。唯有如此,专业才会发展,能力才会提升,才能有望成为专业型、专家型教师。教育管理者在管理当中也要懂得反思,不以经验多少论对错,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发展。
思想是一个人行为方式和情感方法的重要体现,是长时间思考的结果。行动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是成功的开始,反之则是失败的源头。光有思想,不去行动实践,那只能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只知行动缺乏思想,很容易走弯路,走岔路,甚至误入歧途,铸下大错。所谓“心动不如行动”就是这个道理,要想工作有成效,应该心动加行动才行。思想指导行动,行动丰富思想,思想再完善行动。
马克思曾说过:“人是由思想和行动构成的,不见诸行动的思想只不过是人的影子,不受思想指导和推崇的行为,只不过是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躯体。”思想是本,行动是形,本正则形立,没有行动,思想永远不能成熟而化为真理。可见,思和行应是有机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
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新思想,跟进新理论,与时俱进,创新进取,更要将思想付诸教育行动,用实践来检验新理论的实效和可操作性。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的思想影响着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时代呼唤创新的校长,校长也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在学校管理中采用新颖的办学理念和创新的治校策略。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提高思想认识,筑牢思想堤坝,以教育理论引领教学行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思行为一,力创工作业绩,争见教育成效。
目标是计划,是指南,是激励我们向上的动力,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方向,是保证我们工作不断正确的“方向盘”“定盘针”。奋斗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去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是取得幸福的手段,也是一种幸福的姿势。
目标是积极的,奋斗是幸福的,目标的达成,事业就成功了一半,奋斗是基于目标之下的实践动作。没有正确的目标,奋斗犹如无头苍蝇,四处碰壁,毫无所获,但是光有响亮的目标,喊在口头上,写在报告里,挂在墙上,装进档案里,不去奋斗,一切都是零。教育事业的成功,人生的精彩还是源于目标与奋斗的完美结合,目标引领奋斗,奋斗印证目标。
因此,教师要时时处处给自己定下目标,可以是中长期的、短时的、横向的、纵向的、班级的、学科的,有了目标,要咬定目标不放松,砥砺奋斗向前冲。学校也要制定长期和短期的目标,在挑战面前不动摇,一步一步朝着优秀学校冲击。师师如此,生生努力,校校奋勇,教育事业成就、教育梦想实现将指日可待。
无论思想多新潮,理念多高深,目标多明细,措施多具体,仅仅停留在理论意识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最终的关键都要落到执行和落实上来。
所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目标意图,完成预定设想的实际操作能力,是把目标、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创新力是在人的主观作用推动下产生所有以前没有的技术、文化、商业或者社会方面的关系。落实力包括两个层面的深刻内涵:其一,“落实力”要求“落实工作”得讲究科学的方法,特别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把握好工作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样才会使工作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其二,“落实力”强调“工作得落到实处”,也就是说,工作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工作成效要实实在在。既要牢牢把握“四个意识”,毫不动摇地抓好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又要敢于担当、奋发有为、敢闯敢试、善做善成。
执行力和落实力是工作成败的关键和试金石,但是教条主义地执行和死板硬套地落实,是机械的,是呆板的,是不可取的。那样的话我们的事业不但不会进步反而还会没落倒退。我们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力的执行力和落实力,只有创新,才能使执行的结果具有价值力,只有创新,才能使落实的效果具有前瞻性。带着创新力这个“格式刷”去更高标准、更严质量地执行,去雷厉风行、积极尽责、全面履职地落实,就没有越不去的“火焰山”,就没有跨不过的“流沙河”。
我们必须强化“燕子垒窝”一点一滴的恒劲,“蚂蚁啃骨头”一招一式的真劲,“老牛爬坡”一步一动的实劲,不断提升执行和落实的“含金量”,创新思维,创新举措,切实提高核心竞争力。执行力的核心是创新力,实质是落实力。三管齐下,必将成为无往而不胜的战斗力。
因此,作为教师,在班级管理、学科教学中要强化执行力,雷厉风行,言出必行;在教学任务检查反馈上,要强化落实力,不打折扣,落实到底,不虚不浮,确保学生弄懂学会;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要强化创新力,不能循规守矩,一味照搬,特别在教学手段革命和学困生思想转变方式上必须要有创新性,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总而言之,教师只要具备这三个力,应该是“文武全才”“德能兼备”,什么工作都能拿得起,干得好。同时,这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没有这个战斗力,一切理想将破灭,目标将高阁,制度将废止。
经验经丰富提炼,可以成为思想,思想可以给人指明目标;反思经总结提升可以付诸行动,行动可以使人激发奋斗;成长经历练洗礼可以卓见成效,成效可以令人昭示成功。
由此可见,前三个公式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递进的,构成了密不可分的整体系统,而第四个公式是前三之前提,之保障,有“四”则“三”成,“三”成则“四”立。
作为教育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工作中,应不忘教育初心,牢记事业使命,强化“四力”,落实“四式”,仰望教育星空,踏实教改前行,为实现涉县教育腾飞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