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发展

2018-01-26 01:42唐山师范学院教科所彭贤智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校本办学理念

唐山师范学院教科所 彭贤智

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校长在设计办学理念时用心良苦,邀请专家、组织领导班子、召集教师研究,反复斟酌后敲定字词。但是,办学理念确定后只是入册上墙就算万事大吉,至于如何指导办学实践无人再提及。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中把办学理念扔在一边,学校也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自上而下研究设计,并持续推进办学理念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的过程。决策者根据教育理论、教学经验提炼出的办学理念不只是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展示给外界看,而是要发挥办学理念对办学行为的指导与引领作用,提升学校办学水平,这才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让办学理念指导学校师生的行为方式,成为其行动准则。学校贯彻办学理念,应着眼于办学实际和主题文化所要形成的特色,针对学校师生员工思想状况,实现四个“渗透”、夯实三个载体、培育三个主体,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来践行办学理念,使全校师生以办学理念为指导,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良好效果。

坚持知行合一,实现四个“渗透”

要真正发挥办学理念对学校办学行为的指导作用,就必须让办学理念融入学校的教学生活,让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并注意将办学理念倡导的价值取向与师生的生活方式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既要有理念支撑,更要有行动表现,才能全方位体现办学理念。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渗透”办学理念:

1.德育活动。基于办学理念内涵与价值取向的要求,精心设计德育活动的目的、内容与要求。例如,将办学理念的内容要素进行分解,设计成学校主题文化月活动,每个月践行一个主题要素;把办学理念的内容要素作为文化校本剧主题,让学生在表演体验中传承办学理念,等等。

2.课堂教学。结合各学科特点,明确办学理念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将其纳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课堂中加入办学理念的各要素,做到课堂教学与办学理念教育相融共进,打造出体现办学理念价值取向的课堂。

3.学校管理。一方面在学校制度建设上,各项规章制度要体现办学理念的内涵,具有学校特色;另一方面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要以办学理念的价值取向为准则,学校德育、教学、课程和后勤工作都能体现办学理念的价值要求。

4.社会实践。在开展好学校主题文化月活动基础上,积极参与到政府或社会组织发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例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开展爱心服务活动、举行环境保护活动等。通过学校搭建的社会实践活动平台,学生既深化了对办学理念的理解,又落实在行动中,实现了知行合一。

营造文化氛围,夯实三个“载体”

办学理念确立后,怎样把办学理念的理想和现实相统一、把办学理念的价值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相统一,成为校长办学亟待解答的现实课题。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要培养好学生,就要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只有让办学理念吸引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实现办学理念从学习、理解到价值认同,再到行为方式的升华。

1.构建课程文化。衡量一所学校是否有办学实力,不看其外显的建筑、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的先进与否,而是看其是否有厚实的课程文化底蕴,是否有鲜明的办学个性,最根本的是要看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程度。特色学校课程文化主要体现在学校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上,以及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效应。校本课程包含主题文化、学科拓展、社团活动、学校核心价值观、地方文化等。校本课程是让主题文化生根落地的中介,目的是让师生走进主题文化,理解主题文化,践行主题文化,同时要把课程开发的权利还给教师与学生,找回他们在国家统一课程体制中失去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个性化”办学理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思想与灵魂。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一方面要基于学校办学理念蕴涵的价值取向,进行课程文化的重建,让办学理念生根;另一方面要基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要。因而,校本课程文化的开发,在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的设计与实施上,都要适应学生的能力、性格、知识经验和现实生活的需要。另外,由于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教师具备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因而,教师不仅能够在校本开发过程中加深对办学理念的理解,也能够体验研究的乐趣,积累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促进其专业成长,提升其教育素养。

2.建设活动文化。活动是将办学理念转化为师生行为方式的中介。当办学理念确立后,学校应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让教师和学生去理解、体验办学理念的价值取向与追求,例如,组织教师和学生学习与践行办学理念的演讲大赛;组织教师落实办学理念进课堂的教学公开课展示;组织教师和学生学习主题文化韵律操活动;开展学校重要工作仪式化活动;开展师生的文明礼仪展示活动等。每一项活动有配套的评价标准,才能提高活动文化的质量水平,也才能让办学理念落地生根。

3.营造环境文化。一是要营造浓郁的办学理念情感氛围。中小学生正处在走向成熟理智的人生重要阶段,他们开始憧憬具有浓郁文化和情感氛围的环境。因此,学校应从学生当前需求出发,将抽象办学理念替换成易于接受的具象事件,特别是有些可以写入学校行为规则中,营造出学生喜闻乐见的环境文化氛围,达到融教于导,寓理于引,“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二是将办学理念悬挂在校园显著的空间,并将办学理念的要素分解到教学楼的各层走廊中,形成直观形象的名言警句,醒目的标语,优秀人物故事等,让师生天天能看得见,警示其行为方式,将办学理念具化,营造醇厚芬芳的环境文化。

构建责任体系,抓好三个“主体”

学校开展办学理念学习与践行,应面向全校师生,人人参与,人人践行。要重点抓好三个主体,从校长、教师和学生三个维度有的放矢,构建起学校办学理念教育的责任体系。

一是校长。作为办学理念的设计者、引领者和示范者,校长要承担起这一角色的职责与意义。培育和践行办学理念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协同性的工作,需要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因此,学校的各级领导干部应从提高理论素养着手,抓好学校理念设计和总体规划,将办学理念全方位、有层次地贯穿于德育、教学、社团、后勤和管理等各个环节。

二是教师。作为办学理念的实践者和展示者,他们对中小学生影响最大。因此,学校要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使其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当好学生的精神导师,发挥出知行统一、引领风尚的表率作用。

三是学生。作为办学理念的享用者和体现者,是办学理念发挥作用的主体。培育和弘扬办学理念,必须充分尊重中小学生的主体性,积极为学生营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环境氛围,提高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中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主动选择接受办学理念的教育,真正形成思想共鸣,真正转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

综上所述,学校文化建设过程是持续落实办学理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协同努力,齐抓共管,做到真抓实干、严格要求、精细管理、持续努力,才能在办学理念的落实上凸显出成效,从而实现用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发展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校本办学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