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邢台县宋家庄乡中心学校 苗江辰
衡水市枣强县第五小学 王宏喆
雄县第三小学 左 军
策划人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打工,把子女留给祖辈或亲友监护。于是,我国农村产生了一个新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根据权威调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超过6100万人。
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亲情缺失。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缺乏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
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政策的落实,寄宿制农村中小学数量逐渐增加,学校生活成为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部分留守儿童而言,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基本上是缺位或者“残缺”的。留守儿童是农村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关怀他们的生存境遇和心灵成长,是农村学校在新时期面临的一项新挑战,也是理应肩负起的时代使命。
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中小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管理,利用电话、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家长、受委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帮助农村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和亲情交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寄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校教育吸引力……这些要求,为农村学校关注留守儿童心灵成长指明了方向。
留守儿童心灵关怀缺失问题,是以隐形方式存在的,不易被察觉,只有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引领他们心灵健康成长。因此,农村学校管理应体现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和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还应在家校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联合家庭力量,共同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成长空间。
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灵成长,我们广大农村中小学有哪些好的经验值得分享,又面临着哪些突出问题呢?本期特邀几位嘉宾,就此展开探讨,以期给广大读者以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