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018-01-26 01:4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城东镇西场幼儿园陆晓霞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8年10期
关键词:火线活动室垃圾袋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城东镇西场幼儿园 陆晓霞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津巴多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也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的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造成这一结果的现象人们称之为“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使我明白:要想营造一个好的环境,除了必要的维护外,我们不仅不能做第N次打破窗户的人,还要努力做修复“第一扇窗户”的人。在多年的班级管理实践探索中,我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秉承“教育无小事”的原则,将“破窗效应”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关注细节,及时发现“破窗”。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孩子从楼梯上跳了下来,如果没有及时制止,后面很快就会一个接一个地往下跳;午餐时,一个孩子说不喜欢吃萝卜,老师视而不见后会发现好多的孩子碗里都剩下了萝卜;活动中一个孩子跟旁边的好朋友说着悄悄话,不及时提醒的后果就是越来越响亮的“蛙声一片”……这些,都可视为“破窗效应”。

要防止班级中“破窗效应”的发生,我们就要能及时发现“第一扇破窗”,这样才能及时修补。除了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还可以发挥小桌长、值日生、小老师等的作用,通过他们去发现“破窗”。

二、表扬奖励,乐意主动“补窗”。

在发现第一扇“破窗”后,我们要及时“补窗”,这样即使出现“破窗”也难成“效应”。

一次早操后,我带孩子们到多功能活动室搬东西,一进去,就发现门里不远的地方掉了一个垃圾袋,队伍最前面的小伊绕过垃圾袋过去了,后面又有几个跟着绕了过去,到小博的时候,他直接从垃圾袋上跨了过去,再接着的有的绕过去,有的跨过去,还有的直接双脚跳过去,在大家理所当然地这样通过的时候,已经走到垃圾袋前面的可可弯腰捡起了垃圾袋,然后赶快送到角落里的垃圾桶里后又回到了队伍。我立即告诉孩子们“刚刚可可捡到一颗星了!”短暂的懵懂之后,孩子们很快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哎呀,我早就看见了,怎么没有捡起来呀”“下次我一定第一个捡起来”,接着我搂着可可亲了亲“你是个有集体责任心的孩子,我好喜欢你!”看着其他孩子羡慕的目光,可可开心得小脸都红了。

回活动室了,孩子们的眼睛好像成了探测仪,连片小小的纸屑都被发现送到垃圾桶去了,歪着的小椅子被扶正了,散开的衣服被整理好了,大家都成了勤快的“补窗人”。

在幼儿园里,我们还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在活动室捡到记号笔、在操场上发现了别班的孩子拉下的衣服,当孩子兴奋不已、郑重其事地把捡到的东西交给老师时,可能换来的是一句:“好,放这吧”;当孩子帮助其他小朋友整理好衣服,迫不及待跟你分享助人的快乐时,也许就被一句“你真棒!”给打发了。其实,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温柔的拥抱、一个赞赏的微笑、一颗小小的星星,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对孩子却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对于幼儿来说,正面引导、表扬奖励是最有效的方法。

三、适度惩处,不再主动“砸窗”。

为什么会出现“破窗”,那是因为有人“砸窗”了。所以我们在“补窗”的同时,应尽可能地减少“砸窗”的行为。作为一种教育措施,适度的惩处,能禁止和纠正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让孩子不再主动去“砸窗”。

我们班新增加了一个“穿越火线”的区域游戏,孩子们对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除了成功穿越“火线”带来了满满的自豪感,“火线”上面叮叮当当的彩色小铃铛也成为这个游戏吸引孩子的地方。游戏开始了,大家都按着“一个接一个通过火线”的规则开心地玩着。昊昊看前面冉冉的速度有些慢,便着急地一个劲儿催着“你快点啊!快点啊!”催着催着,不等冉冉通过“火线”,他就直接进入“火线区”开始玩了起来。旁边的小朋友纷纷制止他“你现在不可以进去的,冉冉还没有通过呢!”可是他理也不理地继续向前,后面的东东看到昊昊已经开始玩了,也犹豫不定地跟上了,接着又有好几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火线区”的小朋友越来越多。“叮铃铃”“叮铃铃”“火线”警报不断地响起,可是由于“火线区”的人太多了,根本就无法辨别是谁穿越“火线”失败了,而叮叮当当的铃声让大家变得兴奋了起来,于是大家不再小心翼翼地通过“火线”了,有的孩子甚至故意地去触碰“火线”,让小铃铛不停地“演奏”者,安静的“火线区”一下子变得热火朝天,游戏无法进行。

进行游戏评价的时候,针对昊昊几个孩子的行为,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一致建议:让昊昊停玩这个游戏一个星期,在昊昊后面进入的几个小朋友则停玩这个游戏两天。看着他们几个懊悔不已的神情,我知道这样的惩处让他们明白了应当珍惜游戏机会,遵守游戏的规则,不能成为“砸窗”第一人、第N人。

四、建立常规,人人都来“护窗”。

要避免“破窗效应”的发生,最根本的是要保护好“窗”,良好的班级常规,是“护窗”最强有力的保障。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组织孩子共同制定班级常规——什么时候应该进行什么活动、活动中要遵守哪些要求、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等等,并运用多种方法让孩子们熟悉规则的具体要求,不断地重复、提醒孩子们要遵守规则。

对于孩子们每次的“第一次”,更是要加强管理,第一次玩大型玩具、第一次值日、第一次排队洗手、第一次自主进餐等等,因为任何管理不到位,都可能会有打破“第一扇窗”的行为发生。利用轮流值日的方法,让每个孩子们都有机会成为“小老师”参与班级管理,这样孩子们在管理别人的同时,更要加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人人都成为“护窗”使者。

总而言之,在班级管理中,“破窗效应”理论给我的启示是:要做好每一件小事,不放过每一个小错,及时发现并修补好“第一扇破窗”,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在“窗明几净”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火线活动室垃圾袋
8个教室
垃圾袋里有证据
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离退休活动室旧貌换新颜
穿越火线之协同作战(下)
广东垃圾分类与“白色污染”增加的调查研究
穿越火线之协同作战(上)
吸管妙妙妙
在防控“火线”践行初心使命
极简垃圾桶
关工委主任五四建文化活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