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永华 李赛玉 陈丽静 李彩香 钟素成
近几年来,临床肺曲霉菌病发病率逐年攀升,死亡率高,但实验室检查诊断准确性较低,疾病诊断准确性也更低[1]。肺曲霉菌病判定金标准为组织病理判定,但危重疾病者取得病变组织难度较大,虽给予影像学诊断,可得到部分典型性影像特征,但会延迟诊断时间,缺乏特异性。实验室高灵敏度曲霉菌PCR检查,测定血液内曲霉菌细胞壁成分半乳甘露聚糖的GM实验均在临床得到快速应用,但仍然无法代替培养病原维生物的痰液标本标准化检验,识别痰液检查有形成分,培养污染得到控制,为及时、准确的判定肺曲霉菌病提供一定实验依据,降低疾病死亡率[2]。本研究纳入280例痰液标本,意在分析痰液检验诊断肺曲霉菌病的临床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随机抽取280例实验室痰液培养标本,包含男性152例,女性128例,年龄(63.2±1.2)岁,120例存在肺炎、COPD、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肺部基础性疾病,124例器官恶性肿瘤,36例其他疾病。分布在我院ICU住院病例、肿瘤科、小儿科、神经外科、消化血液内科、呼吸内科等。
1.2.1 检验痰液的方法 检验痰液包含孢子检查、真菌菌丝检查、细胞成分检查、真菌培养等。
1.2.2 留取痰液标本 采集标本的方法包含吸痰器抽、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抽吸、自主咳痰。按照其病情状况和意识状况给予合理性留取方法。护理人员需仔细向患者讲解留取标本注意事项,咳痰前需用生理盐水漱口3次,再咳嗽,并辅助性叩击其背部,将肺部深处痰液咳嗽出,所咳出的第一口痰液需丢弃,第2~5口痰液留取10 g,吐入到无菌培养皿直径9 cm中,1 h内送检。若延迟送检,需将其放入到6℃左右环境中保存,2 h内送检。持续送检3 d。针对痰液黏稠,且不易咳出者,可用蒸馏水进行雾化后,再将其吸出,并给予辅助方式将痰液标本抽取。
1.2.3 痰液培养 把所接收的标本进行沙氏培养基、中国蓝培养基、羊血培养基。接种量为0.5~1 g。3 mm直径接种环取5次,不同痰液黏稠度进行加减。并放置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72 h。并实施药敏试验与真菌菌种鉴定。
1.2.4 痰液显微镜检查 取5 g痰液,将其均匀涂抹在无菌载玻片上,涂抹范围为2 cm×4 cm,厚薄合适则可。低倍镜观察第1片痰液成分,顺着轨迹,从左到右浏览全片,并观察上皮细胞与孢子、真菌菌丝体、颗粒状物、螺旋体、白细胞、吞噬细胞、柱状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的关系。加入10% KOH溶液3滴到第2片上,加盖玻片,用低倍镜查找菌丝体与真菌孢子。瑞士染色处理第3片,准确分类各细胞。
1.2.5 判定痰液标本的合格性 按照痰液所含成分、形状和颜色综合判定痰液质量,显微镜低倍视野:白细胞指标>25个、鳞状上皮细胞<10个或白细胞/上皮细胞>2.5个;唾液样需直接判定为不合格性标本,需重新留取包含食物残渣的标本。需检验并符合以下任何一项指标:(1)WBC指标高,脓性各色痰液;(2)暗红色、鲜红血性痰液;(3)浆液性或黏液性,白细胞指标>25个、鳞状上皮细胞<10个或白细胞/上皮细胞>2.5个;(4)显微镜下存在大量细或粗颗粒状物,少见粒细胞成分。
培养可疑:持续3天送检,各合格痰液内任意一种,2次或2次以上痰培养均属于同一菌株和三种培养基均可生长。生长阳性:持续三天送检,排除第三类合格痰液中任意一种,查见真菌孢子次数为3次,痰培养≥2次为三种培养基和同一菌株均可生长:(1)查见螺旋体次数≥1次;(2)嗜酸性粒细胞≥50%;(3)柱状上皮细胞≥2+/HP。协同阳性:持续3天送检,4类合格痰液中任意一种≥2次痰培养:(1)查见菌丝次数≥1次;(2)嗜酸性粒细胞≥10%。
研究计量和计数数据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版本)分析,表示方式、(n,%),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判定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80例痰液标本中,阳性占比最高为念珠菌63.93%,其次为烟曲霉菌26.79%。见表1。
曲霉菌菌丝分支分隔为锐角,无色素,2~4 μm宽度,孢子形状为圆形,且小。念珠菌菌丝为1~2μm宽,属于假菌丝,孢子形状为圆形,往往有出芽。毛霉菌菌丝体积较宽,分支为直角,2~8μm宽度。经临床诊断后共21例培养可疑,29例生长阳性,34例协同阳性。培养可疑、生长阳性、协同阳性三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经检查后过敏性肺曲霉肺炎共6例,34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45例肺曲菌球,给予痰液培养检查,对比肺曲菌球阳性率(17.78%)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79.41%)、过敏性肺曲霉肺炎阳性率(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1 痰液真菌培养种类分布[n(%)]
表2 各痰液培养标准对判定肺曲霉菌病的有效率
表3 不同肺曲霉菌病痰液培养阳性率[n(%)]
曲霉菌也称弗状菌,此为需住院接受治疗的系统性真菌。多在肾移植患者中发病,患者死亡率可达70%以上[3]。引发疾病的曲霉菌类包含黑曲菌、上曲菌、黄曲菌、烟曲菌等。肺组织为感染曲霉菌的一个好发器官。人类95%的曲菌病菌因烟曲菌而引发的[4]。本次研究表明,曲霉菌为痰液真菌培养阳性率第二位。
感染肺曲霉菌机理不同,痰液检出率不同:临床将肺曲霉菌分三个类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慢性肺曲霉菌病。侵袭性肺曲霉菌多在各种器官移植、以及各种恶性肿瘤、HIV病毒感染、白血病等患者中发生。严重破坏肺组织,引发广泛性化脓性肺炎,合并形成脓肿,容易引发凝固性急性坏死,快速扩展,治疗难度大,其死亡率高。因病变位置排出脓性分泌物,给予痰液培养检出曲霉菌的可能性较大[5],本研究中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培养阳性率达79.41%,与文献相符[6]。而在判定过程中随着判定标准的提升,特异性也有所增高,本研究中表2则明确体现了此点。慢性肺曲霉菌病包括:曲霉球、曲霉结节、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慢性空洞性肺曲霉菌病及慢性纤维化性肺曲霉菌病,其中肺曲霉球继发在肺结核空洞、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繁殖于肺部空腔中,曲霉菌早期可因痰液排出人体外,形成晚期曲霉球,和支气管几乎不相通,给予痰液培养,检出曲霉菌的可能性亦明显降低。
建立痰液曲霉菌检验标准[7]:自然界中均广泛存在曲霉菌,曲霉孢子体积小,数量多,且在空气中的悬浮可能性较大,食物内污染可能性较大。且给予真菌培养痰液标本和显微镜检查痰液标本,具有随意性,导致真菌培养痰液存在容易污染到标本、标本取样不够规范性的问题,进而降低了曲霉菌阳性率。
解决以上问题的思路为留取痰液标本,并保存、检查、培养等过程,确保痰液标本合格,以免被曲霉菌孢子污染,采用足够量标本。采集标本前需漱口,并丢弃第一口痰液,降低痰液留取中污染性,痰液内多种培养基培养、多次连续培养、菌丝体为鉴别偶尔污染的指标。曲霉菌菌丝体仅在曲霉菌病灶位置繁殖可发生,散布在空气内孢子污染则不会发生菌丝体,给予显微镜观察可见较大菌丝体[8]。曲霉菌多次培养可将污染因素成功筛选出。痰液细胞、性状、颜色,以及有形成分均有利于判定痰液的病理意义,或是否合格。扁平磷状上皮多在咽部、口腔部位分布,纤毛柱状上皮则主要分布在各段支气管和主支气管部位。螺旋体多存在小支气管部位,呈凝固蛋白丝。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虽不属于肺部成分,但肺部过敏性病变痰液嗜酸性细胞会显著增多,如合并曲霉菌,表明存在肺曲霉菌病变应性支气管炎。肺部曲霉菌和细菌感染往往合并产生,当给予抗生素治疗,可降低痰液脓细胞,痰液往往存在坏死颗粒物质中。痰液定量显微镜涂片检查与培养,可提升曲霉菌检出可能性,避免发生漏检,尤其是给予KOH饱和液涂片检查,痰液内细胞成分被破坏掉,提升微小孢子和曲霉菌丝体检出率。
诊断肺曲霉菌疾病,按照是否合并基础性疾病,并结合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状况实施分级、综合诊断。但各检查方式均具有一定限制性。将组织病理检查和无菌位置曲霉菌培养作为金标准。但危重患者,不易得到活检标本,培养血液标本的阳性率较低。综上,痰液检验在诊断肺曲霉菌病中作用明显,可早期准确判定肺曲霉菌病,以便及时给予有效诊治,降低疾病死亡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