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丽秋 杨丽雄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水、恐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1]。在我国按乙类传染病报告,病死率接近100%。我院地处厦门市集美区,系城乡结合部,当地居民有豢养宠物的习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的数量不断增加,由此被宠物咬(抓)伤的患者数量也逐渐增加。由于狂犬病可防不可治,因此被动物咬(抓)伤后,及时、正确地处理伤口和预防接种狂犬病疫苗显得尤其重要。2016年第十个世界狂犬病日的主题是:“健康教育,接种疫苗,消除狂犬病”。本文对2014—2016年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动物咬(抓)伤患者进行统计分析,为城乡结合部地区狂犬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医院HIS系统,搜索2014—2016年到某院急诊科就诊的有使用狂犬病疫苗的患者资料,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狂犬病疫苗的使用数量、收费时间等,并记录下患者被咬伤部位、暴露级别(一级暴露不作统计)及Ⅲ级暴露患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的使用情况。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4—2016年到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有使用狂犬病疫苗的患者共7 280例,其中男4 154例(57.06%),女3 126例(42.94%),被狗咬(抓)伤者6 347例(87.18%),被鼠咬(抓)伤者766例(10.52%),被猫咬(抓)伤者149例(2.05%),被有毒动物咬(抓)伤者13例(0.18%),被其他动物咬(抓)伤者5例(0.07%)。总共使用狂犬病疫苗25 535支,其中4针疫苗25 040支,5针疫苗495支。
被动物咬(抓)伤者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96岁,主要以青年期和中年期的例数居多,两个年龄段的构成比占了62.34%,而婴儿期的例数最少,占0.08%。详见表1。
表1 各个年龄段动物咬伤者的例数及构成比
不同月份动物咬(抓)伤患者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月与2月、1月与3月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2014—2016年的月份平均例数可以看出,1月到8月呈逐月上升趋势,从9月开始又逐渐回落,证明被动物咬(抓)伤患者的例数与季节的变化有很大关系。详见表2。
7 280例患者中,有6 282例(86.29%)为Ⅱ级暴露,998例(13.71%)为Ⅲ级暴露,其中只有50例患者使用了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使用率5.01%。暴露伤口以四肢为主。
我院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城乡结合部,卫生条件不够好,所以被鼠咬(抓)伤者占10.52%,比被猫咬(抓)伤者比例还高。大部分是被犬咬(抓)伤者,占87.18%。由表1可以看出,主要以青年期和中年期的例数居多,这两个年龄段的构成比占了62.34%,原因是这两个年龄段是豢养宠物的主要群体,户外活动的机会也比较大。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构成比也比较高,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又比较好动,防御能力低,所以易受犬等动物攻击,而且据报道,年龄在1~10岁的患者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其它年龄段,可能是这一年龄段的人群对于抗原刺激能够产生较高的敏感性[2]。因此应该特别加强对低龄儿童的保护和教育。到了少年期,由于学业比较紧张,外出活动时间减少,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因此构成比又有所下降。
表2 被动物咬(抓)伤患者就诊月份分布
由表2可以看出,被动物咬(抓)伤患者的就诊例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15年比2014年增加了7.17%,2016年比2015年增加了16.74%。从3年的就诊月份看,1月到8月呈逐月上升趋势,从9月开始又逐渐回落。这与我国每个月统计的狂犬病例数是相符的,一般最高峰出现在8月[1]。本次调查就诊例数最多的是7月到9月,最少的是1月到3月。主要原因是7月到9月厦门天气炎热,人们外出时间长,穿的衣服少,因此被动物咬(抓)伤的机会增加;而1月到3月是春节期间,很多外来人员都离开厦门回老家过年,厦门人口大大减少,再加上天气寒冷,人们外出时穿的衣服厚度增加,外出的时间也比较少,所以被动物咬(抓)伤的机会明显减少。因此,被动物咬(抓)伤患者的例数和季节有很大的关系。不同月份被动物咬(抓)伤患者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月与2月、1月与3月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我国批准上市的狂犬病疫苗的暴露后免疫程序包括“5针免疫程序”(即被咬伤者狂犬病疫苗的接种日期为0天、3天、7天、14天、28天各1剂)和“4针免疫程序”(即被咬伤者狂犬病疫苗的接种日期为当天在左右上臂三角肌肌内各注射1剂,幼儿可在左右大腿前外侧区肌内各注射1剂,接着7天和21天各接种1剂)。我院在2014—2016年这3年期间,主要使用的是4针疫苗,且为冻干类狂犬病疫苗,其安全性高于液体类狂犬病疫苗[3]。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领取、储存和使用疫苗。领取时,及时向区疾控拿回疫苗批签发,并做好相关记录。购进验收记录保存不少于2年[4]。因为已经获准生产的人用狂犬病疫苗需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要求申请批签发,仅有获得批签发合格证的狂犬病疫苗批次方可上市使用[1]。领回来的狂犬病疫苗储存于门诊药房2~8℃专用冰箱内,每天上下午进行一次温度记录。处于免疫程序过程的患者所领取的疫苗均放在医院急诊科2~8℃专用冰箱内储存。急诊科的医务人员均会向暴露的患者介绍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流程,说明常见的接种反应及其他注意事项。
据报道,全球每年有近6万人死于狂犬病,仅人被咬伤后的预防费用就高达约16亿元。我国狂犬病发病率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2位,每年死亡人数有2 000~3 000人,用于预防狂犬病的疫苗费用也高达上亿美元[5]。据统计,2004—2014年狂犬病死亡人数一直高居我国传染病死亡人数的前3位[1]。因此,如何防止被犬咬伤、降低狂犬病发病率、减少医疗费用,是每个人都应该加强重视的问题。厦门是经济特区,是文明城市,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通过《厦门经济特区养犬管理办法》[6]并于2007年4月1日开始执行。相关部门应组织执行这一地方性法规,依法养犬,文明养犬,才能减少犬伤人数,降低狂犬病发病风险。Ⅱ级暴露和Ⅲ级暴露患者应当注意伤口的冲洗、消毒及后续的外科处置,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及伤口继发的细菌感染。Ⅲ级暴露患者在伤口处理之后、疫苗接种之前,还需要在伤口周围注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或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少数过敏体质患者使用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会诱发过敏反应,严重者会引起过敏性休克[7],建议临床医生在使用该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我院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的使用率才5.01%,这与患者本身对狂犬病预防知识的欠缺有很大的关系。可能很多患者认为,只要接种了狂犬病疫苗,就没有必要再接种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了。所以加强对狂犬病知识的普及教育很重要。如果能够满足WHO提出的70%犬免疫率的要求[8],就能大大减少动物狂犬病的发生。尽量使用同一品牌的狂犬病疫苗完成全程接种,若出现疫苗供应不及时,可使用不同品牌的合格狂犬病疫苗继续按原程序完成全程接种。如果一针次延迟1天或数天注射,其后续针次接种时间按原免疫程序的时间间隔相应顺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