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华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范围内每年至少超过百万人死于交通事故,更有数千万人因为交通事故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伤残情况。院前急救是有效确保交通事故伤者生命安全的关键,第一时间对伤者进行有效处理,可帮助其更好地减少风险,避免或减轻伤残[1]。
目前,发生紧急交通事故后,医院急诊科室要及时赶赴现场进行急救,避免伤者得不到及时抢救而死亡的情况。但目前我国医院系统尚未有统一的车祸外伤急救运行模式,不同的医院在进行车祸外伤急救时采取不同的方式抢救,为伤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2]。
车祸外伤院前急救作为可以第一时间对伤者进行有效治疗,减少伤者伤势扩大的急救体系,其在目前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却缺乏有效的集束化护理管理。其主要原因在于,院前急救队伍在对伤者进行急救处理的过程中,无法有效的进行规范化抢救,容易导致患者院前抢救风险的上升。除缺乏规范化抢救之外,对于不同伤者的搬运、转运、救治等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护理不当现象,可能会导致伤者出现错失最佳抢救时机的问题。因此,在车祸外伤院前急救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集束化护理管理来调整院前急救体系,确保伤者可以得到及时的抢救,有效降低伤残率[3]。
集束化护理管理是利用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的方式。在车祸外伤院前急救中,集束化护理管理可有效建立起现场急救体系,提高急救效率,帮助车祸伤者在现场得到有效处理,保证伤者的安全。集束化护理管理的现场急救体系包括现场评估、伤情评估、基础生命支持、创伤处理、转运以及心理护理,可有效稳定伤情,减少事故带来的伤害出现扩大[4]。
2.1现场评估 现场评估是集束化护理管理中的关键内容。在到达现场前,可先通过电话了解现场情况,对伤者的情况、伤者数量以及事故情况,并指导现场人员进行自救。到达现场后,迅速进行抢救准备,对现场情况进行评估,对伤者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分析。在现场进行警示标志放置,确保事故不出现扩大的情况。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评估,寻找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时帮助伤者脱离危险环境,确保伤者安全。在排除现场的所有危险因素后,将伤者及时转移到安全区,对伤者的具体伤情进行评估,针对性地对伤者进行抢救[5]。
2.2伤情评估 在确保伤者的安全后,观察伤者的出血情况及受伤情况,迅速评估受伤程度。对于骨折患者及时进行骨折程度评估,评估伤者的意识状态,观察伤者的生命体征状况。如在小型交通事故中,仅有少数伤者时,可对伤情评估后处理。而在大型交通事故中,由于存在较多的伤者,所以进行伤情评估的过程中,应根据伤者的伤情将其进行分类。根据泛用分类方式将伤者的伤情分为有生命危险和无生命危险两种,又在其中根据伤者的伤情分为紧急处理、延缓处理、轻微损伤与死亡。伤情评估是及时对伤者进行有效抢救的关键,根据不同的伤情对伤者进行急救处理,有效避免伤者因抢救不及时而出现的受伤程度加重或死亡[6]。
2.3基础生命支持 伤情评估后,应及时对伤者进行基础生命支持。确保伤者可以在接受抢救过程中呼吸通畅[7]。部分伤者口鼻及呼吸道内存在血液、痰液等堵塞,容易出现窒息的情况。在伤者的处理中,应及时清理伤者口腔内异物,为伤者开放气道,确保伤者的呼吸通道顺畅。必要时给氧及紧急气管插管,确保伤者的安全。对于心跳骤停以及呼吸骤停的伤者,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操作。迅速为伤者建立静脉通道,根据伤者具体情况扩充血容量[8]。
2.4创伤处理 创伤处理是急救中有效控制出血的关键。长时间的出血会对伤者带来极大的影响,导致休克和昏迷等。在对伤者进行急救时,应迅速发现出血点进行止血包扎。在伤者出现开放性大出血的情况时,应及时用无菌纱布进行填充,减少出血。在四肢出血的伤者急救处理中,也可采用止血带对伤者进行止血处理。在出血合并骨折伤者的处理中,应对骨折进行有效的固定,再进行止血处理[9]。
2.5转运 在院前急救处理中,伤者的转运是可能为伤者带来二次伤害,出现伤情加重的环节。因此要对伤者进行安全转运,确保伤者安全。安全转运内容包括再次伤情评估、生命体征监测、转运过程中出现的紧急状况应对。通过再次评估伤者情况,确保伤情稳定,可以进行顺利转运。密切监测伤者的生命体征,确保静脉通路通畅。转运时,对伤者进行有效固定,确保伤者在经过固定后不会因为转运过程中的颠簸出现意外情况;固定时应选取合适的体位,确保转运过程中可以进行有效的观察以及治疗。在伤者进行搬运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伤者的情况,进行平稳搬运,确保骨折伤者的身体稳定,避免出现伤者的脊柱再次受损。在转运的过程中也应该及时将伤者的信息进行传递,确保急诊科可以了解伤者的伤情来进行针对性的抢救准备[10]。
2.6心理护理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应观察伤者的心理情况。恐慌等不良情绪会导致伤者心率和呼吸出现增快,不利于伤者的抢救及治疗。有效的心理护理可安抚伤者的情绪,使伤者更好地配合急救治疗,避免伤者因不信任等情绪出现不良影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