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
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很多流行词语也层出不穷。去年一个流行词语“实锤”在微博上火了起来,伴随着娱乐圈的波澜起伏,“实锤”一词也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那么,“实锤”的含义是什么呢?本文主要通过对“实锤”一词的起源、词义、走红原因进行分析,揭示该网络流行热词背后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一、“实锤”的由来及含义
“实锤”是网上的流行词语,主要用来形容证据确凿,有实际证据证明的一件事情。但是“实锤”的事情也未必就是事实,真正的事实只有当事人知晓。“实锤”出处来源是什么?该词最早出现在2014年,从明星的各种八卦演变而来。除此之外还有石锤、铁锤的相关说法。
“实锤”一词的走红不得不提到因“周一见”事件而名声大噪的“中国内地第一狗仔”卓伟,他先后曝光了娱乐圈的许多内部新闻。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的信息渠道也越来越丰富,人们对于娱乐新闻事件有了更多的关注热情,各大新闻事件的曝光,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网友众说纷纭,而当事人也各有说辞,因此大家纷纷向媒体寻求有力的证据来证实这些猜测,于是催生了“实锤”这一热词。“实锤”成了索求证据的代表词,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
“实锤”一词由“实”和“锤”两个字组成。“实”,即符合客观情况,实事求是,名实相符。“锤”,敲打物件的器具:锤子,铁锤。“锤”这里是代指证据和事实,有“板上钉钉”之意,“实锤”就是实际的证据和事实,指一件事情证据确凿。
二、浅谈“实锤”的走红
“实锤”一词近年来频频出现,“实锤”一词继“白百何事件”之后迅速走红,全民星探爆料“白百何事件”之后,继续追踪,抛出一系列的猛料,各路网友感叹:这次真的是“实锤”了。
从“白百何事件”到“王宝强事件”再到薛之谦、李小璐事件,每一件事情被“扒出”后,网友都高呼求“实锤”。尤其在新浪微博上,一个事件被曝光后,往往会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们的意见也各不相同。在没有实际证据证实的情况下,有许多网友对曝光的信息抱着怀疑的态度,而接下来的爆料如果能证实这个事件,就真的是“实锤”了。
“狗仔”、星探的爆料,有实有虚,网友们渐渐麻木,对证据的要求也更加强烈,一个事件被爆出后,网友们会继续跟踪这一事件,等待更多的“猛料”,即使是娱乐圈,对证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待网络上的信息不再是盲目相信,而是有了更多自己的思考,在其他领域也是如此。如一些新闻标题“从冰雪测试看新造车势力们的‘实锤”“无人车致命车祸视频曝光:Uber技术失败的实锤,一场本可避免的灾难”“‘实锤在各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等,这些标题都显示了“实锤”的流行与渗透。
三、对“实锤”流行的思考
1.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语言的出现、发展会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社会现象和大众心理。人们在接受一个词语的同时,即也接受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方式,流行词语的传播也是一种文化方式的传播。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流行词语,不同时代的流行词语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特点。词语就像一面反映社会变化的镜子,透过词语我们可以窥见社会现实的客观事物和主观认识。
“实锤”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我国目前的社会文化现状,在网络、舆论的检测下,没有人可以凭空臆造事实,群众对事实的辨别能力增强。同时,人们对社交媒体的反应更加灵敏,一个新闻事件的出现往往如一颗深水炸弹,能立刻引起舆论的热潮。
2.网络社交媒体的催生
当今社会,电视、电脑、手机等各种传播媒介的普及,QQ、微信、微博等信息平台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时效性也更加明显,往往各大新闻一夜之间就可以传到千家万户。这为流行词语的迅速传播提供了介质,当新闻事件产生时,流行词语就会很快出现在人们的耳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和关注的心理也不断增强。一方面,对于公众人物的“窥私”心理日益增强,对明星也抱着很高的期望值,他们往往被贴上“模范”的标签,而当他们做出有违社会心理的事情时,人们难免会感到失望,更有甚者会破口大骂,求证事实成为大众的心理需要。而另一方面,有些不法媒体、“狗仔”为迎合大众心理,捕风捉影,传播虚假消息误导大众,令人们对事情的真相产生怀疑。因此当一个事件产生时,大家都希望能够用有证据的“实锤”,消除心中的疑惑。
3.语言的求简原则
追求语言的简洁,源于人们追求省时、省力、最大限度实现经济原则的一种心理。当今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快节奏的生活让语言的使用也进入了快节奏,人们追求高效率,希望能够使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的信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交际也力求简洁明了。在这种求简的心理驱动下,流行词语中出现了一些用词少但信息量大的词语。”如近年来出现的“土豪”“老铁”“给力”等,一个词语往往具有很强的代表意義,概括了很多内容。随着娱乐圈各大事件的发酵,“实锤”一词在各大新闻中都有出现,“实锤”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一个事件发生发展的阶段和经过,对于语言求“简”的现代人来说十分受用。
4.大众的模仿心理
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模仿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言语生活中,当人类发觉某人的言语对自己很有吸引力时,就会因喜欢该言语作品而趋向于接受其影响并采取与之类似的言语作品。流行词语易于被人接受并且约定俗成,究其原因,主要是青少年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为了追求新潮,他们常常会自发地创造新词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再有,流行元素会激发人的好奇心,使人们产生模仿心理和行为。因此,当诸如“实锤”之类的热词出现后,很快能够吸引人们的兴趣,纷纷使用这些热词以彰显自己紧跟潮流。
5.求新求异的心理变化
求新求异是人类创新的动力,语言的发展同样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群体更喜欢追求富有新鲜感、刺激性、时代性的事物。其中流行词语以其新异的特点为大众所使用。以往的“获得证据”“被证实”等平实的语言,显然不符合青年的求异心理。许多热词的出现也是如此,青年群体常常习惯在“圈内”流行一种“语言”,在事件发生时,使用这种语言,既简洁又具有新意,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在微博评论里,流行词语的使用,使得青年群体从中获取了很多的乐趣。
时代在更新,语言的运用环境也是如此。在这样的环境里,词语也必然会有一些新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网络词语的运用和发展对我们使用语言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网络流行词语是否有必要编纂进字典,汉语教学中是否需要涉及网络热词等。网络热词是社会文化变革的产物,它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汉语,我们应该对其及时归纳、总结、提炼、概括。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地把握词汇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以促进语言的健康发展。流行词语是社会的产物,其背后往往透视着社会的某种现象,我们可以通过搜集、分析、整理流行词语,研究大众的价值取向、精神状态和审美情趣,以此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网络词语发展很快,但淘汰的速度同样也很快。我们应该科学地面对它们,跟踪观察它们的应用情况,适当地加以区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