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华过后冷思考

2018-01-25 11:30苑晓东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语文教学

苑晓东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合作学习设定为主要的改革内容和学习方式,一线教师为此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课改教学,在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形式主义泛滥、课堂实效降低等。本文试图在合作学习“繁华盛开”的背后寻找到一些有效的策略,真正实现因地制宜与因材施教,使合作学习的价值得充分发挥的同时,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10B-0092-02

“獨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从古至今,学习就不是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的事情。知识的传播、技能的传承都需要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和切磋。而在人文学科中,交流更承担着传递情感、深化意识的功能。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不应该是一种盲目的跟风,而应该是一种扎实的积累、一种实现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的途径。

一、合作学习的现状

(一)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

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后,一线教师便很快就将其运用在了自己的教学中。但是实践不等同于理念,运用不等同于认同,在大部分教师的意识中,合作学习就是课堂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增加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频次,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所以,在教学环节中任意地设置讨论的环节,一些不需要交流的课程也不能缺少合作学习的环节。教师的认识没有错,但是在做法上过于偏激。为了合作而合作的教学设计,本身就是对形式主义的奉迎,学生为了完成合作学习,不得不频繁地打断独立思考的过程,致使思路和情感都处于断续的状态。有的时候,教师为了克服合作学习的表面化,会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延长合作学习的时间,这又会造成教学节奏的混乱,导致力量的失衡,更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被动表现的学生状态

开展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实现手脑并用,进行深度交流讨论,在扩大学习视野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协作精神。简而言之,就是在课堂上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目前的合作学习,主题和过程都是由教师把控,学生只需要在教师规定的“场景”中参与即可,整个框架不能突破教师的教案,因而思维的扩展是极其有限的。而且一个小组中学习成员的分配也大多以座位就近划分,没有更科学的依据,这样会造成学习好的学生在小组中处于强势的地位,而学习稍差的学生则不能畅所欲言,或是完全依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强则愈强、弱则愈弱,学生更多情况下会处于被动的状态。

二、合作教学的改革

(一)转变教育思路,切入教育基点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和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紧密相连的。那么,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方式时,应该遵循宏观着眼、细处着手的原则,本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初衷,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

例如,在学习《我不是最弱小》这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体会蔷薇花娇弱的特点时,顺势提出一个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比我们弱小的东西,请你试着用合适的语言描绘一下。让学生在充分的思考后,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再在全班说一说。这样一来,课本与生活得到了联系、词句积累和表达能力得到了联系,合作与反馈得到了联系,真正契合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更加契合了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二)组合铺垫酝酿,强化理解应用

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课堂上已被使用多时,但是适应不良的师生大有人在。从教师的层面来说,讲授与合作的关系平衡是一个大问题。从学生的层面来说,一些性格腼腆和成绩稍差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位处真空”,一些性格开朗、喜欢表达的学生又容易把合作学习的主题带偏,更多的学生是盲目地跟着组内学习最好的学生人云亦云。这样一来,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就失去了大半。因此,教师要在实施合作学习方法之前,首先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如果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必须为学习的主题再设置几个具有暗示作用的辅助点,帮助学生融入到合作学习中来。

例如,在学习《落花生》时,有一个需要学生合作讨论的问题:“你怎样理解‘我的话?我们身边有像花生那样默默奉献的人吗?请你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这个问题既是对全文知识点的总结,也是一次情感升华的机会。为了让这个问题的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教师需要在前面的教学中进行一些铺垫。如课文围绕着“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花生都有哪些好处?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这些问题让学生通过朗读、对比、思考等方式一点点明晰后,再来完成最后的总结性合作,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各安其位,学生也会因为情之所至,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时间要有所把控。人文类学科最大的特点是角度不同,见解就不同,感悟亦不同。我们当然要鼓励孩子们畅所欲言,但是也不能因为学生讨论得过于热烈,而让合作学习无休止地进行下去。所以,当学生围绕着主题讨论到可以理解与表达的程度时,课堂合作学习的时间就可以停止了。至于学生的情感的体悟,则是要延续到课后,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很长的一个过程形成的,教师不能希冀利用合作学习越俎代庖。

(三)给予适当指导,激活学生思维

合作学习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是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偏离主题。这时候,教师就要给予适当的指导,既保证学生话题讨论的方向和教学的目标是一致的,也不能出现因为过度干涉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情况。

教师首先要对合作学习小组的分配动动心思,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还要关注学生性格爱好的差异。把在这两方面都具有互补性的学生安排在一起,一般来说六个人是最好的,不会因为小组数量太多影响了全班交流,也不会因为组内人数太多,使成员发言受到限制。

其次,教师安排的合作学习问题要有一定的统摄性,通过合作交流,学生们能够对课文中的大部分问题理解掌握。例如,在学习《詹天佑》这一课时,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中哪些地方说明了詹天佑的杰出?哪些地方说明了詹天佑的爱国?”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先是自主地思考、勾画,然后和组内的成员们进行交流,层层深入问题,最终剥离了教学的难点,还对课文开篇“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

再有,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都要对各个组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表扬合作学习较好的小组,也对一些出现问题的小组加以引导,让学生通过及时的反馈,明确下一次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环环紧扣,学生的思维才能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

此外,及时的反馈对于教师本人教学反思的形成也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常说与其稀里糊涂地上一百节课,不如明明白白地上一堂课,就是这个道理,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都会存有教学短板,相比于阅读理论书籍、接受专家培训这些进修的方法,从自己的课堂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显然更加因地制宜,更便于教师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对症下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在实施合作学习的方式时,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教学不是表演,短暂的繁华不能被当作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教师必须通过革新理念,优化方法,紧密贴合课程的目标,以学生素养的培育为指导,扎实推进合作学习,才能完成语文课程知识传授、文明传承、情感传递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曹红萍.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教育,2017,(24).

[2]李明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六个向度[J].教学与管理,2017,(2).

[3]厉鹏飞.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基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J]. 华夏教师,2018,(17).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语文教学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