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8-01-25 12:47张大乾韦爱芹
科教导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初中教育语文教学有效性

张大乾 韦爱芹

摘 要 语文是初中阶段学生必修的基础性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有助于学生良好精神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能够为学生后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全面重视语文教学,并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希望能够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全面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深入学习相关语文知识提供相应的保障。

关键词 初中教育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有效性

Abstract Chinese language is a basic course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t can not only cultivate students' language literacy, but also help students to form a good mental quality and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which can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to study relevant knowledge in the later period. Therefo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emphasis on Chinese teach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he practice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should be actively explored. It is hoped that the teaching effect of Chinese reading can be improved effectively and provide students with in-depth study of relevant language knowledge to provide appropriate protection.

Keywords junior education; Chinese teaching; read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在初中語文教育实践中,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希望借助有效的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语文教育实践中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成为语文教育改革中的焦点问题。因此在积极探索语文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十分有必要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阅读教学改革措施进行分析,进而有效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语文阅读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

学生语文阅读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沟通和交流方式,阅读能力是对学生文字处理能力和信息接收能力的总称谓。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要想获得所需信息内容,一般都需要阅读来完成,只有借助不断的阅读和研究,学生的思想认识才能够逐步深化。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教育实践中,对学生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积极探索优化开展阅读教学的措施,结合初中阶段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探索,进而真正发挥出阅读教学指导作用,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强化,为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只有这样,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才能够得到全面的凸显,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也能有所提高,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在阅读中自觉学习和丰富自身语文素养,也能够促使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思想认识水平,为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2当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对当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统筹分析,发现在教学实践中,虽然教师已经受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对阅读教学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但是仍然存在严重的问题,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甚至制约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入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具体分析,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师课前教学准备工作不够充分

语文阅读教学要想保证教学质量,就应该从课堂准备阶段入手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希望能够通过精心准备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在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课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存在规划不合理的问题,阅读教学的目标也不够明确,教师无法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1]可见,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已经成为限制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2.2 对学生的点拨相对较少

在语文课堂中,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思想的贯彻落实教师已经开始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希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对阅读文本的教学仍然以讲解为主,或者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对学生的点拨却相对较少,无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做出适当的指导,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相对较差,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培养,严重限制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强化。

2.3 在教学活动中对课外延伸相对忽视endprint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包含课内教学部分的内容,与课外教学也存在紧密的联系。但是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却过于关注课内教学,对课外语文阅读教学相对忽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样对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2]因此在当前语文教育背景下,应该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引入课外延伸方面的阅读内容,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实施全面的锻炼,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3 逐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针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各类型问题,要想改善现状,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提高,初中语文教师就应该在全面把握学生语文学习特点和初中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希望能够逐步改善教学现状,在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相应的支持。

3.1 高度重视课前预习准备工作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前预习准备工作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对语文阅读知识的深入学习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课前预习的重视,在保证课前教学准备质量的基础上也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提供相应的指导,切实保证课前预习教学效果,为深入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做好准备工作。只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高质量完成课前预习准备工作,并且教师提高自身课前教学准备质量,才能够真正为课堂教学活动奠定基础,促进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全面提高。[3]

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保证自身课前准备工作质量,可以从网络上搜索一些对济南冬天的图片和其他文字资料等,辅助课堂教学活动。同时,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应该对课文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预先判断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以及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等,制定合理的教学流程规划,并保证熟悉课文,能够在阅读教学讲解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教学策略做出适当的调整。[4]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完成预习工作,如课前向学生提出预习问题:在预习阅读中,你能够看出济南的冬天有怎樣的特色吗?和本地的冬天有什么差别呢?这样学生在课前预习阅读过程中就能够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把握文章主要脉络,并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加以思考,提高阅读效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唯有如此,课前预习活动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为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知识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保证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

3.2 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使用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得理想的学习感悟和情感体验,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能够得到全面提高。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加强对情境创设的重视,真正结合文章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促进阅读效果的全面提高,实现对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为学生深入学习初中语文知识提供相应的保证。[5]

如教师在对新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十三岁的际遇》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能够对作者在入学时的心境、情感和心理活动等形成深入的理解和系统化的把握,可以结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创设一个科学的教学情境,由教师扮演接待人员,学生扮演入学新生,并将视频和音频等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使用文中的誓言宣誓,在宣誓中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作者的心境,让学生能够对大学阶段学生入学时的心情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深入的阅读课文,对课文的主体思想和情感态度等进行深度解析,学生就能够对课文内容形成深刻的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也必然会明显增强,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3.3 适当对阅读进行拓展延伸

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课外阅读内容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想切实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完成课内部分阅读教学后,还应该针对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引入部分课外教学方面的内容,课内外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阅读教学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保证学生的阅读学习成效。[6]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才能够丰富阅读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眼界,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如在对《看云识天气》一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这篇课文属于科普类的文章,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这方面的知识形成更为系统的认识,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课外阅读的云的科普类文章,让学生对云的形成,云的形态以及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等形成更为系统的理解,在拓展学生眼界的同时促进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深入学习,保证学生的阅读学习成效。[7]唯有如此,在课外阅读教学的辅助下,课内阅读教学有效性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随着初中教育实践中语文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也日渐受到广泛关注。所以在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一定问题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创造条件,为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提供相应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于燕.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5(3):112-113.

[2] 胡芳荣.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未来英才,2016(20):243-243.

[3] 汪华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3):183.

[4] 张佩西.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6(99):24.

[5] 周耀先.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课外语文(下),2016(10):46.

[6] 王志水.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课外语文(上),2016(9):40-40.

[7] 王翘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6(12):119.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教育语文教学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