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域文化下高职院校民汉合班调研分析及思考

2018-01-25 10:47关超雄华光明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关超雄+华光明

【摘 要】在新疆多民族大聚居,多元文化交融共存的环境下,高职院校民汉合班对少数民族学生存在哪些影响,在语言交流、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生活习惯、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现实因素下又存在哪些困难?面对诸多问题,推行民汉合班,在日常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我们又有哪些思考?对此,论文进行了探讨分析。

【Abstract】 In Xinjiang multi-ethnic settlements, multi-cultural coexistence environment, what impact on minority students in the joint class of minority and Han nation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nd what difficulties for them under the differences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thinking mode, behavior, habits, culture, etc., in the face of many problems, when promoting the joint class of minority and Han nationality, what do we think in the daily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on these problems.

【关键词】新疆地域文化;高职院校 ; 民汉合班; 交流交融

【Keywords】regional culture of Xinjia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joint class of minority and Han nationality;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G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1-0111-02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分,其中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满、乌孜别克、俄罗斯、達斡尔、塔塔尔族等13个民族。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新疆首所、全国首批国家28所示范性院校,具有典型代表性。目前在校本、专科学生1500余人,少数民族占56%,民汉合班是必然趋势。由于南北疆的社会环境、教育水平、文化差异,造成民汉学生在多元文化交叉背景下在文化认知、思维方法等方面差异较大,在语言交流、班级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育教学、文化融合与认同等方面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将从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抽取50名,10个专业学生为样本展开调研分析。

2 调研情况

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我们通过对2016级、2017级50名在校大学生问卷调研情况进行分析:

调研学生样本基本覆盖了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少数民族学生涉及最多的10个专业和比例。软件技术12%、广告设计8%、数字媒体18%、生物制药10%、畜牧兽医10%、园艺技术10%、工程造价8%、民政管理8%、旅游英语8%、预科8%。基本体现了在校大学生各类指标比例,具有新疆高职院校典型现状。

3 民汉合班的情况分析

民汉合班是在新疆多元文化相交融共存环境下的新举措,从2011年开始,在全疆高校推动。很多南疆中小学是民、汉校独立设置,到了大学民汉同校成为常态,但依然存在同校不同班,各自单独设置班级,进行分离式授课、住宿、活动等,民、汉学生相对独立。这种模式不利于民汉学生交流交往学习融合,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存在很大差异。民汉合班是指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在交叉组建班级、在同一个课堂听同一个教师授课,课后学习、生活、住宿、活动在一起的班级构建模式。通过对民汉合班的满意度调研,目前全校92%的班级已经民汉合班,有62%的少数民族学生赞成合班,无所谓的占24%,不赞成的只占到14%。

在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调研中,反映最多的是少数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学生与汉族学生表现有很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建设。近年来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逐年增加,而少数民族教师缺乏,班主任、授课教师大多数为汉族,在日常管理和教育学习中沟通理解难度大。二是语言不通。当地教育一般使用民族语言,部分使用双语教学的也仅仅是在课堂上使用国语,课后又回归到本族语言的环境中。三是思维和生活习惯、民族文化差异很大不习惯。组织纪律松散,自我约束力差,热血好动,跟风意识强。四是喜欢歌舞精力旺盛。晚上很晚不休息,大声唱歌跳舞,弹奏各类乐器易引起矛盾。五是学习缺少方法。大多数学生赞成与汉族学生交流提高国语和专业学习。

4 民汉合班建设的思考

“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语重心长,催人奋进。合班有效促进文化交流融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借助班级平台的语言环境、文化氛围,把民汉合班作为一个文化交流和沟通的载体,为各族同学搭建了一个彼此了解、学习、互助的平台。

第一,组建得力的班团干部队伍。建一支各民族共同参与的班干部队伍,推动班级各项活动共同参与,在同一个集体共同学习、生活、活动、管理中自由交往时潜移默化融合彼此习俗、文化、行为习惯、性格特点,促进各民族同学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发挥各自特长。

第二,营造互帮互学的氛围,结对交友共同提高。在班级授课中建议民汉学生交叉座位,教师授课采取微课、翻转与课堂分类指导,民汉互学的模式;在教室、活动、宿舍、班级群必须用国语等。在彼此的交流、碰撞、融合、互助、学习中引导各族同学建立结对交友关系,能有效激发彼此学习的热情,提升学习效果。

第三,促进各民族之间语言的学习和文化交流。给各族同学营造一个“同相处、同学习、同劳动、同活动、同娱乐、同成长”的环境,促进班级同学之间相互学习语言、历史文化、歌舞娱乐、生活习惯等,达到自然交流、自然学习、自然融合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第四,促进民族团结,深化五个认同。多开展各类型的集体活动,让各民族学生在活动中加强交流、交往、交融、交心,通过活动过程互相了解悦纳,加强民族团结和友谊。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五个认同”,培养学生责任与担当意识; 让“五个认同”由学校教育及灌输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自我意识、爱国情感以及爱国行动,全面提升中华民族认同观。

所以,民汉合班在新疆高职院校推行是十分关键的,是解决目前校园现状的基础,也是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质,破解困境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谷丽丽,谢开云,汪洋. 新疆高校班主任在“民汉合班”班级管理中的困难及对策探索——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J]. 学园,2017(05):14+18.

【2】王太祥,刘青广. 对新疆高校民汉合班教学的探讨——以石河子大学为例[J]. 山东纺织经济,2016(11):36-38.

【3】王玮. 文化交融理念下新疆高校“民汉合班”班级精神文化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