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谌
摘 要 我校从2013年开始实行新的学分制管理办法以来,经过4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从改革的背景、实行学分制具备的条件、学分制改革实践及成效以及对我校学分制改革工作的思考四个方面简要总结了我校几年来的改革历程,以期探索其中规律,持续推进我校分制改革。
关键词 学分制 改革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5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1.006
Abstract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redit system management approach in 2013, after four years of practical exploration has achieved some success, this article from the reform backgrou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redit system with the conditions, credit system reform practi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school and the school The reform of the credit system of the four aspects of a brief summary of my school over the years the reform process, with a view to explore the law, continue to promote our school system reform.
Keywords credit system; reform; teaching management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单位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总量即可毕业。学分制核心的理念是赋予学生学习自由,学习自由是通过弹性学制和选课制体现的。[1]
中南民族大学创办于1951年,是一所坐落于武汉南湖之滨的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少数民族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结合本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学校从2013年9月份起开始实行新的学分制管理办法。经过4年的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解决。
1 学分制改革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學制,促进文理交融。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2]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要求各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从而掀起了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的新一轮高潮。
2 实行学分制具备的条件
2.1 门类齐全的学科、课程设置
截止到今年,我校现有涵盖10大学科门类的81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近24,000人。学校教务系统课程库中课程总量为4,905门。其中,理论课程4,341门,占全部课程总量的88.50%;实践课程564门,占11.50%。理论课中,必修课1,726门,其中通识必修课67门,学科基础必修课689门,专业必修课970门;选修课2,615门,其中,通识选修课程490门,学科基础选修课489门,专业选修课1,636门。
2.2 优秀师资数量充足,自觉履职尽责
目前,学校教职工接近2000人。其中,在编专任教师接近1400人,全校师生比在1:18左右,充足的教师资源保证每学年能开出1000门以上的课程供学生选修。高水平教师坚守本科教学一线。如2015-2016学年,学校共开课6,947门次,其中,具有教授职称教师授课856门次,占12.32%,具有副教授职称教师授课2,629门次,占37.84%,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94.1%。另一方面,教师及时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注重将取得的科研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吸纳本科生参与科研实验,通过指导科研立项、撰写论文等方式,培养学生科研意识。
2.3 功能完善的硬件设施
学校有各类教室291间;其中,外语自主学习中心机房18间,普通多媒体教室253间,互联网教室11间,翻转课堂教室、直录播教室、微格教室和高清直录播教室9间。实验室总建筑面积达到10.33万平方米。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1个。有实习实训基地201个,其中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
2.4 规范有效的教学管理
2012年学校开始引进使用金智公司的教学管理系统,全面实现教学管理数字化升级。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修订教学管理文件,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2007年和2016年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学校整理编制了《教学管理文件汇编》,更好地规范了教学管理。
3 学分制改革实践及成效
3.1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坚持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除每4年一次的大规模调整外,每年还微调部分课程,保证培养方案的“刚性”和“柔性”。在修订和调整中,适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遵循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目前学校正在制定2018版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新方案坚持并强化分学科大类培养制度,搭建大类课程平台,加强通识教育。此外学校还要求各学院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