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和英
摘 要:“先学后教”,要成就的是高效课堂。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后教”艺术,有效捕捉课堂生成资源,适时演示课件,加强操作实践,把空间观念的培养落到实处。
关键词:后教;资源;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在当前“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的过程中,开展“空间与几何”领域的教学时,由于教师“后教”的随意性,课堂的知识性目标落实几乎成为全部,空间观念这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被“弱化”。在“先学后教”的课堂中,教师怎样开展“后教”,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一、有效捕捉资源,准确建立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在“先学后教”的课堂中,有效的课程资源往往源自学生的展示交流过程中,教师只有让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汇报,有效捕捉并把握能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资源,把空间观念的培养落到实处。
在“圆锥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就“圆锥有什么特点” 进行展示交流时,教师是这样捕捉生成资源开展后教的:
生:……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圆锥有一条高。
师:你说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那么所有的扇形都能围成圆锥吗?……
师:圆柱有无数条高,为什么圆锥只有一条高?……现在我们一起想象一下,我们手中的圆锥的高在哪?有多长呢?……
这位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有效捕捉了课堂生成资源,提出两个问题:“所有的扇形都能围成圆锥吗?圆柱有无数条高,为什么圆锥只有一条高?”让学生动手操作,想象推理,从侧面展开图想象到圆锥,从圆锥实物想象出抽象的高,真正理解圆锥特征的内涵,准确建立圆锥的模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有效演示课件,理解公式内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顺应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在空间观念的发展过程中,小学生往往是这样表现的:空间观念的感知是具体形象的表象层面,对空间观念的想象单一。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意形象化,生动形象地再现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能很好地为教学提供具体形象的演示和资源展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中,学生在先学时,通过阅读教材,就可以很顺利地得到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所代表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怎样让学生理解呢?这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理解公式中“长×宽”的意义是长方体的底面中所含有的体积单位的个数,“长×宽×高”是高是几就有几个这么多;“宽×高”再乘“长”表示……“长×高”再乘“宽”表示……通过这样的课件演示,学生对“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不再是字面上的、表面的,而是有表象支撑的自主建构,空间观念的培养才算落到实处。
三、加强操作体验,形成空间表象,获得空间观念
几何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空间形式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形”的科学抽象与概括,同时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条件。要学习几何概念,观察、操作等活动是学生理解几何形体的本质属性,是形成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等感知活动,使学生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得到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
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学生通过先学,初步知道了长方体的特征,但离理解长方体的特征还差得远。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特征,形成对长方体的空间表象,让学生获得空间观念呢?在课堂上,老师是这样开展后教活动的:(1)做一个长方体,记录制作过程,并说一说“制作的依据是什么?”(2)展示交流:先展示了做成棱台的作品,分析没有做成功的原因;再展示成功的作品,说说制作的依据是什么。(3)归纳长方体的特征。
学生经历了制作长方体的操作活动,加深了学生对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的认识,使长方体具体的形象在头脑里得到全面的反映,从而使学生对长方体的理解更加深刻,有效形成了对长方体的空间表象,获得了空间观念的发展。
总之,“先学后教”,要成就的是高效课堂。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培养空间观念就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后教”艺术,有效捕捉课堂生成资源,适时演示课件,加强操作实践,就能把空間观念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曹培英.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有什么特点[J].小学数学教育,2010(4).
编辑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