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涛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人才市场需求方向也在发生转变,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具有高水平的知识技能水平,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也提出更高要求。高校是人才输出的主要教育机构,因此应该依据市场人才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在思政教育模式下,我国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上也应该顺应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热潮,引导大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已经满足高等教育需求,师生之间有效沟通不足,教师和管理工作者在教育思维上表现的很死板[1],教育管理手段也缺乏灵活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激发,严重影响高校教育质量。
很多教师在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都缺乏创新意识,导致教育管理工作一成不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当前的高校教育工作已经难以发挥应有作用,这样的形势下,很多教育管理工作都流于形式,管理工作实效性不显著,加重了师生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2],使教育管理工作难以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师生之间的距离感逐渐拉大。
随着高等教育在我国的普及,高校数量逐渐增加,并且学校规模在逐渐扩大,但是很多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没有跟上教育发展的步法,惯用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对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了消极影响。此外,当前的高校管理工作者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育工作者缺乏责任意识和自我提升意识,因此其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发挥不到位。
管理目标是高校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向指导,依据科学的管理目标,高校就能够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教育管理计划。在进行教育管理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有预见性地总结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和问题,如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的发展动态、社会的发展需要等[3]。依据相应的教育管理目标制定,设计合理的考评机制。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也应该依据管理需要,将管理目标划分为不同部分和阶段,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在横向的管理目标划分上,可以划分为重点目标和专题目标;在综向的管理目标划分上,管理人员需要将具体的管理目标治置于不同层次上。
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既是高校的发展需求也是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提升高校的学生管理水平,高校应该顺应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放在教育工作首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选择和应用管理模式,杜绝采用军事化管理模式,避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4]。同时,高校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应该将学生的思想观引导和道德水平提升作为重要的教育管理工作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和管理方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保证人才的全面发展。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教师应该从多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其次,营造和谐校园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客观条件。同时,积极实施家校联合的教育措施,使学校思政教育效果能够通过家庭力量得到优化和提升,为高校学生的思想健康的发展提供双重保障。
依据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还是主要由辅导员负责,建立高素质学生教育管理队伍是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突进之一。高校应该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手段,提升辅导员的思想水平和管理水平,激发他们的服务意识,使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夯实专业知识,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和位置。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高校可以聘请专业心理教师为学生作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学生在思想上的困惑。新的高校教育发展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团队也应该具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养,为学生的思想境界提升提供客观条件。
总之,高校学生管理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工作,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也并非是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的,因此我们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该注意联合家庭、社会各方力量,为学生的思想政素养提升提供契机。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应该转换管理模式,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