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考语文试题思维考查探微

2018-01-25 22:26四川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5期
关键词:试题考查新课标

四川

2017年颁布的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并且明确将“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2018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首次高考语文命题。它是怎样考查思维的?它对思维的考查,对改进语文教学有哪些启示呢?笔者将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思维考查的内容

1. 考查理解力与判断力

理解力是最基础的思维能力。高考语文试题每一道题的回答都基于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即便是被认为送分的名篇名句默写题,也离不开对情境提示语的正确理解,离不开对相关篇目古诗文的正确理解,否则填出的句子可能是毫不相干的。没有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透彻理解,没有对观点、形象、主题、意蕴的透彻理解,学生思维的发展将受到限制,肯定不能较好地完成高考语文试题,无法取得优秀成绩。

判断力是人们通过选择的形式对问题做出决断的能力。2018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有13道选择题,共39分,无不依靠考生正确选择、科学抉择的判断能力。

2. 考查比较力与分析力

比较思维要求考生在相同中找出不同,在相似中找出差异,或与此相反。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第17~19题,既是对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考查,更是对学生比较思维能力的考查。此外,试卷中现代文阅读的6道选择题,古代诗文阅读的第12、14题,均需将选项与原文关联的部分进行认真比较。同时,要做好这些选择题,还需要将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要在比较中确定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分析力是把整体分解成部分再进行研究的能力。要做好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Ⅲ第5题,就需要将原文脉络梳理为着陆前、着陆后等不同的部分,然后再来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先行者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要做好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9题,就需要在原文中分别找到《人民日报》《自然》《参考消息》对潘建伟、量子通信的相关报道,再来分析它们的不同侧重点。如果不能正确分解原文,就可能导致分析的错误。

3. 考查概括力与综合力

概括力要求去除多个对象中的具体内容,抽取出对象相似的、一般的、本质的东西。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Ⅲ第9题答案分散在材料一、材料三中,并且可以找出五点甚至更多,不少考生将原文的五点照抄出来。严格说来,这样答题是不行的,因为题干要求的是“简要概括说明”。“简要”即不啰唆;“概括说明”不是具体说明、分析说明,而必须是“概括”以后的“说明”。此题的概括可以从内容传播途径、营销赢利模式、信息获取方式三个方面入手。

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Ⅲ作文题,如果不是将一句口号、一个标题、一条标语三个材料综合起来立意,而是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材料立意,肯定不是切合题意的最好立意。

4. 考查联想力与想象力

联想力是由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维能力。很多考生都认为全国新课标卷文言文的古代文化常识题需要大量死记硬背,其实大可不必,因为高考试题中古代文化常识题多与课文有关,如果能够恰当联想到相关课文,是有助于准确判断的。如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豪右”“京师”均出自《张衡传》,“京师”的“师”出自《烛之武退秦师》;“茂才”指秀才,而“秀才”出自《陈情表》。再如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Ⅲ作文试题,如果不能通过提供的口号、标题、标语等联想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三部曲这个话题范围,这个作文是没法下笔的,即便是硬写,也可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反之,如果能够联想到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走过的路程,要想写偏题是很难的。

想象力是在已有形象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能力。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作文题既要写昨天,又要写今天,还要写明天,写明天必须展开想象;这篇文章写给2035年时18岁的那一代人阅读,又需要想象那时18岁的一代人有什么特点,那时的他们与今天有什么联系。可以说,没有想象就写不出这篇文章。

5. 考查批判力与创新力

批判力是对思考的再思考能力,是对已有信息进行评估并判断正误的思维能力。如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作文题中的统计学家沃德显然具有较强的批判力,而对考生而言没有较强的批判力是无法写好这个作文的。再如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三套试卷的第20题(语言表达得体),从思维角度看,也是对批判力的考查。

就高考试题而言,创新力的考查主要表现在作文试题中。在高考作文的写作中,考生提出新颖的见解,运用新鲜的材料,有着新巧的构思和独到的推理想象,文章富于个性色彩,这样的文章就是运用创新思维能力写出的好文章,而创新力不足,当然写不出具有创新思维的文章。

6. 考查形象思维力与抽象思维力

形象思维力是以具体的形象或图像为思维内容的思维力。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设置选择题、分析题、概括题,就是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力。

二、思维考查的形式

1. 以情境任务为载体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的情境材料既有个人体验类情境材料(如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也有社会生活类情境材料(如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还有学科认知类情境材料(如语言表达得体第20题的材料)。情境材料多样化,在不同的情境中设置典型任务,考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如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的作文题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需要依据情境材料完成多项任务,一要将昨天今天明天有机结合;二要紧扣际遇、机缘、使命、挑战;三要展开联想与思考;四要符合读者意识,读者是2035年18岁的那一代人;五要符合高考作文每年都有的基本写作要求。考生只有完成这些任务,才能让写出的文章符合要求,才能展示出自己思维的周密性和深刻性。

2. 以综合考查为导向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综合性显著增强,特别是语言运用的第17~19题。试题在同一个情境材料中设置有内在联系的一组题,综合考查近义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语句连贯与通畅、病句辨析与修改等,不再以单一的知识点、能力点来设计考题,减少了语文试卷中简单化、碎片化试题的数量,对考生综合性、整体性的思维品质要求更高,有利于考查考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性、整体性。

三、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1. 转变语文教学理念,重视思维培养

2018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不仅在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从多方面、多角度加大了对学生思维的考查。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要重视在语文教学中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 落实新课标要求,在课程中实施思维培养

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在“课程评价”部分从五个角度、五个层次对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评价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从语文视角做出的具体可行的规定,增强了通过语文课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操作性。我们应该将语文课程的学习与思维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思维,通过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促进语文课程的学习。

3. 重视语言学习与运用,奠定思维发展的基础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文学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语文学科就是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学会用语言这个工具能进行思维的运用,并能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思维的发展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都和语言有关,和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紧密联系。好的听说读写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积累语言实践的经验,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多方面思维品质的提升。我们只有扎实做好听说读写的语文教育活动,才能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实。

猜你喜欢
试题考查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