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佳
《恐龙的灭绝》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全文以“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五种说法,但这些说法都不能让人完全信服,由此激发学生探索恐龙灭绝原因的兴趣和愿望。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感到新奇,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笔者在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读懂事物之间的联系,并能对书上的解释提出疑问或猜想。
师:(出示图片)小朋友,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位大朋友,认识的话就轻轻地叫叫它们吧!
生:梁龙、三角龙、雷龙、霸王龙……
师:这些大朋友,有个共同的名字——恐龙。(板书:恐龙)“恐”还可以组成——
生:恐怖、恐怕、恐惧。
师:从恐龙的名字可以看出它们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用一个词概括就是——
生:可怕的动物、凶猛的动物、庞大的动物。
师:恐龙不仅体型庞大,它们的家族也非常庞大,有凶残的肉食恐龙,有温驯的素食恐龙,还有杂食恐龙。“庞”这个字,还藏着大量的信息,你发现了吗?
生:一条巨龙把整个广场都占满了。
师:这是什么感觉?
生:大。
师:对,“庞”就是大,“庞大”就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恐龙可曾经是这个地球的主人呀!谁来读读第1自然段?
生:(读)“我们人类只有三四百万年的历史,恐龙却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两亿年。人类的历史与恐龙的历史相比,可就短多了。”
师:从这段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两亿年,人类却只有三四百万年的历史。
师:我听出来了,你们都关注到了两个数字——三四百万、两亿。这两个数据哪个大?
生:“两亿”大。
师:我们来看个图。(出示图片)如果“三四百万”用这么短的圆柱来表示的话,那么“两亿”就要用那么长的圆柱来表示。恐龙的历史这样悠久,现在却见不到它们的踪影了。恐龙为什么会消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恐龙的灭绝》,到课文中去找答案。一起读课题。
生:恐龙的灭绝。
师:“灭绝”还可以说成——
生:灭亡、死亡、消失、绝种。
师:说得都很对,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会对“灭绝”一词有更深的理解。
反思:从课题入手,将“恐”字的教学与有关恐龙的知识巧妙结合,让学生既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又积累了词语,增加了对恐龙的了解。此外,由于二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还没有接触“亿”这个概念,所以采用按比例制作圆柱体进行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对“三四百万”和“两亿”这两个数量有直观的了解。
师:同学们大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读课文,师出示词语)
尘埃 躲避 传染 书籍
师:谁来读一读这四个词语?
(生读)
师:都读准了,很好!“躲避”是什么意思啊?
生:躲藏、躲开、避开。
师:是啊,“躲”的意思就是“避”。这又是一个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其实,“尘埃”“传染”“书籍”也是这样的词语。我们在学习的时候经常会碰到这种类型的词语,小朋友要有双会发现的眼睛。课文中介绍了几种恐龙灭绝的说法?
生:三种。
生:四种。
生:五种。
师:认识不一啊,课文究竟写了几种说法?我们一起来理一理。你找到了哪种说法?
生:我找到的是第2自然段。
师:这个自然段讲了几种说法?
生:一种说法。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这个自然段开头即是“一种说法是”。
师:原来这个开头是这样提示我们的。(板书:一种)你真会读书!谁还找到了不同的说法?
生:我找到的是第3自然段。
师:这里讲了几种说法?
生:一种说法。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我看到了“另一种说法是”这几个字,所以我知道这里讲了恐龙灭绝的第二种说法。
师:好!说得有理有据。(板书:另一种)你看,借助关键词,我们一下子就发现了两种恐龙灭绝的说法,全文到底讲了几种说法,看来关键在第4自然段了。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生读第4自然段)
师:这里到底讲了几种说法?
生:三种说法。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有两个分号。
师:你连分号都关注到了,了不起!读课文,不仅要理解字句,标点符号也不能放过。一个自然段里介绍了三种恐龙灭绝的说法,难怪作者在这一自然段的开头就用“其他的种种说法”来提示我们。(板书:其他种种)我们的课文里就介绍了五种说法。你看作者用了“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其他种种说法”,写得多清楚啊!
反思:科学小品文的学习也要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主要内容展开。综观全文,属于典型的三段式: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恐龙的历史并设疑;第2~4自然段介绍恐龙灭绝的五种说法;最后一自然段客观评价上述说法,并告诉读者恐龙灭绝的原因到现在还是一个谜。这种基本结构,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从局部看,作为文章主体的第2~4自然段,运用“一种说法是……”“另一种说法是……”“还有其他的种种说法……”等关键语句有条理地罗列五种说法,有详有略,表达有序。对这样的连接形式,学生也并不陌生,因为之前学过的课文《三个儿子》里就有类似的“一个……又一个……另一个……”和“一个……一个……另一个……”等用法。这种段与段的过渡连接,使学生能轻松地理顺文章的脉络。此外,引导学生关注特殊标点符号也非常重要。
师:小朋友真会学习,读着读着,就发现了课文中的那么多信息。老师奖励大家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陨石撞击)
师: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生:我看到了火山喷发,太可怕了。
生:我看到一颗行星撞上地球了。
师:其实这可怕的情景和课文中介绍的一种恐龙灭绝的说法是有关系的,你找到了吗?是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啊?
生:第3自然段。
师:由于行星撞上地球,给哪些事物带来了影响?请小朋友赶紧读读这一自然段,把这些事物的名字圈出来。
(生朗读并圈画)
师:你圈了哪些事物?
生:太阳、地球、植物、以植物为食的恐龙和其他动物、食肉恐龙。
师: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简单地称为——
生:食草动物。
师:这些事物和恐龙的灭绝有什么关系呢?再读读这个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给它们排排队,并说说理由。
生:宇宙行星撞上了地球后,首先尘埃把太阳遮住了,导致地球上一片黑暗。没有阳光,植物枯萎、死亡,食草动物找不到食物就死了。随着动物的减少,食肉恐龙找不到足够的食物,也渐渐地灭绝了。
师:从太阳、地球到植物,再到食草动物和食肉恐龙,这里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紧密联系的,老师给你点提示,用上“因为……所以……”一环一环地来说。
生:因为宇宙行星撞上了地球,所以导致尘埃飞扬,尘埃就把太阳遮住了。
师:对,就这么说,你的头开得真好。谁接着说?
生:因为尘埃把太阳遮住了,所以地球上一片黑暗。
生:因为地球上一片黑暗,所以植物得不到阳光,大量枯萎死亡。
师:你看,这样说就清楚多了!
生:因为植物枯萎死亡,所以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找不到吃的,就饿死了。
师:这就是食草动物的灭绝啊!
生:因为食草动物灭绝了,所以食肉恐龙找不到吃的,也死了。
师:食草恐龙和食肉恐龙都在地球上彻底地消失了,这就是恐龙的灭绝啊!课文用了几句话把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说清楚的?
生:三句话。
师:大自然的事物之间有那么奇妙的联系,但课文只用简单的三句话就写清楚了。我请三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生分句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们就很清楚地知道了恐龙是这样一步一步灭绝的。让我们大家也来这样读。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第三句男女生一起读。
(男女生合作读)
师:这种说法认为:由于宇宙行星撞上了地球而最终导致恐龙的灭绝。(板书:撞)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其他的说法。
反思:通过课堂上的边读、边悟、边思、质疑、再思考的探究性学习,理解科学家有理有据的推测结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环节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先用排序的方法理清“植物”“食草动物及食草恐龙”“食肉恐龙”之间的联系,再通过“因为……所以……”练习说话,环环相扣,进行推理体验。这样的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思考”起来,体验严密的推理逻辑。由于儿童思维水平是在掌握言语和经验的过程中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儿童的言语,丰富儿童的经验,特别是间接经验。要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进行多层次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