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命制举要
——以2017、2018年高考全国卷为例

2018-01-25 15:14安徽郑金凤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6期
关键词:考点正义原文

安徽 郑金凤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着重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原文论证以及综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阅读材料的选取注重文化积淀,关注传统文化,题材广泛,且经过适当删改,与高中毕业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匹配。从实际试题命制来看,在考点与选材、难易与形式、设题角度与对策等方面有一些规律性,洞悉了这些方面,对我们正确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有一定的帮助。

一、考点与选材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点依据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的要求主要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延续了2017年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等方面。考点的确立不是随意的,要求严谨、规范,有针对性。体现出高考“立德树人”的导向,选材力争体现德育内涵,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彰显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丰厚与活力。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阐述人与气候的关系,强调当代人对子孙后代承担着道德义务;卷Ⅱ关于明代青花瓷的研究,论述青花瓷的发展和中外交往的繁盛相关联;卷Ⅲ《留住乡愁》,提出新时代下如何留住乡愁、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尖锐问题,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论述类文本选文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子思想,切合当今主流文化;新课标卷Ⅱ阐述“被遗忘权”的含义,并指出了数字化对记忆、隐私、身份认同的负面影响;新课标卷Ⅲ涉及“城市体的文明弹性”,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发展中中国城市化进程可能面临的问题。纵观2017年全国新课标三套卷在第2题上赫然呼应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考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强化考生对作者思维过程、行文思路的认知和对文中信息的分析、推断,体现出注重考查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倾向。2018年全国新课标三套卷延续了这一考点,强化了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同时还具有如下特点:

1.考点确立

(1)考点清晰、不含混,切合《考试大纲》。以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论述类文本阅读为例,原题如下(省略选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这里考点的设置清晰明朗,通过题干中的关键词即可判定,具体来说,第1题中“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第2题中“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考查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第3题中“原文内容”“说法”考查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2)有调整。在命题设置上有调整,考点分布均匀,侧重考查学生的理性思考与辨别能力。以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论述类文本阅读为例,原题如下(省略选文)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2013、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1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难度较大;2015、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1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难度有所下降。2013—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2题均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四年保持一致;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调整为新增考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018年延续这一考点考查。2013—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3题均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四年保持一致,在考点的设置上与第2题存在重复和交叉现象,考查的信度不高,既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也会给考生的选择带来一定的困扰。2017、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3题均调整为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考点覆盖更全面、更均匀,便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命题方式上仍采用三道单项选择题的形式,但由原来全都要求选择错误项改为一道选择正确项,两道选择错误项。

2.文本选择

(1)文化内涵明显加强。选文注重文化积淀,关注传统文化。选文的题材涉及经济、文化、史学、美学、文艺学等方面,文本大多具有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和人文性。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校园,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真切切地呈现在高考语文试题中,这将对我们以后的语文教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试题的字数有控制。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选取的都是约900字的社会科学类文本,选文字数有所减少,选项的字数控制在30~40字,选项排列整齐,美观大方。究其原因是全国新课标卷的试卷阅读量有所增加,取消了选考内容,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都变成了必考内容,阅读量增加,意味着提高了对阅读速度的要求。

(3)文本论述思路清晰。选文或采用总分式,或采用层进式、并列式结构,重点考查考生把握段落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以及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论述类文本阅读围绕着“新子学”展开论述,思路清晰,层层深入。第一段主要阐述了“诸子之学”在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上的内涵,并强调它一直延续至今。第二段先指出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照着讲”和“接着讲”,接着顺势阐述“照着讲”的内涵以及意义。第三段主要论述在中西思想互动的背景下,“接着讲”的内涵以及重要意义。第四段进一步从逻辑上和现实中论述“照着讲”和“接着讲”的紧密关系,指出二者无法分离,相互渗入,并得出“新子学”应追求二者的统一的结论。

二、难易与形式

试题难易度的把控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选文、考点设置、选项的长度、设题陷阱等方面。本部分重点谈谈选文、选项和设题陷阱。

1.选文、选项

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文舍弃了涉及史学、美学、经济学等方面晦涩难懂的学术论文,转为新鲜的时评,无不与我们的现代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到亲切,削弱生疏、畏惧感,选项长度的削减,减少信息含量,学生在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时也将节省时间和精力。此外,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3题,在选项中嵌入“如果……就……”“只有……才……”等表示假设、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对原文信息进行推断的意味更趋明显。

2.设题陷阱

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多会通过增减调换词语,形成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效果,或强加因果、以偏概全、张冠李戴、推断绝对、指代错误,或表述无中生有、曲解观点等。以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1题(原题见前文)为例。

A项“提出了气候正义”无中生有,原文是“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是“气候正义”产生的背景,并没有说“气候正义”是由非政府组织提出的。B项“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错,以偏概全,原文是“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限制排放”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文章第二段只是以“限制排放”为例,从原文第四段也可以得到佐证,既有“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包括限制排放的问题),也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C项“要为后代设定义务”错,曲解了文意,由原文第三段中“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权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可知,当代人“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并无权力“为后代设定义务”。

三、设题角度及对策

1.推断命题取向强化

在命题上,2017年和2018年全国新课标三套卷论述类文本阅读三道题目所涉及的考点覆盖全面,答题指向明确。尽管第3题的题干把“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的用语改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但是推断的命题取向并没有丝毫弱化,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2017年《考试大纲》新增:“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试题的命制与解答需要以此为依据。因此,探讨推断题命制的奥秘及其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很有必要。

选项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转述,大多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其一,形异意同。选项与原文在表述形态上不一致,但选项表述的意思与原文意思却是相符合的。其二,形似意异。选项与原文在表述形态上相似,但选项表述的意思与原文意思却是相去甚远。考生往往会被“形异”“形似”的表象迷惑而落入命题者的陷阱,将设误选项判为正确选项。

2.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1)对选文显性信息进行推断,使隐性信息显性化的推理能力;

(2)对选文若干个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得出新信息的归纳能力;

(3)对无序信息重组加工,推衍出新信息的分析能力。

推断过程中往往出现以下情况:变换原文中论述的对象或角度;对部分信息片面理解,或者对整个材料处于次要地位的性能或作用等进行夸大,从而得出一个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对原文中有关材料进行错误的分析与引申,推断出一个错误的发展趋势,等等。

回看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3题(原题见前文)。A项,根据第二段第一句“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可知,“照着讲”和“接着讲”这两个特性是历史上的诸子之学本身就具备的,所以选项中“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不正确。C项,“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说法错误。原文第四段中“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只是“仅仅停留在‘照着讲’”的后果。D项,依据文本中对“新子学”与世界文化关系的表述以及结尾处“‘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一句可以得出,“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照着讲”与“接着讲”这两方面是不可偏废的,所以选项中“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的表述不正确。

综上所述,2018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稳中有变,延续着2017年的考查模式,相较于前几年变化较大。在科学设立考点,合理选材,有效控制难易度、区分度,设置更严密、科学,注重理性思维的考查上下足了功夫,较好地实现其考核功能。

猜你喜欢
考点正义原文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法律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