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病句辨析题解题策略探析

2018-01-25 15:14安徽童志国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6期
关键词:关联词病句介词

安徽 童志国

病句辨析题是高考语文中保留的经典题型之一,也是高三语文复习中的一个难点。笔者在指导学生备考病句题的过程中,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法和逻辑知识,利用常规的语感分析法、句子成分分析法等辨析病句;二是指导学生练就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句子的外在特征。经实践证明复习效果较好。

一、必要的知识储备

淡化语法知识教学,导致不少学生缺失基本的语法知识,主要表现为书面表达中语言不通顺,病句较多。另外简单的逻辑知识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几乎阙如,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思维混乱,逻辑链断层,观点武断甚或偏激。这些必要知识的缺席无疑加大了学生辨析病句的难度。

1.语法知识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首先给学生提供一个单句六大成分齐全的“标配”格式,从格式中,学生能看出句子成分各自正常的(相对于“倒装句”而言)位置。其次告知学生哪些词性的词语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哪些词性的词语可以做定语、状语、补语,某类词不可以修饰某类词等。最后是向学生介绍复句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在脑海中自然就建立起“词性—句法—复句”的基本语法知识体系了。

2.逻辑知识

“不合逻辑”类语病的理解需要相关逻辑知识的支撑。就概念而言,笔者向学生介绍了“概念间的六种关系”这一逻辑知识。句子的陈述对象往往有主客体之分,主动者和被动者之分,表述时不能主客颠倒。语句陈述的事实或者表述的观点要符合生活的常理或人们普遍认同的公理,否则就不合事理。除此之外,还有否定不当、强加或弄错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而产生不合逻辑的病句等。

二、利用常规法辨析病句

常规的病句分析法指我们习见的语感分析法、句子成分分析法和造句类比分析法等,这种辨析病句的方法也是复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于此不再赘述。

三、抓住句子特征辨析病句

高考考查的病句多为复句,它在构句用词上多用关联词,句子主干和修饰语也比单句复杂,其中大都隐藏着“病因”。我们以句子的外在特征为辨析切入点,通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聚焦句子中的并列词语

在需要判断有无语病的句子中,如果使用了并列词语,这是我们最先要“挑刺”的地方,因为此处往往会存在不合逻辑、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和表意不明等病因。

(1)并列词语不能并列——不合逻辑

①属种关系不能并列

[例1]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湖南省常德市警方集中销毁了10公斤毒品海洛因和100公斤冰毒、K粉、摇头丸、麻古、新型毒品。

[解析]“冰毒、K粉、摇头丸、麻古”和“新型毒品”是种属关系,不能并列。

②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例2](2008年江西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解析]“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三个概念之间存在交叉关系,不能并列;一旦并列,内容就有重复。

③不同范畴不能并列

[例3](2017年浙江卷)《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解析]“留学生吟诵社”与“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不属于同一个范畴,前者是社团组织,后者是人。

(2)并列词语顺序问题——语序不当

[例4](2015年江苏卷)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解析]“接受、理解和掌握”词序不当,不符合人们接受思想观念的认知过程,应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

(3)并列成分搭配问题——搭配不当

①主谓搭配不当

[例5](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I)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解析]本句有两个并列主语“大街、大赛”,按照搭配规则两个主语均需要和谓语“启动”搭配,但“大街启动”属于主谓搭配不当。

②谓宾搭配不当

[例6](2017 年全国新课标卷I)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

[解析]本句中有两个宾语“发展、受益”,谓语要都能与其搭配,但“推动受益”谓宾搭配不当,可改为“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使得企业广泛受益”。

③主宾搭配不当

[例7](2005年全国卷三)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

[解析]主语“李明德”不能和双宾语“单位”搭配,可将第一个“单位”改为“个人”,将第二个“单位”删去,让“模范”做宾语。

④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例8](2016年山东卷)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解析]句中“广泛而热烈的”可以修饰“讨论”,但不能修饰“思考”。

(4)修饰是否两可——表意不明

[例9](2007年安徽卷)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

[解析]句中“江苏和浙江”与“浙江”都可以修饰“部分地区”,但说话人到底是何指,却不明确,从而产生歧义。

(5)“和”字词性不同——产生歧义

[例10]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解析]本句中“和”的词性可做连词,也可做介词,词性不同,句义迥异。

2.锁定句子中的关联词语

高考题中的病句通常是复句,句子结构复杂,内容多,信息量大,在构句时一般使用关联词;关联词在使用中一般会有搭配不当、句(词)序不当、强加因果等问题,而命题人对这些病因往往“情有独钟”。

(1)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11](199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解析]“不管……都”的搭配格式是不存在的,属搭配错误,应该是“不管……多么”。

(2)递进关系复句句序不当

[例12](2014年广东卷)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解析]我们将递进关系的复句格式化为:不仅A,而且B,A

(3)强加因果关系

[例13](2007年广东卷)王林待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解析]“王林待在实验室里半个月”与“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两个分句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另外“十天的报纸”有歧义。

(4)关联词与主语位置问题

[例14](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I)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解析]本句中可将“不仅”移至“艺术活动”前。关联词与分句主语位置的问题很复杂。我们告知学生: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放在主语前;主语相同,关联词放在主语后。历年高考真题的考查大体如是。

3.关注句子中的数量词语

数量词在准确表意方面功不可没,但是也会存在修饰不明、语义重复和不合逻辑等病因,对句子中出现的数量词切不可视而不见。

(1)修饰是否明确

[例15](2013年山东卷)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解析]因为数量词“两个”既可以修饰名词“目击者”,又可以修饰名词“弹壳”,本题属修饰不明导致表意不明。

(2)语义是否重复

[例16](2004年重庆卷)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 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

[解析]句中的“不过”与“左右”在语义上有重复,删掉“左右”即可。

(3)逻辑是否合理

[例17](2016年山东卷)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解析]“运营成本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从事理来说,肯定不是“优势”,更谈不上“优势明显”。

4.留意句子中使用的介词

介词是构句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一个词类,但过多使用会掩盖主语,导致其他分句主语残缺;介词的位置不当时,还会出现中途易辙的问题;同时,在使用介词“对”时,要规避主客体颠倒这一问题的出现。

(1)滥用介词——主语残缺

[例18](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Ⅲ)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解析]介词“随着”和“使得”的滥用,致使第一个分句没有主语,或者说主语被束缚在介词短语中不能发挥作用。

(2)介词的位置不当——中途易辙

[例19](2016年浙江卷)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解析]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消息”,说话者不接着“‘消息引发社会关注后’怎么样”这个意脉往下说,却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另起一句,另说一事。可将“自从”移至句首,使“自从在线……关注后”做整个句子的状语。

(3)介词“对”的使用——主客颠倒

[例20](2010年湖北卷)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解析]句中的“我们”是主体,“专业课”是客体,应该是“我们对一些专业课很陌生”。

(4)介词使用不当

[例21](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Ⅲ)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解析]句中介词“通过”误用,应为“以……作为参照”。

5.抓住句子中的两面词语

在句子表达时,为了意思的完备周全,往往会使用诸如“能否”“是否”“好坏”“高低”“得失”等表示两面的词语。当句子中出现这样的词时,我们要辨清是否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照应落空)、指代不明等问题。

(1)两面与一面的搭配

[例22](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解析]“强弱”是两个方面,后面的“雄厚”只能和“强”匹配,“弱”的搭配(照应)就落空了。可在“雄厚”前加“是否”。

(2)指代对象不明确

[例23](2006年全国卷一)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解析]“是否收门票”关涉两个方面,“予以否认”的是收门票还是不收门票,“否认”的对象并不明确,让人无从判断。

6.紧扣句子中的否定词语

否定句中使用的否定词一般有两类:显性否定词和隐性否定词。前者如“无”“没有”“不能”等,后者如“防止”“禁止”等。句子里面出现多个否定词语时,我们要警惕是否有因使用多重否定导致句意表达与原意恰好相反的情况。

(1)显性否定词使用不当

[例24](2013年江西卷)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

[解析]句中显性否定词“没”和“漏举”连用,意思恰好相反,成了“估计全被我列举的还有不少”。

(2)隐性否定词使用不当

[例25](2014年浙江卷)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解析]我们一般把“防止、避免、切忌、禁止、劝阻、杜绝”等表达否定意思的词语称之为隐性否定词。句中“防止不”相当于双重否定,表达了肯定的“希望”之意,与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正相反。将“不”删去即可。

7.重视句子中使用的代词

代词在语言表达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觑,它能使语言简练、句意紧凑,但指代不明等情况,会导致句子表意模糊。

[例26](2004年全国卷一)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解析]第二个分句说明了两种情况:“嘴上说说”和“采取果断措施”,第三个分句中的指示代词“此”从理论上说可以指代前面的任何一种情况,因此造成句子表意不明。

8.警惕句子中使用的助词

一般情况下,汉语用助词“了”“的”等表示时态。如果不注意句子使用的助词,可能会因助词误用和残缺而导致病句的产生。

[例27](2018年天津卷)尤瓦尔·赫拉利写作了《人类简史》一经上市就登上了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蝉联榜首长达100周,30多个国家争相购买版权。

[解析]从说话人本意看,前两个分句主语都是“《人类简史》”,但因为误用助词“了”,导致第一个分句中的“《人类简史》”不能做主语。

9.留心省略主语的分句

语言表达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简明,在不造成误解或歧义的前提下,使用省略句是达成句子简洁明晰效果的一个捷径。但是,因为不当省略而造成前后分句主语异位的现象也并不少见。

[例28](2018年浙江卷)观众跟随着这档浸润理想情怀的节目,回顾科学技术的研发过程,感知科学家的创造力,把握时代的脉搏,激发前进的动力,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解析]从第二个分句起至句末,五个分句主语没有标示出来,我们默认是承前省略,而第一个分句主语“观众”明显不能做第五个分句的主语,按照说话者的意思应该是“这档节目”,滥用省略导致后一分句主语残缺。

笔者希望上述所列举的辨析病句的方法,能让2019届学子练就一双“慧眼”,提高复习效率,在备考中收获一份从容和自信。

猜你喜欢
关联词病句介词
高中挚友情谊长
Your high school friends are your lifelong friends
介词和介词短语
师生讨论改病句
“对症下药”——和病句说“再见”——小学高年级作文“病句”现象对策研究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辨析修改病句
介词不能这样用
关联词的秘密
关联词的秘密
“病句城”历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