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邻而坐”还是“比肩而坐”

2018-01-25 11:18安徽夏松平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参周礼王勃

安徽 夏松平

近日读《小说月报》2017年第11期,看到“比邻而坐”的说法:

我认识他是在一个酒局,都是写东西的人,一个喊两个,两个喊三个,终于包厢里挤满了互不认识的十五个人。大家比邻而坐,被空调里的热风吹拂,盯着转动的菜肴,沉默不语。

对此,心中顿时有些疑惑。上网一查,看到“比邻而坐”的说法还真不少。例如:

(1)李克强与文莱苏丹比邻而坐参加晚宴。(财经网2013年10月10日)

(2)马王比邻而坐,却是最遥远的距离。(《中时电子报》2014年09月16日)

(3)记者镜头下的政协开幕会:姜昆莫言比邻而坐。

(人民网2016年03月04日)

不过,笔者认为,“比邻而坐”是“比肩而坐”之误。

比肩,有两个意思:①并肩。②指相当;比美。在“比肩而坐”中,“比肩”是并肩的意思,“比肩而坐”是肩膀靠肩膀地坐在一起的意思。例如:

(4)现场照片显示,在晚宴上,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比肩而坐。

(中青在线2017年04月10日)

(5)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法布尔《蝉的音乐》)

有一点值得注意,虽然没有“比邻而坐”的说法,但是有“比邻而居”的说法。

“比邻”亦作“比隣”,它有两个意思:①乡邻,邻居。《汉书·孙宝传》:“后署宝主簿,宝徙入舍,祭灶请比邻。”晋代陶潜《杂诗》之一:“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唐代杜甫《兵车行》:“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清代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翁文端公年二十四时,犹一贫诸生也。其祀灶诗有云:‘微禄但能邀主簿,浊醪何惜请比邻。’”②相邻而居。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卷四:“(周青士)工诗好客,与朱彝尊、李良年、钟渊映比隣相善。”

在“比邻而居”中,“比邻”是近邻的意思,“比邻而居”是住在隔壁,亦可用来形容住得很近。

显然,“比肩而坐”强调的是“坐”“立”“行”,“比邻而居”强调的是“居”“住”。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严格说来,“比肩”的“比”和“比邻”的“比”并非一回事。

唐代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有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其中,“比邻”二字在课本和《教参》上都没有明确的注解。有的老师根据《核舟记》的注解“其两膝相比者”,把“比邻”释为“并邻”。有的老师根据《新华字典》的注解“比,靠着、挨着”,把“比邻”释为“靠近(挨着)邻居”。于非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把“比邻”注释为:“比(bì必),周围五家相连曰‘比’。比邻,近邻。”陈世忠先生主编的《唐代送别诗新注》把“比邻”注释为:“比邻,犹言邻居。古代居民五家相连为‘比’(bì),二十五家相连为‘邻’。”其实,这些都没有对“比”“邻”做出正确而全面的解释。

《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赒;五州为乡,使之相宾。”据此,可以看出,“比”应该是一个名词。

《周礼·地官·遂人》:“遂人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图经田野,造县鄙形体之法;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郑玄注:“郊外日野,此野谓甸稍县都。”“经、形体,皆谓制分界也。邻、里、酂、鄙、县、遂,犹郊内比、闾、族、党、州、乡也。”据此,可以看出,“比、闾、族、党、州、乡”为郊内单位,“邻、里、酂、鄙、县、遂”为郊外单位,也就是说,郊内五家为“比”,郊外五家为“邻”,它们并非同一单位。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的“比邻”之典源于《周礼》是肯定的,这种用法,在古代诗文中经常可以见到,如“丈夫之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子建集·赠白马王彪》)。在古汉语中,“比居”“比舍”与“比邻”的用法也是相似的,如“母归,不见客,即问比居,皆云已去”(《清苑珠林·债负引识》);“李娥,年六十岁,病卒,埋于城外,已十四日。娥比舍有蔡仲,闻娥富,谓殡当有金宝,乃盗发冢求金”(《搜神记十五》)。

总之,当一些词语在课本和《教参》里都没有注解或注解不详的情况下,我们应首先查看相关资料,然后做出比较正确而且全面的解释。

猜你喜欢
教参周礼王勃
张满菊 周礼平作品选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王勃:如果能重来,我选择不坑爹
蜀中九日
一字千金王勃
开发出自己的实用教参
《周礼》大宰九式研究
神秘的教参
教师、教参、教学之辩证分析
一字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