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史传规律·领悟解题方法
——文言文“内容概括与分析”专题突破

2018-01-25 11:18湖南陈常华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2期
关键词:史传原文选项

湖南 陈常华

一、学情定位,考点明路

在文言文阅读的三道客观选择题中,“内容概括与分析”题一直是学生的痛点。相对于断句题通过选项比较日趋捷径化、古代文化知识题通过识记积累能正确解答,较多学生对“内容概括与分析”题依然无奈无策。

基于此,在复习备考中我们很有必要对此题进行专题突破,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解题方略,在复习备考中,化解文言文备考困惑,提高专题备考效率。

关于文言文“内容概括与分析”题,考纲要求是: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通过广泛调查发现,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放弃阅读全文,部分学生不阅读全文,只是机械地比对信息;二是不能理解文意,较多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低,无法全面理解文意;三是考查面广,四个选项几乎涵盖所有内容,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四是缺乏整体意识,一些试题选项是综合文意设置的,无法通过单纯的比对信息选准答案;五是做题丢三落四,阅读不细致,忽视细节,或遗漏词句信息。

二、真题引路,探究规律

在语文高考备考中,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就是重试题轻文本。一部分师生只重视在研究试题上花时间下力气,而忽视对阅读材料的分析研究,即使有所涉及,也只是轻描淡写。可以说,这种大而化之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复习的低效低质。其实,高考备考还是要在“细”字上下功夫。我们要强化文本意识,文本才是根本,所以要研究试题设置,更要立足根本,研究阅读材料的特点。

全国新课标卷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直是稳定的。从选材上看,选文均出自二十四史,均为人物传记,传主均为端方正直、才能出众、勤政廉洁的能臣廉吏,其品质符合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从知识点考查看,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理解、文言断句、信息筛选、古代文化知识、内容概括与分析、翻译文言句子等。近三年的考查点稳定不变,均为文言断句、古代文化知识、概括与分析内容、文句翻译。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新课标卷一直没有将文言虚词、特殊句式单列设题考查,近三年又取消文言实词的单列设题,这三个知识点都隐含在文句翻译、内容概括与分析中考查。从试题设置上看,三个客观选择题的设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尤其是“内容概括与分析”题,更是规律明显。

要突破“内容概括与分析”题,就是要通过分析高考真题,探知命题规律。具体来说,文言文考查的选材以史传文为主,备考要从史传文的写作特点、题型的考查内容、选项的设置方式以及错误项干扰信息的表现形式等方面着手,在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阅读和答题思维,提高答题准确率。

下面,我们以真题为例,研究史传文本的特点和试题设置的规律。

例1.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宋史·孙傅传》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A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B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C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D 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参考答案:C项,“杀二宦者”错。由C项信息所在文段内容可知,是另外找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杀了,而不是杀了两个宦官。属于遗漏关键信息造成的曲解原文。

例2. 2014年全国大纲卷《新唐书·韦凑传》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A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 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B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蚑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C 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D 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在河南尹任上,部属洛阳主簿王钧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参考答案:B项,“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错。由B项信息所在文段内容可知,原文中并无“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之意,属于无中生有。

【探究规律】

1.史传写作有特点

全国新课标卷文言文考查的史传文从正史中选材,而正史中《史记》开创了史传文学的先河,其纪传体的体例也被后世正史奉为圭臬。主要特点是:

①篇章结构基本定型:开篇介绍姓名字号、籍贯,有的也涉及长相、仕途情况等。主体部分叙述生平事迹,凸显人物品格。多从幼时或科举入仕写起,直至去世。结尾部分叙述死后的有关情况,如谥号、家族兴衰、朝廷评价、世人爱憎等。

②精于选材塑造形象:讲究选材,选取传主一生中几件重要事件来表现人物;事迹材料的指向性明确,往往一件事突出人物一个方面的才能、品格、功绩、影响等。

③时间为线贯穿一生:围绕传主生平,按时间顺序选材,叙述其一生的宦海沉浮、事迹功绩,有明显的时间标志词。

2.试题设置有规律

“内容概括与分析”题是文言文阅读的经典题型,该题型非常稳定,题型设置有以下规律:

①选项内容遵循原文顺序:四个选项的顺序完全遵循原文叙述顺序,内容几乎覆盖全文。

②选项表述形式规范稳定:选项的表述形式为“概括+分析”,呈点面结合的形式,即先以简洁整齐的语言概括传主特点,再辅以事迹分析。

③题干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内容概括与分析题通常要求选出错误项。

④错项陷阱设置方式: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故意曲解、误译词句、强加因果、评析不当、时间错位,等等。

三、再做真题,失分悟法

熟悉史传文写作的三个特点,把握了试题设置的四个规律,我们再做高考真题,找出做题失误的原因,从失误中领悟方法。

(一)剖析真题,找准原因

例1.(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I)

12.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分析:“又极有文才口才”错。由原文“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可知,极有文才口才的应是谢瞻等人,并非谢弘微。属于张冠李戴。

例2.(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II)

6.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分析:“筹措钱款赈济灾民”错。原文为“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意思是皇帝专门从国库拨付了钱款用于赈灾,因此不需要锺化民去筹措钱款。理解文言实词“赍”和“帑金”的含义是解题关键。属于不理解文言实词造成的曲解文意。

例3.(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I)

6.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分析:“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错。由原文“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可知,于休烈的回答并非“直言不讳”,而是列举夏禹、商汤的史例,委婉含蓄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属于对语言表达的评析失当。

(二)总结经验,方法突破

1. 史传阅读有策略

熟悉了史传文的写作特点,掌握了试题设置的规律,我们就有了阅读与答题的有效策略:

一是宏观把握思路结构。按照“开篇——主体——结尾”的基本结构梳理文章,从宏观上把握全文。

二是具体梳理人物事迹。按照时间节点梳理传主事迹(事件、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体现出的人物性格、品格等特点以及评价和影响。

三是关注细节杜绝遗漏。重视每一个事件的所有细节,尤其要注意时间先后、人物关系等,不要浮光掠影因小失大。

四是要有缜密严谨的态度。要有对原文的准确理解,要有对选项与原文对应内容的细致比对,要有选项之间的权衡比较。

2.答题操作有方法

落实选项内容:按选项先后顺序,找准与选项内容对应的原文内容区间。

比较鉴别信息:将选项内容与对应原文仔细比照,寻找差别,尤其要重视六要素;值得注意的是,每个选项都要看观点是否准确、分析是否属实、观点与分析是否协调统一。

权衡比较排除:如果选项信息复杂难定,要观照语境,认真权衡,用排除法选出答案。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复习的难点,从实践来看,对文言文阅读的复习还是有捷径可循的,就是把握史传文本的写作特点和试题设置规律。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高考语文备考复习不仅要有试题意识,更要强化文本意识。因为对于阅读类试题来说,文本才是根本。

白玉苦瓜

余光中

似醒似睡,缓缓的柔光里

似悠悠醒自千年的大寐

一只瓜从从容容在成熟

一只苦瓜,不是涩苦

日磨月磋琢出深孕的清

看茎须缭绕,叶掌抚抱

哪一年的丰收像一口要吸尽

古中国喂了又喂的乳浆

完美的圆腻啊酣然而饱

那触觉,不断向外膨胀

充实每一粒酪白的葡萄

直到瓜尖,仍翘着当日的新鲜

茫茫九州只缩成一张舆图

小时候不知道将它叠起

一任摊开那无穷无尽

硕大似记忆母亲,她的胸脯

你便向那片肥沃匍匐

用蒂用根索她的恩液

苦心的悲慈苦苦哺出

不幸呢还是大幸这婴孩

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

皮靴踩过,马蹄踏过

重吨战车的履带辗过

一丝伤痕也不曾留下

只留下隔玻璃这奇迹难信

犹带着后土依依的祝福

在时光以外奇异的光中

熟着,一个自足的宇宙

饱满而不虞腐烂,一只仙果

不产生在仙山,产在人间

久朽了,你的前身,唉,久朽

为你换胎的那手,那巧腕

千眄万睐巧将你引渡

笑对灵魂在

白玉里流转

一首歌,咏生命曾经是瓜而苦

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

1974年完成

猜你喜欢
史传原文选项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也谈神仙人物传记的文体归属
“诗入史传”的探究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从读者角度看史传文学中虚构存在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