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缩影
对于适合学生阅读迁移、从中借鉴写作技巧的文本,教师应积极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要为学生指出作者“如何写”的秘密,着力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遗憾的是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却常常忽略了这一点,人为分割阅读与写作,致使学生不能从阅读中有效“借鉴”写作技巧。笔者结合特级教师管建刚执教的《水》一课,浅析其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如何写”的指导策略。
【案例】两件事中,哪一次洗澡时间来得长,发生的事多?哪一次洗澡时间来得短,发生的事少?
下雨天洗澡,写了几节几行?一勺水洗澡,写了几节几行?
事情少,参与人多,却只写了7.5行,而另一件事却反而写得详。请问:这是为什么?
(更能体现水的缺少,突出中心。)
(总结)写了两件事。一件略一件详。一勺水洗澡更能体现这篇课文的中心,所以内容的安排……
【赏析】关于作者选材的详略,管老师没有直接分析,而是通过引导学生数小节、数行数的形式,在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的同时,以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来突出水的珍贵。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选材详略的依据,即用水最少就应详写。不少教师在习作教学时虽然也强调写作详略,强调写作选材,但大多空洞说教,缺乏具体例子比较分析,导致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疲惫,而其素材详略依据却始终不得要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更需要学习名师案例,从简单中发现不简单,真正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学生学得轻松,听得入神。
【案例】三四秒钟时间的事写了一段话,这段话读下来得用多长时间?(读——计时)
三秒时间的事,以你们的速度要读36秒,是12倍。为什么用36秒来写?
作者把水滴落下来的时间拉长,水滴落下来的速度放慢——课文中哪一句话是这样写的?
出示句子:“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这一勺水经过了哪些部位?这里面还有什么让水慢了下来?怎样让时间慢下来?
(1)分三次:滑过、滑过、滑过。
(2)分步:七个部位 从上往下滑。
(3)哪些部位没写?(肚子、屁股……)听老师读(读的内容增加“肚子”和“屁股”),请问这样写好不好?
“三”恰到好处:入木三分、火冒三丈、约法三章……
【赏析】怎样把握特写镜头?管老师没有进行空洞说教,而是在阅读中渗透写作技巧。具体来说,则是分为三步走:第一步,用读的方式让学生感知时间,明明三四秒的事情,却要读三十几秒,从中感受时间的延长;第二步,即通过关键词,即三个“滑过”,让学生感受水的分步“滑过”,从而体验时间的延长;第三步,即引导学生即便分步写,也要把握度,即事不过三,突出“三”这个具有魔力的数字,以便体现时间延长的适度。
【案例】水滴到了膝盖,有一句话非常神奇。读完这句话,水滴还在膝盖。
(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感受:一旦将笔深入到内心感受,外部世界就开始神奇地变化。
为什么不写“我好舒服啊!我好舒服啊!”?
像这样我们砸破脑袋都想不出来的话,只有一个办法——背下来。(试读、抽背)
【赏析】针对缺水,在文本中有生活上的难熬已经上升到生命上的煎熬。在教学中,管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读来感悟、体验,从中与作者进行对话;通过“细节”描写传递感悟,将其写法融入学生的语言表达之中。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便于学生感悟写作技巧,而且还能推促文本主题理解,实现“曲线救国”的目标。
阅读教学指向写作,管老师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推敲,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在对矛盾冲突的体悟中,不断创设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在与作者进行思想共鸣的同时,从中轻松学习写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