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知”中追求“未知”
——以《海水为什么是蓝的》为例

2018-01-25 07:52宋孝雁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1期
关键词:拉曼海水蓝色

宋孝雁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每个阅读个体的独特体验来说,这话很有道理。但就阅读教学而言,“一个教者,似乎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即对同一文本而言,从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教师往往奔着一个方向——引领学生去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其实,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在训练学生理解概括能力的基础上,对同一文本的内容进行新的发掘。这时,学生的思维将会被带入到一片新的天空。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以课题提出的问题——“海水为什么是蓝的”作为主线串起了全文内容。首先,在地中海上,印度母子的对话引出了“海水为什么是蓝的”这个问题,此时已小有成就的科学家拉曼给出了一个错误的回答:“海水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接着,拉曼对自己的解释产生了疑惑,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将会变得闭目塞听。后来,他立即着手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发现“海水看上去呈蓝色的原因,不是因为海水反射了天空的蓝色,而是海水对阳光进行了散射”。

一、分步阅读,把握文本内容

在进入文本之初,我没有采用以往那种让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主要内容的方式,而是通过图片展示,创设了在碧波万顷的地中海面上,拉曼旁听了印度母子的对话的情境。学生在对课文的前一部分阅读中,很快发现拉曼对男孩儿提出的“海水为什么是蓝的”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答案:海水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接着,我告诉学生,课文后来写道,拉曼对这个问题却有了新的答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

“海水所以呈蓝色,不是_____,而是_____。”

这时,我让学生用加一加的办法提炼本文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起初,拉曼告诉小男孩:“_____。”后来,他发现:“_____。”

(2)若再加上他的重大发现的意义,那便是——

课文主要写了起初,拉曼告诉小男孩:“_____。”后来,他发现____:_。从而,____。

(3)用上文中一句话,把男孩与拉曼获奖联系起来,也可以这样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儿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

经过先分步后融合,学生对本课的主要内容把握得已十分到位。但这篇文本在内容表达上还有玄妙,还可以带着学生进一步读出新意。

二、整合课文,读出表达新意

我告诉学生:之前,我们概括课文内容时,把课文分成了两部分去理解。其实,全文可以说只写了一件事,原文是:“拉曼回到印度后,立即着手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经此提示,学生很快发现,原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拉曼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的”的事情。“拉曼回到印度后,立即着手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的”这句话之前的内容,是写他为什么要开展这项研究工作,后面写了他怎样研究及研究的结果——发现了“拉曼效应”,从而走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

思维还要继续推进。我接着说:“通常,我们写一件事的时候,重点写的是事件的——(生答经过),可这篇课文却等于是把什么详写了呢?(生答原因)那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

经过一番讨论,学生明白,这篇课文将拉曼受男孩启发才深入思考“海水为什么是蓝的”这个问题作为重点去写,是为了突出本文的中心——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在科学发现的过程中是多么重要。就像一句科学名言所说的那样,一切重大的发明与发现,往往是从问号开始的。

如此一番对课文叙事安排的新发现,恰好契合了本文的中心:要保持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

文本的解读本无标准答案,但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却非要把学生引向一个固定的方向。长此以往,固化的还有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在进行理解文本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也应在“已知”中追求“未知”。

猜你喜欢
拉曼海水蓝色
馆藏高句丽铁器的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蓝色的祝愿
蓝色的祝愿
黑磷的多声子共振拉曼散射*
喝多少杯海水能把人“渴死”?
蓝色使命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蓝色的五月
海水
吹奏千年的巴拉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