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钠与盐反应为例谈负迁移应对策略

2018-01-24 11:38李哲宫丽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8期
关键词:负迁移化学教学策略

李哲 宫丽红

【摘要】学生在进行化学知识学习时,迁移是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知识的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为了有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程度,强化正迁移的效果与削弱负迁移带来的影响十分重要。本文就学生在学习钠与盐反应的新知识时,容易出现的一些负迁移现象,以及产生负迁移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剖析后提出几种相应的解决策略。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好地融为一体,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负迁移 化学教学 策略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SJGY2017017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8-0165-02

1.问题提出

学习迁移也称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的种类较多,从性质的角度分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其中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化学的学习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系统性,知识之间联系紧密,相互交叉。根据对部分高中学生在习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学生知识层面上的负迁移造成的错误占有较高比例,有时甚至接近50%。因此,深度剖析中学化学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的产生原因及找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此来指导中学化学的教与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本文以金属钠与盐反应为例,对导致学习过程中产生负迁移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负迁移研究做出补充。

2.钠与盐反应中常见的负迁移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

2.1新旧观念之间互相干扰

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将新知识与相关旧知识进行相互比较来用于新知识的学习,进而强化自身对新知识的理解以及对旧知识的巩固。

学生头脑中的旧观念是在初中阶段学习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道前面的金属能够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生成相应金属和新的盐溶液,属于置换反应。

对于钠与盐反应的知识,学生高中阶段刚接触,属于新知识。学生的新观念是在高中阶段再次建立的。金属钠与盐溶液的反应,由于金属钠的化学性质特殊,此时发生的不再是初中掌握的置换反应,化学反应的原理发生变化。

因此,学生以往初中的旧观念此时会对高中的新知识的学习起到干扰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要理清新旧观念之间的区别,避免旧知识的记忆造成的干扰。

2.2思维定势的影响

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中既有促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当解决某种问题的知识、技能、经验对解决新问题时有帮助,则起到促进作用,形成正迁移。反之,当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对新问题的解决不起作用,甚至起抑制和阻碍作用时,会造成负迁移[1]。

对于钠与盐反应的新知识,由于钠属于活泼金属,学生在學习时,会将钠与盐反应运用金属活动性进行学习和理解,仅仅将钠与盐反应归类到活泼金属与其他金属的盐溶液进行反应,比如铁与硫酸铜的反应:

Fe+CuSO4=Cu+FeSO4

进而造成片面的新知识学习。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学习,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在其头脑中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学生会将金属钠与学过的铁和铝类比,认定钠是与金属的盐溶液直接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钠盐与其他金属。受思维定势的禁锢,学生在原有的定势思维下进行学习,难以突破其影响,教师如果不及时纠正学生,就会形成学生新知识学习上的负迁移。

2.3对知识原理及本质模糊不清

有些高中生因为对学过的知识依旧掌握不准,理解不够深刻。当学习很多理论知识后,在头脑中容易发生记忆模糊,做不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对知识的本质及原理难以把握[2]。

在进行钠与盐的反应的学习时,学生如果要做到准确理解,熟练运用,就需要掌握此反应正确的反应实质与反应原理。在反应过程中,金属钠化学性质很活泼,会先和水发生反应,形成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再与盐溶液反应,形成相应的不溶性氢氧化物沉淀和钠盐。以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为例,其原理分为两步进行:首先钠与水反应形成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溶液进行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与硫酸钠。分步化学方程式书写为:

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Cu(OH)2↓+Na2SO4

总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学生在学习时,若没有很好的理解以及掌握钠与盐反应的实质,就会忽略钠会与水反应的前提事实,只理解为金属钠直接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将反应过程写为:

2Na+CuSO4=Na2SO4+Cu

这对于钠与盐反应来说,是错误的认识。

学生在学习金属钠的性质时,没有掌握透彻,进而在后期的金属钠与盐反应的学习中,会延续之前对钠的化学性质的不正确认识,忽略钠与盐反应的前提,无法抓住钠与盐反应新知识的本质原理,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甚至形成学习上的误区,产生负迁移。

3.针对钠与盐反应负迁移的几种应对策略

金属钠与盐溶液反应时出现的几种负迁移现象,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为了削弱甚至避免负迁移现象的发生,分析这些负迁移产生的原因,提出以下几种应对策略。

3.1明确概念进行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理解准确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巧妙的将容易混淆的知识区别开来,利用教学技巧、教学手段由已知清晰准确地导向未知的新知识。

对于钠与盐反应的教学,教师应该将学生已有的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概念解释清楚,明确其在化学知识学习中的适用范围。对于新学习的钠与盐的反应,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引导带领学生,让学生找到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间的关联与区别。

由于金属钠的学习,引入了能够在常温下就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极活泼金属。教师应引入活泼金属与水能够反应这个大前提。在学生头脑中将两者合理的区分,将两个概念准确的植入到学生的头脑中,促进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2破除思维定势造成的影响

学生在接受学习过程中,对已有知识的学习掌握,使学生对于相关知识也习惯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造成片面地理解事物,单一固定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要纠正学生这种片面理解事物,单一化解决问题的思维。对于高中生来说,教师应使其具备多方面思考、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若想有效打破学习钠与水反应时学生产生的思维定势,教师要将钠与盐反应的新知识与学生思维定势之间的不同点,关键点准确找到。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知道钠在进行化学反应时,遇到水溶液,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后,再进行其他化学反应。将这个学生之前没有的知识准确有效的让学生理解,使学生清楚认识到,由于钠的特殊化学性质,使其不同于以往接触的金属与盐的反应。在学生学习后,会改善甚至不再受到原有的思维定势的影响,能够更有效的学习与理解新知识。

3.3认清事物的本质及原理

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在认知水平上有一定的进步,但他们的认知仍处于过渡阶段,有时并不能准确地认清事物的本质,明确化学反应的原理。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找到知识的关键,对于有些学生对知识的本质模棱两可的,教师要帮助学生一起寻找到知识的本质。

以金属钠与硫酸铜或者氯化铁溶液的反应过程为例,包含两部分反应:一是金属钠和水反应,二是金属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氢氧化钠与盐溶液中的溶质进行下一步复分解反应。同理,反应的实验现象也包含两部分,一是钠与水反应产生的实验现象,二是氢氧化钠与溶质硫酸铜或氯化铁反应的实验现象。这就是金属钠和盐溶液反应的化学实质。

这样将知识的本质以及原理讲授出来,将学生的疑问解释清楚,带领学生找到并且理解事物的本质,提高教学效果。

4.结语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负迁移产生的原因,理清知识间的相互渗透,注意知识间的互相影响。要突破学生原有知识的观念,带领学生找到知识的本质属性及正确的反应原理,并且有效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来进行教学,消除负迁移的阻碍作用,最终化为正迁移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世存,王后雄.中學化学学习中负迁移成因及教学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2(01):101-105.

[2]冯鑫华.化学教学中常见的几种负迁移及克服方法[J].宁波大学学报,2001(03):137-138.

作者简介:

李哲,生于1994年,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化学)。

猜你喜欢
负迁移化学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启示
法语第二外语教学中英语的迁移作用分析
试析韩语汉字词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学习韩语过程中的语言迁移现象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