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社会交往

2018-01-24 11:40尹春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3期
关键词:社会交往社会性发展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受教育者不仅要有健全的体魄,良好的个性心理,还要掌握一定的社会交往技能。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

关键词:社会交往 交往技巧 交往环境 社会性发展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既是人类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界的最强音,正是因为时代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针对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的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同伴友好地协商、合作等状况,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社会交往显得相当重要。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也反映了一个人的人际交往水平,个性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因此组织幼儿参与一些简单的社会活动,能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一、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发展特点

个体的心理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不断发展的,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社会交往并在这种交往过程中掌握建立、维持及妥善处理人际交往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行为,而且对幼儿心理的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

幼儿期的孩子交往范围扩大了,他们开始发现自己的某些愿望和行为常常受到外界的限制和干涉,于是孩子们开始注意到别人的存在,并逐渐与他人进行接触,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竞争或合作、友好或对立、接受或拒绝、支配或服从等人际交往。他们不断地重复某种交往行为并使之习惯化,久而久之,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掌握了一定的交往规则,体会到了一定的行为约束。

3岁儿童的社会交往关系已不限于父母和亲人,还表现在同伴关系上。他们很愿意与小朋友一起玩。让幼儿结交一些伙伴,学习相互间的交往与共处,增长交往知识。让他们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获得一些交往经验,从而调动交往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产生交往的愿望。

4岁儿童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有意行为开始发展,在产生交往动机的同时,能分工合作,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能模仿成人的生活与劳动。这一年龄应侧重于培养幼儿学习交往的技能。

5、6岁的儿童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有意行为增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不仅掌握了一定的交往技能,而且习得了人际交往的规则。这一年龄应侧重于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动口、动手、动脑,使交往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教给幼儿一些社会交往的技巧

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积累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品质;让幼儿参与社会交往活动,可以促进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能使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发展,并增强他们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创新意识,学会待人处事的方法,这些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将受益终身。

《纲要》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一)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

学龄前的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孩子们知识经验相仿,年龄相当,在一日生活中常常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他们并不是不想和同伴友好相处,只是不懂得如何与同伴正确地交往。因此,在教育中应教给孩子一些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技能技巧。

1.提高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

在教育中我们常常发现那些善于交往、受同伴欢迎的幼儿,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较强,能够自己的事儿自己做,且有能力去帮助他人,因此很受大家的肯定和欢迎。在幼儿园需要独立完成的事儿很多,因此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家园一致,共同提高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2.学会辨别情感的外部特征,理解别人的情感

实验表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能辨别他人的表情,只是由于现在的孩子在家地位很高,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孩子间闹矛盾会互不相让。教师如果适当地加以引导,幼儿完全有能力去观察并理解别人的情感,从而化解矛盾。

在“认识表情”的教学中,通过识别“喜怒哀乐”脸谱,让孩子体验各种相应的情感,懂得自己的不同行为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教育幼儿去做让别人快乐的事,培养与人友好交往的能力。

3.学习解决争吵的方法

一日生活中幼儿间的矛盾多,对于矛盾教师不必过多地干涉,可以让幼儿自己协商解决。通过争吵,幼儿能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意愿或如何接纳别人的意见,最终达到协调的目的。在协商过程中,幼儿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或需要,还必须考虑别人的感受,从而迫使他们改变角度为同伴着想。

(二)幼儿与家庭成员的交往

孩子在家庭中地位最高,家人的宠爱使孩子形成自私、冷漠、任性等特点,不懂得关心周围的人或事。因此幼儿园应与家庭联合,教育幼儿关爱他人、自己的事儿自己做,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通过给爷爷奶奶端茶,给爸爸妈妈捶背等,树立热爱家庭成员的意识。

三、创设环境,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社会交往

教师和家长要创设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促进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

首先,要创设一个能激发幼儿道德情感的良好心理环境和氛围。快乐的情感总是在良好的环境中产生,家庭成员互相尊重、团结协作,营造一个和睦向上的家庭氛围,引导幼儿产生情感体验,使之也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

其次,要创设一个情、趣、意、美相结合的物质环境。幼儿园可根据不同的教育要求进行环境布置。如在实施团结友爱的教育主题时,可布置快乐游戏的画面,孩子看到這些画面,就会约束自己。如在实施快乐分享的教学主题时,可布置一些活动角:图书角、玩具角等,通过一起分享,促进幼儿积极的社会交往。

培养幼儿进行积极的社会交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与学习的过程,成人的言行举止、社交礼仪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成人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在交往过程中成人还应当进行适当地引导,让孩子在交往中自己去发现、去观察、去探索、去体验,这样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社会交往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6.

[2]盛群力.交往与合作[J].幼儿教育,2013(3).

作者简介

尹春霞(1975.01—),女,汉族,籍贯:浙江嵊州,本科,毕业于浙师大,一级教师幼儿教育,任职于浙江省嵊州市红旗幼教集团。

猜你喜欢
社会交往社会性发展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影响研究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研究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改善路径
网络化时代的技术赋权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三重意蕴
隔代抚养下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表现、问题与对策研究
试论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新价值
开展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体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