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理念的精髓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前的初中物理课堂大多注重物理知识的传授,较少考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长远发展受到了遏制。笔者以为,在物理课堂上,巧妙设计问题,激活学生的深层思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打造高效物理课堂,更能触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关键词:物理教学;问题设计;高效课堂
新课标的实施,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从问题教学开始,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建出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
一、 创设问题情景,培养观察能力
物理现象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教师要重视这些身边的实例,恰当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这些身边实例中能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思考、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和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初中物理《动能势能机械能》一课时,当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讲解完毕,正带着学生进行练习题目的讲解环节,忽然有一只小燕子飞进了教室,刹那间教室里就活跃了起来,大家的目光都开始追逐燕子的身影,纷纷站起来想捉住它,看着受惊的小燕子上下飞舞,翅膀也在不停地扇动,教师就想到了本节课的内容,既然学生对燕子的注意力很集中,那么就可以利用燕子这一实例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大家仔细观察燕子在飞行的过程中,都有哪些能量存在,而且又是怎样转化的;在燕子身上还有哪些物理知识。教师的问题一经提出,学生感到诧异的同时,也感觉到的确有与物理有关的内容,正在这个时候小燕子也飞了出去。学生开始回想刚刚小燕子在教室里飞的场景,经过思考学生开始踊跃地回答:小燕子在运动,所以有动能;小燕子不停地上下飞舞,所以有势能;当小燕子向上飞时动能减小了,而势能却增加了;燕子在不停地扇动翅膀,就存在扇动频率,它能扇动着翅膀停在某个位置,一定是有力产生了……学生的回答竟然在教师意料之外,学生不仅结合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思考,而且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了运用,可见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
教师利用学生身边的实例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可以让学生迅速产生兴趣,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就会很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分析,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问题引导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初中阶段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物理知识,还要让学生具备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引入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如在教学初中物理《物质的密度》一课时,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是:要分辨水和酒精可以通过闻味道来判断,分辨铜块和铝块可以用眼睛观察其颜色。如果让学生分辨用漆包裹的铜线和铝线时,学生可用的分辨方法很显然就不能实现了。这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要利用怎样的方法可以分辨出铜线和铝线呢?学生在教師的问题引导下开始思考、寻找分辨办法。有学生就提出可以通过测量二者的质量来分辨漆包裹的铜线和铝线,给出的理由是铜的质量要比铝的大。这时教师就让学生对桌上的一大块铝和一小块铜用天平测量,结果就把刚刚学生提出的方法给否定了。那么哪里出现了问题呢?学生接着思考,看看漆包裹的铜线和铝线,再看看刚刚测量的铝块和铜块,学生就提出:物质的质量不仅仅与构成它的物质有关,还应当与该物体的体积也有关系。这时教师就引导学生进行假设:a. 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系,当体积大时质量就大;反之质量小;b. 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情况下不会相等。有了这两个假设,教师就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来探究假设是否成立。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完成实验探究任务,对学生提出了几个有关探究实验的问题,帮助学生制定实验方案:针对两种假设需要测量出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实验器材进行测量。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引导下开始在小组内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小组成员间思维相互启发,最终合作制定出实验方案。这时教师要求各小组之间进行实验方案的汇报,其他同学给出补充或质疑,这样在各小组之间交换不同意见后,完成了实验步骤和相关记录表格,大家按照指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际动手操作,把相关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最终得到了实验结论。
教师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有助于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 应用开放问题,培养运用能力
当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后,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发散、深化,巧妙地做到迁移应用,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解题方法,这样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如在教学初中物理《物质的密度》一课后,在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对基础知识做了一定的练习训练后,最后教师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向学生提出了开放性的问题,以实现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深化和迁移应用。第一个问题是:要如何运用密度的相关知识来鉴别体育比赛中的铅球是否含杂质?如果这个球体是由铅和铁共同铸成的,那么这个球体的密度将会是怎样的呢?第二个问题是:有一捆很长的铁丝,而且粗细均匀,如果为你提供一架天平、直尺、剪刀,你要用怎样的方法,迅速确定出铁丝的具体长度呢?这两个开放性的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就活跃了起来,纷纷表达自己想到的方法,学生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学生的思路也开阔了,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在教学训练完成后,针对教学重点内容,为学生设计深层次、发散、迁移应用的开放性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问题教学的作用,巧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分析,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刘妍,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淮阴中学新城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