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华
(尉氏县人民医院 河南 开封 475500)
外科快速康复模式最早被用于临床胃肠道手术护理,随着快速康复理念的快速发展,该护理理念逐渐被用于各个临床领域,其中包括妇科乳腺癌术后护理[1]。快速康复护理是指在围手术期通过多种护理方式,如术前加强宣教、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和肢体锻炼,密切监视患者身心健康等[2]。临床研究证实,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围手术期护理,并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和康复快等特点。本文通过对行乳腺癌治疗的62例患者采取外科快速康复护理,并与常规传统护理患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外科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术后护理的应用价值。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尉氏县人民医院行乳腺癌治疗的124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每组62例。两组均采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康复组年龄22~27岁,平均(64.1±3.1)岁,左侧乳腺癌32例、右侧乳腺癌30例,小叶癌22例、浸润性导管癌18例、髓样癌22例;常规组年龄25~79岁,平均(63.4±3.3)岁,左侧乳腺癌36例、右侧乳腺癌26例,小叶癌20例、浸润性导管癌16例、髓样癌2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常规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遵照医嘱予以口服和静脉给药,及时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康复组采取快速康复护理,具体如下。①术前护理:科室进行全院宣教,营造合适氛围,对科室护理人员加强快速康复护理流程培训;术前由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和康复治疗师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定;术前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向患者仔细介绍术前注意事项、手术方式、手术内容、手术目的以及术后并发症等。②术中和术后护理:术中应密切注意患者补液量,一般以1 000 ml为宜,补液时液体温度需适宜,维持在37 ℃左右,合理调节手术室温度,做好保暖,定期测量体温;患者麻醉清醒后可饮水,对于无呕吐和恶心者可少量饮食,饮食以富含蛋白、维生素和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为主,术后24 h予以尿管拔除,清醒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肢体功能训练,如屈肘、握拳、洗脸和梳头等,同时向患者讲解康复锻炼对术后上肢功能康复的重要性。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上肢功能恢复情况。上肢恢复情况通过测定患侧肢体肩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包括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收以及后伸角度。
康复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以及上肢水肿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乳腺癌是临床妇科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对乳腺癌多采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术中需切除锁骨下和腋下淋巴以及脂肪组织,以便控制病情变化,但会影响患者患侧肢体上臂淋巴回流,加上术后制动会引起患侧肢体水肿,此外手术后的创面瘢痕以及伤口疼痛也会影响患侧肢体关节功能,这些均不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3-4]。乳腺癌患者手术后较易产生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多数患者一般1个月后能缓解,但疾病初期患者对康复训练产生抵触,所以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肢体功能障碍依然是临床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临床上对采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实施有效围手术期护理十分重要。快速康复护理理念由丹麦学者最早提出,包含多种治疗和护理模式,如微创技术、快速建立麻醉通道、术后早期进食、下床活动以及加速胃肠道功能恢复等。快速康复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
本研究结果显示,康复组患者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水肿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叶正青等[5]研究结果相似。综上所述,外科快速康复护理模式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以及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1] 夏莹,胡露红,陈苏.多学科结合模式下的快速康复理念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6,16(4):66-67,68.
[2] 王翠英.健康教育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4):155-156.
[3] 焦永倩,苏云,姜玉荣.快速康复外科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4):2224-2225.
[4] 顾锡冬,赵虹,楼丽华,等.乳腺癌术后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45例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1):35-37,40.
[5] 叶正青,钟琰,张王山,等.快速康复外科在乳腺癌手术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1):5343-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