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国斌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20000)
第一脚触球是足球基本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在足球基本技术教学中,往往被融合于停球技术中,从而被隐藏或一笔带过。事实上第一脚触球不仅是停球环节的重要技术内容,也是影响着后续动作行为的关键要素。
第一脚触球连接盘带过人时,停球的方向和力度的选择是自由的也是不自由的,无论是停在地面还是空中,更或者是前、后、左右任何方向,都是建立在对防守队员意图的判断后而做出的选择。完美的第一脚触球可以不降低奔跑速度,连停带过般的闲庭信步正是从球员到球星的距离。
传接球技术中,停球是下一步传好球的关键环节。一般性的要求是需要运动员用最短的时间、与球最少的接触后,连接最适合出球的动作。但高级阶段则要求是需要运动员能够用完美的第一次触球隐藏下一步的传球意图,即隐蔽性传球,它是具有一定预判性和创造性的结果,也是球迷欣赏高水平比赛的标准之一。老子的道德经曾讲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太极动作中的“欲左先右,预上先下”的理念想必也是出自于此。
众所周知,足球比赛最精彩的部分有很多,射门无疑是赛场的绝对高潮。精彩的射门集锦大家一定不想错过。精彩的的射门需要角度与力量的完美结合,但这两点之前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一定不能被忽略,那就是射门前的准备。面对对方防守最为严密的核心区域,到底该一脚打门,还是停球后再打门,机会往往转瞬即逝。因此射门前的第一脚触球就成了重中之重。也许在远离球门的位置你可以用2-3次触球将球控制好,都不会有什么纰漏,但是在门前的第一脚触球,就一定要提前观察后卫的防守线路、门将的位置,考虑射门时的惯用脚乃至射门时体位的转变等诸多外在变量后,做出一个完美的第一次触球,并赶在后防队员封堵之前,尽快完成之前预想的方案中最后一环——射门。
一脚出球是第一脚触球技术的一种极致运用,即不停球直接传球,即是一项高级足球技术,同时也是一种传控理念。近年来一脚出球逐渐被大家所熟悉,尤其是在高阶球迷群体中更是趋之若鹜。从某种程度上说,一脚出球是足球场上最高效最经济的完美动作,假设球场上的每个队员都能一脚出球,那么防守球员则根本没有机会下脚抢球,当然这只是一种概念性理想化的存在,在错综复杂的赛场上是很难做到的,但同时证明了一脚出球的不可预见和难以防范的特点。严格意义上说,一脚出球不应该归于第一次触球的范畴,因为这是唯一的一次触球,但是一脚出球的动作,和球员处理第一次触球的思维过程、抉择及实施、又是完全吻合的,如果没有对场上形势的良好判断,是根本无法完成后续的动作。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很多的足球训练在进阶要求里都是从两脚球过渡到一脚球的原因。
现代足球战术体系中,后场发动进攻,整体控球打法如日中天,追溯其原因,也许是号称宇宙队的巴塞罗那在08-09赛季中六冠加冕,又或者是曼城队在英超17-18赛季中碾压式的获得100积分夺冠,这些奇迹一度使得TIKITAKA控球理念如神一般的存在。时下诸多俱乐部和国家队都对自己的战术打法和人员配置有了全新的理解,前锋变成了全队防守的发起者,守门员变成了进攻组织的引领人,这些转变已然从新奇变成了常态,出现在各个国家、各个年龄段的比赛之中。我们可以简单的给阵型和打法的变化找出一个关键因素,那一定是传接球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足球无论是对抗、传接、攻守转换都在整体提速,对球员的个人技术能力也提高到了史无前例的标准,甚至包括守门员。
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无论我们借鉴哪国的培训体系来培养我们的青少年运动员,最根本需要关注的问题首先是个人传控球能力,想要拥有这种能力就首先要有这种意识,传控意识的建立应该是无论在哪个位置,哪种压力下都不应该出现无目的出球,即使是解围也应该是有方向性的、有预案的。这种控球意识需要不断地强化,队员才能在无球跑动时有意识的不断观察、判断、分析、做预判,只要有这样的准备过程,那等到机会来临时也就是从无球状态马上变成有球状态,才可能做出一次完美的第一脚触球并成功突破或射门,又或者是一脚出球、甚至是漏给队友不触球,无论哪种情况都是球员阅读比赛从而做出的选择结果,动作看似简单,但准备的过程可一点也不容易,它凝聚了球员多年来对球性训练的积累、对逼抢压力的适应,对场上形势经验性的预判。总的来说,在各个年龄段的训练中对球员第一脚触球技术的重视,不仅仅应该停留在技术层面,更应该上升到意识层面,让控球意识这种思维习惯不断地被强化,才能不陷入足球运动是技能主导而非体能主导的俗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