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渔歌的保护路径研究

2018-01-24 21:22郑国栋钦州学院人文学院
民族音乐 2018年3期
关键词:京族钦州市渔歌

■郑国栋(钦州学院人文学院)

渔歌,与我国各民族、各地域所流传的传统民歌一样,是沿海渔民在日常生产劳作和生活中为表达自己情感或配合劳作需要而自发创作的歌曲,相比其他传统民歌,渔歌在其歌词内容、旋律、曲调等方面都具有比较鲜明的“水上”特色,其伴随着渔民的劳作产生,是劳动与音乐完美结合的产物。本文拟从当地政府和民间爱好者两个角度剖析渔歌的保护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析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渔歌的保护路径。

■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渔歌的艺术特点概述

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包括钦州、北海、防城港3个地级市,拥有总长达1595km的海岸线,世代所居的渔民产生了璀璨且独具北部湾地区特色的渔民文化,其中渔歌是较为引人注目的一项。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钦、北、防3市在地理位置上非常接近,经过长期的交流和融合在生活习俗和文化方面存在较大相似性,由此所产生的近现代所创作的渔歌也有许多共通之处。但由于历史上三地渔民的移民来源地有很大不同,所以流传下来较早期的渔歌分别具有自己不同的特色,共同构成了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歌的独有特色。

钦州市的渔歌当地人一般称之为“海歌”,流传于钦州市的犀牛角镇、龙门港镇一带沿海地区,用当地方言“海察话”(又称海獭话)演唱,曲调婉转悠扬,听起来使人感到形式独特,形象生动。

北海市比较典型的渔歌又称“咸水歌”,主要流传于北海外沙岛、地角港到侨港镇一带,用当地白话方言演唱,这种白话相比北海白话更接近广州话,带有广东江门、江洪话口音。但由于长期受廉州话和广西内地白话的影响,其语音、语调与粤语又有所差异,喉音较为浓重。曲调分唱、叹两种:“唱调”常常用于劳作之余和喜庆节日,比较奔放悠扬;“叹调”则常常用于婚嫁之日,善于直抒胸臆,表达内心情感。

防城港市最有代表性的渔歌当属流传于所辖东兴市京族三岛上的京族“海歌”。京族是一个渔业民族,他们的先民大约在16世纪初陆续从越南海防追逐渔获迁移到无人居住的京族三岛上。京族民歌包括海歌、小调、舞歌、祭祀歌等4大类,受生产活动的影响,不少歌曲都与海有关。

■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渔歌的保护现状

(一)钦州市渔歌的保护现状

近些年来,钦州市在传承和保护“海歌”方面做了许多的努力和尝试。钦州市宣传部、文联、群众艺术馆和非遗中心等官方机构在广西传统节日“三月三”和每年的“非遗日”等节庆时间里组织举办了多次大型活动。通过举办这些大型活动,不仅培养了一批传承的“海歌手”,而且能够使“海歌”这一艺术形式更加深入人心,激发当地群众自发传唱和创作的意识。如2015年1月由钦州市宣传部和文联牵头在犀牛角镇沙角村举办了“海歌”对唱联谊会;2015年11月由钦州市组织排演的海歌采茶戏《幸福女孩》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首演和公演;2016年4月钦州市首届山(海)歌比赛在钦南区欢乐农庄湖心舞台举办,选出了新一代的“歌王”,使“海歌”进一步深入当地人心。“海歌”由原来主要流传地逐渐扩展到全市范围,借助“非遗进校园”的契机,非遗中心的演员把“海歌”这一独具海边特色的艺术形式传播给广大的中小学生,使这一独具海边特色的艺术形式有了更好的传承基础;2017年4月21~30日,钦州市非遗中心在犀牛角镇中心小学开展“海歌”培训班,让群众对海歌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唱出沿海渔民辛勤劳作的苦与乐,唱响群众对小康生活的新希望,使观众深刻感受到“海歌”的独特魅力;2017年11月25日至12月2日,由钦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钦州市教育局主办,钦州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的钦州市青年艺术人才山(海)歌培训班在钦州市群众文化艺术馆的多功能厅举行。参加培训班的学员要求热爱钦州民歌,懂得钦州壮话、白话、海察话、客家话等(不少于一种语言),且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民间文艺工作者和学校音乐老师或优秀青年音乐表演及创作人才。本期培训人员共有48名,年龄在20~40岁,男女各占一半比例,多数是来自钦州市3区2县的中小学老师,其余的是各相关从业部门和业余爱好者,为钦州“海歌”的保护和传承打下了较好基础。

(二)北海市渔歌的保护现状

北海市在“咸水歌”的保护和传承方面近几年也做了诸多工作。如专门设立北海咸水歌疍家婚礼传习基地;北海市文艺创作研究所在2010年已经公开出版一本书籍《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荟萃·民间音乐卷》,完成了对北海所辖地区民间音乐的梳理并形成便于传承的书面材料,书籍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咸水歌的整理和分析,为普通群众学习和研究咸水歌提供了重要的载体。2017年3月20日至4月20日,“壮族三月三”期间,以“壮族三月三·海风珠韵浓”为主题举办了多场文艺演出,其中“咸水歌”演唱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3月30日至4月3日,由涠洲岛旅游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的“涠洲岛三月三旅游文化节”在广西最美海岛——北海涠洲岛举办,合浦公馆木鱼、老杨公、山口杖头木偶戏、疍家婚礼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活动上精彩亮相,吸引游人无数,其中疍家婚礼已经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里面一个最能体现特色的环节就是“叹家姐”,属于“咸水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防城港市渔歌的保护现状

京族因为在中国属于少数民族,其生产生活风俗习惯都具有独特的特色,因此作为能够直观表现其特色的京族民歌得到了本民族甚至社会各界学者的关注,对京族民歌的保护也得以较好进行,“海歌”作为其中重要一部分自然也得到了保护。其中《京族民歌选》 《京族白话情歌对唱》 《京族喃字史歌集》等书籍是作者认为较为全面记录京族民歌的书籍。除此之外,社会各界、相关学者对京族民歌的研究论文则更多,2017年4月,由市社科联黎春玲副主席亲自记谱、编曲、演唱,京族独弦琴传承人王能、苏海珍伴奏,京族字喃传承人苏维芳、苏凯校编字喃的中国京族原生态民歌首张专辑出版发行。另一个最重要的传承京族海歌的载体是京族每年的“哈节”,“哈节”是京族特有的节日,京族人以海洋渔业生产为主,信奉海神,每年都要到海边把海神迎回哈亭敬奉,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请神听歌”的意思,每年的“哈节”上都有哈哥、哈妹唱歌,所演唱歌曲有民间传说、哲理佳话、爱情故事等,内容很多都与海有关。京族哈节于2006年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依托于京族哈节的平台,2010年10月在东兴市江平镇城北社区建立了京族民歌传习基地,每月逢十三、二十三为圩,凡圩皆唱,人数少则几十,多则千余,歌圩唱歌多以男女对唱为主。

■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渔歌的保护路径探析

渔歌是在渔民传统作业环境中应运而生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与社会生产条件不发达息息相关。传统渔歌中很多抒发相思之苦的歌曲,是因为原先的渔民出海一次往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没有任何条件能够与家人互通音信,但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使这些原先看来不可能做到的事变成了现实,渔民的渔船变得更加先进,原先要航行10天的里程现在可能2天就可以到达,互联网和卫星电话的发展更是让渔民随时随地都可以跟家人取得联系甚至互相视频,加之流行音乐对世界各地的席卷之势,使得传统的渔歌处于今天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处境。在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今天,渔歌作为一项重要的传统艺术形式亟待我们做好保护和传承。笔者认为,可通过对学校教师、非遗传承人和作曲家等重点群体提供经费扶持、政策鼓励等推动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渔歌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一)培训学校教师,加速渔歌进校园

自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后,各地的文化部门切实加强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力度,钦、北、防3市也不例外。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渔歌进校园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进校园活动一般由当地的非遗中心或群众艺术馆来承担,但这些部门人员相对有限并且承担着自己的日常工作,面对数量众多的学校,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学校的音乐老师由于以前体制的原因,大多对渔歌知之甚少。正因如此,学校教师未能在渔歌的保护与传承中起到很好的作用。政府的相关部门可出台培养音乐教师的相关政策,帮助音乐教师了解并掌握当地渔歌的知识和技能,把音乐教师培养成一支渔歌文化传承的生力军,加速渔歌进校园的进程。

(二)支持非遗传承人,调动保护积极性

非遗传承人作为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力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国家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为非遗传承人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一定经费支持和机制保障,但这还远远不够。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的一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每年拿到的经费支持在1万元左右,与解决传承人基本生活问题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传承人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赚钱养家,而投入到渔歌的传承和普及方面的精力也就非常有限。因此,为进一步调动非遗传承人参加渔歌等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活动的积极性,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继续加大经费支持,做好机制保障,以更好地保证非遗传承人把投入到渔歌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将最原汁原味的渔歌普及到民众当中。

(三)鼓励作曲家创编,帮助渔歌上舞台

当今,渔歌的保护与传承之所以会处于相对尴尬的地位,与其自身曲调较为单调、无伴奏衬托、曲目过于短小有着密切关联。要让渔歌能更多地进入到大众的视野,与现代科技、音乐元素、时代文化对渔歌进行深度融合创编非常关键。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一些鼓励相关学者、艺术爱好者和作曲家对渔歌进行现代创编的政策,既保留原汁原味渔歌风采,又能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让渔歌更多地走上舞台,提高其在人民群众的认知度、传唱度和认可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兴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魅力瑰宝,渔歌是渔民生产生活的浓缩艺术,作为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政府相关部分、学校教师、非遗传承人、相关学者、艺术爱好者和作曲家应努力探索、积极创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整合身边的有效资源,为渔歌的保护和传承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京族钦州市渔歌
广西京族舞蹈语言的审美意韵
京族丧葬音乐中的宗教文化研究
吕铮铮美术作品
浅谈汕尾渔歌在校园的传承与创新
例谈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的区别
天籁之音海边来
刍议京族医药文化保护与传承
论京族舞蹈的原生态美学特征
秋浦渔歌
钦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