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袁弘一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东 东莞 523133)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民办高校走过了非学历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普通本科教育等发展历程。随着十九大召开,国家领导对高校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提出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带动高校其他工作。因此民办高校也须紧跟国家发展步伐,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民办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与实施中的差异
应国家要求和教育部门严格审核,民办高校自身也期望从结构调整等各方面加以改进,让高校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学生管理工作,让教师有更多时间投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实践中。事实上,通过各文献和目前数据综合分析仍存在如下情况:(1)由于学校管理理念仍停留在传统管理上,不能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无法做到科学民主化,单纯的“管理”没有具体措施加以跟进,只能形成链接架空。[1](2)教师的教学时数通常会被压缩,但学生汲取的知识量不变,这就导致教师需用较少的课时,把大量的内容传输给学生,而大部分学生因主动学习能力不强等因素,无法在学习中形成有效连接,从而导致听不懂、旷课、挂科等现象。(3)课程设置是否利于学生自主发展;教学设备中的实验器材等各资源是否满足学生需求等,对民办高校的管理都有一定影响。[2]
(二)民办高校教育的评价体制是否健全?
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高等教育展开评价,主要包括:国际评价、非政府组织评价等。对于民办高校而言,社会监督、家长建议、学生自我感观等各类评价都是影响高校发展的因素,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是否体现了公平、客观、全面、理性的特性,也有待考证和分辨,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健全评价体系是民办高等教育管理需长期完善的内容。
(三)民办高校教育管理的范畴是什么?
从法制进程看,民办高校教育的多重性体现在民法、行政法与宪法的视野之中。从实际上看,涉及了最复杂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学校与社会关系等。因此需要明确高等教育管理的范畴,完善高校和政府、社会、家庭各自的权力和义务;建立规范的民办高校管理制度,落实高校教育执法监督;构建合理的问责责任制度。[3]
首先要了解民办高校的学生有哪些特点?1.基础较差,思想活跃。2.自尊心强,自信心弱,思想压力大。大部分同学因家庭经济环境较优越,相对自尊心也强,但实际能力较弱。3.自律性差、依赖性强、抗挫折和解决事情能力较弱。因此需要进行如下管理工作:
(一)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规范日常管理制度。正确的思想引领,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思想上得以改进最直接的反应就表现在行为上,而日常管理制度的建设是民办高校进行学生管理的根本保障,坚持正面引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学生日常规范及奖惩细则,做到松紧有度,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公平民主。[4]
(二)注重以人为本,抓住管理核心。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的管理,而人是最为复杂的,因为人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等,而管理人最重要的是了解人的思想和行为。通过谈心谈话了解学生基本信息和想法;通过间接或直接了解学生所处环境、家庭状况、学习情况。多观察学生平时的行为、言语是否异常或存在其他情况,由表及里深入了解,掌握真实信息,对不良行为及时给予干预,把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民办高校的部分学生因长期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或家庭因素等影响,导致学业成绩不理想,人际关系紧张,思想压力大等情况,从而产生情绪低落、抑郁甚至轻生等各种心理异常。因此要做好心理干预工作,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筛选出可能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待确认的同时上报领导,及时联系学生家长,如有必要需和家长面对面交流并让家长填写家长告知书,建议家长带学生到医院及时就诊。根据医院诊断结果,后期重点关注与跟踪,避免极端事件发生。
(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展课外活动。现代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死读书,面对社会进步,更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除了应修课程外,还可开展各种领域的教学活动,如学术讲座、比赛项目等。
(五)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产生互动。在课堂上最好的教学方式是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探讨,吸引学生主动、愉悦的接收学科知识,形成良性循环,而非被迫式学习。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必须改变的过程。
综合民办高校的现状和学生管理工作,可以看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民办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虽有不足,但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经过时间推移,民办高校教育的管理会越来越来好,教学质量也会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