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研究

2018-01-24 20:24
山西青年 2018年22期
关键词:双创大赛互联网+

赵 亮 陈 韵

(1.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2.湖南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认真贯彻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举措和建设任务,推动“双创示范基地”创新创业资源的集聚,切实保障“双创”政策的落地实施,带动较多高校大学生投入创新创业活动中。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成为了赋有“智慧社会”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发展形态。同时,国家大力支持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兴办,以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改革。因此“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以比赛推进教学为指引、以培养大学生双创能力为主题”的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孕育而生。例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挑战杯创业大赛等。

一、“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对“双创”教育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双创”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双创”教育的普及化、常态化发展,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潜能,促进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全国各大高校都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家各部委举办的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办于2015年,历经四届赛事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盛会,是“双创”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载体。不仅促进着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推动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逐渐成为大学生创业者“成长的摇篮”和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关键纽带。比赛中涌现出的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高质量项目,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例如:北京大学的“OFO共享单车”项目不仅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和市场潜力,同时也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应。第三届“互联网+”创业大赛分赛事“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更是成为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指导思想落地的强效助力。

(一)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

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因此,人才的培养才是创新驱动的关键。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高校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探索教育改革之路,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很好的融入人才的培养,切实提升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二)课程体系的优化

高校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仅着眼于通识课程的教学,早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变化。互联网强大的知识、信息库,为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创新创业大赛过程中,大学生对“互联网+产业”的融合研究,可以挖掘出更多新的行业生态,开辟新的创新创业渠道。通过分析优质创业作品,发现最新的经济市场发展趋向,以满足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多元化、动态化的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计划密切结合行业发展的实际进行订正。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推动着“产学研”相结合,大赛引进政府部门、高校、科研单位和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到创业项目中,为新生项目投放市场提供良好的生长沃土和资金支持。同时,对教师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挑战,促使教师形成了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教学新理念和新思维。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同时,也指导教师利用“互联网+”的思维与技术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教”和“以赛促学”的理念,也将不断助推大学生创业者创意成果的转化落地。

二、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分析

近年来,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国家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具有政策性的倾斜。尽管大学生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创业模式、创业领域具有多元化特征,但由于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水平能力的参差不齐,成功率仍比较低下。

(一)概念不清晰、创业目标定位模糊

首先,很多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概念不明确,缺乏对产品的定位和产品市场的调查,造成产品市场定位模糊,得不到很好的后期资本融入,经济效益平平,创业激情日益削减。另外,对于低年级创业者来说,社会阅历的匮乏、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其很难适应市场竞争体系。加上行业性质与行业技能限制,有的大学生是跟风创业,创业项目和自身发展需求并不匹配,创业目标定位模糊,导致成效难现。

其次,“互联网+”与各行业之间的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网络思维和行业专业知识做为技术支撑。因此,很多大学生对“互联网+”概念的一知半解,造成了产业融合度不高等问题的凸显。另外,在信息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创业中寻求创新的必备技能之一。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除了基础操作之外知之甚少。因此,互联网技术应用度不够,也是造成大学生创新度不够、创业成功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高校“双创”教育模式滞后,团队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我国政府虽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大了政策扶持,但从教学培养方案、学生参与程度和学生立项水平等方面,相比欧美国家高校创业教育模式还是有所滞后。尤其是我国学生基数大,各地教育水平亦存在着很大差异,很多高校虽然一直将创新创业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但对课程的设置还基本停留在基础理论的传授阶段,并没有构建形成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体系,致使教学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激情不高,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也多是停留在方案、创意的撰写阶段,无法深入实践。同时,大学生创业团队对成员分工定位不明确,成员组成结构不合理,使得初创企业无法有效发挥各职能职位的能动效应,造成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因此远远达不到预设市场效果。

(三)政府扶持政策落地缓慢,师资的专业性亟待增强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并相对向大学生倾斜。但目前还处于创业教育政策扶持的初级阶段,很多有利于大学生创业者发展的扶植政策还不能完全落地。虽然有的地区政府创办了扶持基金,但毕竟杯水车薪,资金短缺仍然是大学生创业路上的最大阻滞。同时,在创业项目实践过程中,高校虽开设了科技园、孵化基地、养植培育基地等实践、实训基地,但大多都流于形式化,对于团队后期的建设、项目的进展以及实践效果的反馈等均没有落到实处。

三、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一)加强创新与创业的深化融合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其主体是创业,而关键在于创新。因此无论是最初的参赛创意还是培育项目,既要立足于创业,更要着眼于创新。大学生要厘清概念,清晰创业目标定位,从自身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出发,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拓创新。同时,精进互联网技术,从“互联网”的海量共享资源中发掘创业的新机会,开拓创新的新视角,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实现“互联网+产业”创业与创新的深化融合。

(二)加强高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发展、产学研合作化等措施,一直都是助推创新创业发展有效途径。近年来,依托政府政策的扶持,深化校企合作,不仅是高校实践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内生要求,也是推进高校服务社会、提高教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的关键要素。在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过程中,企业敏感的市场嗅觉使其更触达消费者需求,对创业项目的发展前景更具判断力,能帮助高校选取更具备竞争实力的创业项目参加大赛,吸纳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另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各领域传统企业也面临着转型发展,亟需具有“互联网+双创”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助力完成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无疑给其提供了一个庞大的人才资源库。因此,深化校企合作、促进高校与企也的深度融合是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教学组织模式的创新

创新创业大赛是以导师引导、学生创业团队合作完成项目策划、实施的竞赛活动。因此,教师的指导活动不能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而应以“对等式探讨”模式使教学组织颗粒度更细腻。不仅如此,团队能力的建设也是创业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由此,未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探索符合创新创业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与教学实践的新模式。例如:项目制、合伙人制等。要求高校需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以教师为指导,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和创业团队中成员的知识架构、能力特长进行合理的工作分配,使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互相补益、自我调节,使团队具有良好的决策力和执行力。

同时,高校需切实加强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场地保障。强效引入社会资源,挖掘优秀项目进行孵化,促进项目的落地转化。另外,在校园环境允许的情况下,适度推进“将企业搬进校园”理念的实践,充分挖掘校内潜在的高层次市场。

猜你喜欢
双创大赛互联网+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