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农村产业扶贫模式对比研究
——以山西省A县样本村为例

2018-01-24 19:08刘艳宇赵云呈乔舒裕
山西青年 2018年18期
关键词:养猪场村干部贫困户

刘艳宇 赵云呈 乔舒裕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2)

一、样本村基本概况

两个样本村地处山西省北部,分别是山西省A县甲村和乙村。甲村全村共130户,286人,其中52户贫困户,125人,其中参与产业扶贫的有24户。2017年动态调整增加2户,目前贫困户54户。乙村全村共140户,330人,其中81户贫困户,210人,其中参与产业扶贫的有24户。

调研地产业扶贫项目分为两种模式:成体系的大规模企业扶贫模式——由市政府引进的产业扶贫企业:山西某农牧集团有限公司①,两村都有参与;小而精的自发扶贫模式——由甲村所在乡的第一书记牵头,全乡产业扶贫户响应建成的产业扶贫项目:小型生态养猪场,仅限全乡产业扶贫户参与②。

集团成立于1998年,年共带动农户增收达20亿元以上,涉及养殖、种植、饲料、经销、运输、包装、服务、机械等多种行业,社会效益非常显著。政府将该集团引进A县,全县定点建立多个扶贫养猪厂,其中一个选址在乙村。甲村所在乡的生态养猪场③是由驻村干部牵头建成的全生态猪场,不成体系但已初见成效。

二、两种产业扶贫模式的对比

(一)资金来源

集团本身资金雄厚,以及愿意参与的产业扶贫户,以贷款五万元入股的方式参与,两方资金汇合投入。产业扶贫户的入选条件为:60岁以下,具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生态养猪场由所在市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投资15万,与甲村精准扶贫部分款项合资,还有少部分来由村干部自己以及有能力的非贫困户筹集。2015年投资初建,每年投资15-16万元,不断扩建。生态养猪场的集资充分发动了群众,资金来源广泛,值得借鉴。

(二)运作机制

集团是实力雄厚的企业代表,可以向贫困村提供大量的、成规模的援助。定点建立的扶贫养猪厂带动周围村庄的贫困户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的方式参与进来。在动员贫困户参与项目时,集团承诺从2017年开始分红,实际情况虽有出入,但随着养猪厂的建成,贫困户期待值加强。

生态养猪场由驻村干部一手操办,从前期筹备到规划发展,都是他带领村干部和村民攻坚克难,更为参与进来的贫困户提供了情感、信念上的支持。养猪场计划在有至少500头猪的前提下,将其中200头猪仔分给产业扶贫户分别饲养,实现贫困户脱贫。

(三)运营机制

集团采取集约化生产方式运营,按照集团体系,采取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生产、加工到销售一条线完成,高效的运营模式带来的是高效的收益,但同时,这种模式却几乎隔离了贫困户,他们除了知道这个厂建成之后会给自己分红之外,对养猪厂的其他方面一无所知。

生态养猪场的饲料由猪草、土豆和玉米面熬制,猪草由驻村干部亲自割回,土豆和玉米则收购甲村及邻村村民自家种植产品,饲料原料及加工过程纯绿色无添加。生态养猪场与北京某公司合作,30-50元一斤统一销售。

(四)群众参与度

集团从设计、建厂、到之后的投产、加工等,贫困户几乎无法参与进来,参与度不高。且村民尤其是贫困户,对于这样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并不了解,对于这种扶贫模式的信心不足,又怕欠债,愿意贷款投入的村民并不多,甲村更少。

生态养猪场的饲料原料从村民处采购,后期也将下发猪仔给产业扶贫户,群众参与度较高。甲村的贫困户本着对于驻村干部的信任,以及眼前看得到的实利,对于这种模式热情高涨,都愿意参与进来。

(五)扶贫效果

集团在乙村建厂的扶贫养猪厂,从2016年开始建厂,到2018年2月回访基本建成。这种模式虽然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但村民的受益周期短。养猪厂一经建成,脱贫进程将会加快。

生态养猪场在回访时已由最初的13头生态猪增至200头,在分发猪仔之前,以年节分发慰问品(猪肉、米面油等)的方式让村民受益。这种模式下,村民的生产周期短,生态猪群出具规模,就可以给贫困户分发实利,虽然数量少,但对于贫困户的心灵是极大的安慰。同时,这种模式的受益周期长,从集中饲养到分发猪仔再到最终实现贫困户脱贫至少需要2-3年。

(六)发展前景

集团实力雄厚、自成体系又辐射面广,对于市场风险的抵抗能力极强。一旦养猪厂建成投产,贫困户得到的收益将十分可观且稳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集团通过流水线产出的产品劳动力耗费少、附加值高,投产之后将给村民提供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有助于农业转型发展。

生态养猪场小而精,扶贫见效快,但整个养猪场几乎由驻村干部一人作为主心骨支撑着发展,十分脆弱,能给贫困户的最终收益也很有限。生态养猪场直接销售猪肉,几乎没有加工过程,附加值不高,但胜在绿色纯天然,适应现代市场。

三、农村精准扶贫发展有关思考

(一)增加各驻村干部的经验交流,使小而精的自发扶贫项目连片发展

一个好村干部对于一个地区扶贫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份好的经验在交流分享之后就会变成多份好的经验。而目前各驻村干部却缺少交流分享的意识,因此应积极开展交流活动:取得一定成效的村干部分享成功经验及历程,也共同分析过程中失误的原因,尽量让他人少走弯路;正在起步、初级阶段的项目所遇到的困难及疑问,各村干部共同探讨,商议解决措施;有发展小而精的自发扶贫模式意愿的,各村干部共同讨论根据当地的情况,因地制宜,选择一种项目自发扶贫。并将这种交流周期化、固定化,及时商讨、共同解决自发扶贫中遇到的问题。

此外,通过各驻村干部的联动,使这种小而精的扶贫项目村村相接,连片发展,既能使扶贫效率提高,又能使各村相互扶持照应,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给贫困村民带来长远的实惠。

(二)多种融资模式结合,保障扶贫企业资金周转

首先要优化生态养猪场内源融资模式。生态养猪场的产品适应我国现代市场的需求,却没有一个成体系的运作模式,基于养猪场发展的需要,建立完善有效的产业链,保证整个产业发展的资金构成科学合理。

其次要提高两种扶贫模式的外源融资力量。集团整体运营良好,而生态养猪场出现了明显的资金短缺现象,应从政府渠道、市场渠道、民间渠道等进行融资,使资金进入产业扶贫项目,并对其加以科学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扶贫企业长久运营。

最后,要努力创新担保、抵押等融资机制。通过特许经营创新资金供给,即将产业项目为对象,将项目预期收益作为偿还债务的保证。在确定经营期后,通过预期购买、预先投资等模式实现产业融资的创新。

四、结语

贫困地区多数有着资金、环境、能力等种种局限,想要一次性从根本上快速脱贫是极为困难的。因此脱贫的第一步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充分考虑贫困地区的条件,并加以最大可能的利用。所以具有起步资金少,成员参与度高,收益见效快等优点的这种小而精的自发扶贫模式,其优点就能充分显现出来。在这种模式下核心领导人的带动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最大程度上的发挥作用。所以要充分发挥领头人的带动能力,依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项目,使得贫困户先获得一定的收益,增强他们脱贫的信心与决心。在这些项目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引进优势企业进行资金注入、技术投入,使得当地产业更具有竞争力,实现可持续脱贫。随着资金的积累和条件的改善也可逐步扩大规模,已成型的项目甚至可以转变产业类型,真正做到彻底地摘掉贫困的帽子。

注 释:

①以下简称集团.

②甲村所在的乡下辖三个村,本次调研仅限该乡的甲村.

③以下简称生态养猪场.

猜你喜欢
养猪场村干部贫困户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规模养猪场必备防疫条件及操作规程分析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二氧化碳荒”愁坏英国养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