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的书法教育课程体系

2018-01-24 01:28陈伟平
中国篆刻 2018年2期
关键词:书法课语文课书写

文︱陈伟平

一、书法课在中小学学科中的角色定位

在谈及书法课程体系之前,首先要明白书法课在整个中小学学科中是一个怎样的角色。

2011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是这样描述书法课的:“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

从中可以看出,书法课仍然隶属于语文课,或者在美术、艺术课中渗透书法教育。也就是说书法课还未成为一门诸如美术、音乐一样的独立课程。如果从书写的对象而言,可以归属于语文课,如果从课程性质而言,可以归属于艺术课。书法课的确有这两方面的特点,但这也使其角色定位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二、目前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校书法教育主要存在这些问题:一是对书法课程开设的意义认识不够,重视不够。二是缺乏专业的师资。三是硬件设施未能到位。四是书法教育的矛盾多,阻力大。五是书法课程体系尚未确立。

书法课既然隶属于语文课,所以一般情况下是语文老师兼任书法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语文教学成绩,大部分书法课就成了语文课。即使上书法课,语文老师在书法方面的素养是否能胜任这门课呢?加之,学习书法与考试升学直接关联不大,所以,学校对书法教育书法课程的开设与实施就更不那么重视了。另外,现在配备专职的书法教师的学校实属凤毛麟角。一门课程的开设,首先必须保证师资队伍的配备。从目前来看,全国普遍缺少专业的书法师资。另外,在评定教师职称时,专业类别中也从未看到有书法教师这一专业类别。这严重制约了书法教育的发展。

书法特别是毛笔书法的教学,硬件和软件设施要求较高,一般要有专业的书法教室,有较好的文房四宝,有完备的教材体系,有投影等设施,但在现实中,能达到这个硬件设施条件的学校也是不多的。

开展书法教育,也有不少的矛盾与阻力。一是现代文明与传统艺术的冲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办公无纸化,书写工具多元化,生活节奏快捷化,汉字的书写功能已渐渐被人们所忽视。二是活泼好动的孩童天性与恬静文雅的书法教育有矛盾。书法教育要求文静、细致,这与孩童的天性是“相悖”的。三是沉重的课业负担与“慢工”的书法教育有矛盾。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老师对“费时费力”“慢工出细活”的书法教育一直不够重视,为让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老师们片面追求写字速度,忽略写字质量,轻视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另外,过重的作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无暇顾及书写的质量,从而导致书写草率,卷面不整洁,书写质量下滑。

书法课程体系目前尚未完全确立。课程体系涉及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等,其中“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是书法教育本身研究的主要内容。“教什么”的直接物化表现为教材。目前教材一是编写处于无序状态,各类教材遍地开花,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比如,有的教材竟以美术楷体字作为范字。二是硬笔字帖类教材占课外自选教材的主流,重技法讲解,重视与语文教材的配合,但书法的人文味似乎淡了点。教师在“怎么教”上往往干巴巴地讲技法,或者以临帖替代教,或者随心所欲,无体系观念,缺乏规范。“怎么学”是站在学生立场研究让学生如何学会、学好。教师在这方面研究得还是不够深入。

三、明确书法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教育部在2013发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书法教育总体目标与内容。包含三个方面:

1.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

3.激发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这三个目标和内容,实际上是三个不同的角度和层次:第一个着眼于书法本身的技法角度,属于初级层次;第二个着眼于书法的审美和文化角度,属于中级层次;第三个着眼于传承和弘扬书法传统艺术的角度,属于高级层次。这三个目标和内容,为我们的书法教育提供了蓝图。

四、构建和谐的书法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付诸实践的纽带。随着当前社会形态日趋多元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日益强烈,如何有目的、有步骤地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课程形态,通过构建合理优化的课程体系来达成教学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由理论到实践的系统工程,也是本文的核心议题所在。

“和谐”的本义是指在事态发展中的一种相对均衡、统一、协调的状态。 书法教育课程体系的和谐构建我认为至少包含这两个方面:一是本课程构建系统、有序,体现内部的和谐。二是与其他课程达到一种协调的境界。

1.构建系统、有序的书法课程,体现课程内部的和谐。

(1)教材的建设:根据学生认知和心理特点,结合书法教学特点和实际,应该形成一个教材体系。从纵向看,从小学到中学的各学段应该构建一个完整的教材体系;从横向看,教材内容除了以汉字书写为中心之外,教材还需要涉及哪些书法审美内容、书法文化内容、书法实践活动内容等等,都需要有一个通盘的考虑。教材的编写,应体现全面性:既要有书法的技法内容,又要有体现书法的审美性、人文性、艺术性的内容。教材编写应体现序列性。按照寓教于乐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应总体规划,避免出现杂乱无章、随意安排的情况。

(2)学生书写技能的训练安排应体现科学性。书写技能的训练和书法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书法教学的一条主线,在训练时应遵循书法课程本身的特点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技法训练与提高审美能力相结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科学安排训练的梯度和次序。

(3)课程设计要具有大课程观,协调和整合课内外课程资源,开设多层次、丰富多彩的课堂,可将书法讲座、书法竞赛、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协调好书法知识、技能与实践活动、技法和审美、理论与实践、书法和文化之间的比例关系。要以实践操作训练为主导,同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避免出现单纯的技法训练观点和做法。

2.书法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协调发展

每个课程的开设,都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但学生的课时数,却是相对固定的,这就有个课程和谐相处的问题。从各科每周课时数的设置安排,可以看出课程内容的多寡和主次。书法课从三至六年级,每周一节课,既体现了书法课开设的必要性,又体现了书法课与语文课数学课相比而言的次要性。2002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 》中强调:

“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学生的书写能力也是学习能力之一,一手好字对学生的成绩和成长是大有帮助的。所以,教师要摒弃书法课挤占了语文课的观念。只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学生书法水平的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帮助,而不是扯了后腿。当然,书法教学也应该注意和其他学科的融合,特别在书写的规范性和实用性方面。书法课如何处理好与语文课的关系,如何处理书写速度与书写质量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这些都是为教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当然,除以上几方面问题之外,其他诸如社会、学校对书法的环境、氛围建设、专业教学场地、图书资料、多媒体、课件等硬件软件设施等如能配备到位,这些都会为中小学书法课程的开设与书法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和谐的因素。

猜你喜欢
书法课语文课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推动书法课型创新优化书法课堂教学
语文课上做游戏
书法课
浅议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