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强
摘 要 说明文既不像记叙文、文学作品那样形象感人,又不像议论文那样具有一种论证的逻辑力量,枯燥而乏味。这使说明文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事实上,让学生学好说明文体,不仅是学生今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且它对学生整个思维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思维能力;抽象思维;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4-0212-01
一、说明文有别于其它文体思维
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所谓说明,就是要客观地对某种事物或某一事理作解说,使人能够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这就决定了无论在表达方式上或是在思维形式上,说明文都不同于记叙文、文学作品和议论文。
与记叙文、文学作品相比,记叙文和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回想、联想和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而说明文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进行抽象思维。可见,二者所运用的不是同一类思维。
与议论文相比,二者同属于抽象思维。无论议论或说明,都要运用抽象的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说明文甚至像议论文那样也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但是,二者的抽象思维又有所不同。议论文的思维,主要在于通过逻辑推理能够一步一步地推出结论(观点或论点),从而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说明文的思维,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以及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议论文和说明文虽然都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但议论文更多地是对抽象道理的分析和综合,而说明文中对实体事物的说明则更多地对事物的实体进行分析和综合。说明文虽然往往也要用到推理,但说明文的推理在于说明客观性的事理,而议论文的推理则在于论证自己的观点。
二、说明文在思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说明文一般可分为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和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为了说明事物的形状、质料、特征、成因、类别、构造、功能等,虽然需要抽象的分析和综合,但它毕竟还有着眼前的具体实物的形象或其表象的依托。因而可以说,实体说明文是由记叙文的比较初级的形象思维向着初级的抽象思维过渡的最佳转换点。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再由实体事物的说明文过渡到抽象事理的说明文,这样,思维的抽象度就又提高了一步。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如《人类的语言》、《食物从何处来》),为了阐明事理的概念、内容、规律、性质、关系、作用等,不仅要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而且要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它的要求比实体事物说明文高。由此可见,要学生由记叙文的形象思维一下子跳跃到议论文的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说明文正好在二者之间起着一个中间环节的过渡作用。
三、加強培养说明文思维能力
说明文的思维能力应该包括思维方法(分析、综合等)和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的运用能力,根据说明文的教学重点,这里着重谈谈思维方法运用能力的培养,关于思维形式问题我们结合到议论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去讲。
学写说明文,所涉及的主要是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的方法。其中,分析和综合是最基本的方法,其它的方法都是由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派生出来的。
分析和综合,是彼此相反而又互依存的两种思维方法。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人们总要经历一个对事物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过程,才会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说明事物,就是要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并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所谓特征,也就是个体与类或类与类之间所存在着的差异性。所谓特征,也就是个体与类或类与类之间所存在着的差异性。而要能看出这种差异性即抓住事物的特征,就必须在思想上先能够将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方面,通过比较认识,看其具有怎样的个别特征,然后再把这些个别特征结合起来,形成对这一事物整体特征的认识。这是写说明文必然要经历的一个思维过程。
比较,也是为了能够找到个体与类别或类别与类别之间的差异性。通过个体与同类的比较,或异类事物的比较,就可以看出事物之间的异同,从而抓住事物的特征。从初中生初学说明文的情况看,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往往看到的是事物外在的一些现象,而且说得很笼统。这说明学生还处在一个不能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更不善于通过比较来鉴别事物的阶段。因此,培养学生说明文的思维能力,一开始就要抓好分析和比较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会了分析和比较,就不难抓住事物的特征。
分类,是在上述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特征进一步分门别类的方法。为了把事物说清楚,在说明文中常常需要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功用、成因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分类实质上也是一种分析、比较和综合,不过它是在更高的思维层次上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的。因此,要教学生学会分类,关键在于能够让他们科学地确定分类的标准,然后按照这个标准对事物进行类别上的分析、比较和区分,再把各类的特征综合起来。
抽象和概括,是指为了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把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征从感性材料中抽取出来,形成对事物的一般认识的思维方法。抽象,就是把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与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区别开来,从而抽取其本质的属性或特征。概括则是把抽取出来的共同的本质属性或特征联结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上去。抽象和概括,是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彼此是紧密联系着的。概括须依赖于抽象,而概括又是抽象的必然发展。
要让学生能够由表及里看到本质,能够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必须对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的培养予以特殊的重视。学生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了,说明事物本质属性或特征的能力也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