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乾
【摘 要】本文分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针对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现状,论述互联网+中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提出要搭建信息化平台、完善教学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充分发挥中职学校互联网+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凸显其对人才培养的影响;构建人文活动平台,开创互联网+新型校园文化,以评价促建设,制定人文素养科学的评估标准,以提升中职学生人文素养。
【关键词】中职学生 互联网+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B-0093-03
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和教育的全球化、多样化发展,人们生活、学习的诉求和期望值也随之而呈现多样化和高标准。教育信息技术快速更新并融入人们生活当中,并助推教育理念的转变。面对高中阶段教育的改革和高职院校异军突起带来的生源资源紧缺和学生素质偏低的实情,新时代的中等职业教育如何开拓办学新途径,挑起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和富有人文素养的新型建设者的重任,这是值得中职教育工作者深思和破解的课题。自从互联网+的概念提出之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在培养中职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提高人文素养等领域便与它结下不解之缘。笔者以为,在语文教学中,要发挥语文作为一门工具课程的作用,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人文素养培育活动,推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当代建设者。
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所谓人文素养,即“人的内在品质”和所体现出来的如何做人处世的能力。通常说,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当我们将知识吸纳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到人的生活与行为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能力才能称之为素养。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则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内容包括人文知识、人文行为和人文精神等。它是人类文化的灵魂,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宿主,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体验、意识形态和理想模式都具有决定作用。它往往外化为人的意志、气质和规范化行为。中职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生力军,肩负着建设美丽中国和开创幸福生活的重任,加强他们的人文素养培育和锻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专业学习与人文涵养的关系上看,我们通常看到的是职业学校学生在埋头苦练和掌握专业技能,解决了生存的技艺能力问题,是人与专业技术之间的最浅层对话;人文素养解决的是人的精神内涵、气质和人际关系的问题,是人与人之间提升分层的对话。前一种对话中,只有专业知识系统,而无价值系统,容易导致人性偏差,文化缺失,最终未能走到更宽广的人生天地。而后一种对话中,兼备两种系统、两种理性,可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生活品位。文化引领下的技能创新,更能彰显其人生的高度和宽度。所以,中职学生要在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兼修人文素养,二者不可偏废。
其次,加强中职学生人文素养是互联网+时代教育改革的热点。新时代的信息技术革新,固然会给我们创造出极大的物质财富和生活便利,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对人的精神品格培养的缺失。因为人机对话取代人与人的面对面交流后,如果不融入人文知识并引导,学生容易走向唯专业技术是学的极端。事实证明,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学校培养技能技术与培育人文精神要纲举目张,齐头并进。拉伯雷说过:“没有良知的科学只会是灵魂的废墟。”基于此,很多学校开启了重视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工程。互联网+信息技术恰好为人文素养培养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
二、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尽管党和国家对教育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但是当前进入中职学校的往往还是文化基础课成绩偏差、素质偏低的学生,他们大多数目标不明,行为习惯失范。长期以来,我们的职业教育持续偏重于专业建设和技术教育,忽视人文德育教育。“重专业、轻人文”现象普遍,结果造成当代中职学生人文素养水准改观不大,最直观的表现在:一是目标不明,思想浮躁,没有脚踏实地和积极行动的精神,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意识较强。二是人文精神不足,传统文化欠缺,道德修为较差。一些学生认为只需把专业学好了,脾气大一点,不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没有文明礼节观念也没有关系。但由于不主动去接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知識,因而不主动学习合理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在与客户或者合作方交往过程中,未能展现出新时代的应有的人文气质而在气场上失去了先手成为拥有很多业务知识的“少德”之人。三是社会适应能力不强。这些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稍强,但是心理素质差,抗挫折能力弱的文化水准往往拉低他们的业务水平。试想一个项目经理,他写的一篇总结报告或检验报告单错字连篇、文理不通,或者对美术、音乐、心理等知之甚少,或者思考问题表面化,只有感性没有理性,偏激,容易做出过激行为,那么如何与人交往?怎么能胜任?
对此,笔者进行了探究,分析以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职学校课程顶层设计不够完善。大多数中职学校皆因专业突出而出其名,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毫无疑问地更多地偏向专业课程,在教学方案和教学实践中没有重视德育功能的渗透。即使是开设了几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但在教学要求中也没有要求融入人文学科的教育内容,更不用说使用互联网+技术渗透人文学科的教育内容。人文传统教育弱化,学生励志教育缺失,专业教育取代人文教育,导致不少学生即使学到了一些技能,也不能坚持而放弃自己的专业。
二是家庭及社会观念的影响。不同的社会阅历,产生不同的生活观念,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会产生对职业教育的不同理解。当前,国民的认知水平仍然欠缺,在很多人看来,上中职学校是一条被迫无奈的出路,没有真正在观念上、价值上认同这层次的教育和从业能力,所以很多家庭不重视教孩子如何做人的教育。价值观取向的偏差,获取人文知识、培育人文精神的途径太少。再加之学校追求技能大赛和专业建设的效果,部分学生选手疲于应对,无暇顾及优秀的文化遗产,放弃了对责任意识培养和情感因素陶冶的初心,最终停留在浅层或者候鸟式的就业上。
三是中职学校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待加强。电影《亮剑》中,李云龙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只要我在,独立团就嗷嗷叫,遇到敌人就敢拼命,要是哪一天我牺牲了,独立团的战士也照样嗷嗷叫。”课堂教学也一样,人文素养高的教师在课堂更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学生也易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文素养,而目前中职学校还缺少这方面的老师。
三、互联网+中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由此可知,人文素养是人才素质的根基,是现代人文明水平的风向标。新时代社会发展迫切呼唤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为此,在平时的教学教研活动中,笔者就互联网+中职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途径作以下思考。
一是搭建信息化平台,完善教学体系,优化课程设置。人文教育的落实要通过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优化课程设置来实现。随着信息化技术臻于成熟,我们要主动运用互联网+随时随地、丰富高效的优势,整合教学资源,建成人文素养教学资源库供师生共享;编写校本教材,选取重点章节录制教学微课,并将之链接生成相应二维码,使中职学生能够比较便捷地、自由地、有针对性地选课选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便利化,中职学校开始将之与人文素养培养方式结合起来,搭建信息化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引导学生参加人文学科课程学习。同时,针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问题,重新修订学校课程,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优化课程设置。越来越多的学生也从中发现,一定的语言文学素养、历史判别能力和审美认知是发展自我的重要基石,无论主修什么专业,这些素养都会助推其专业更好地成长。
二是充分发挥中职学校互联网+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凸显其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这要求教师既要补充自身的人文知识,又要讲究教学方法,以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互联网+的到来,对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而对“00”后的年轻学生而言则是最平常不过了。因此,教师要掌握互联网+课堂的主导权,并自觉地在课程资源的学习和文化经典的阅读方面下真功夫,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修为,为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贮备足够的能量。例如,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基于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设定主题,引入《中国诗词大会》《最强大脑》等精华节目展播形式,将学生分组开展竞赛活动,将人文精神体现在教学实际中,做到活学活用。当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具备相当高的水准时,把关键知识点融入人文素养知识,制作成微课,以声像的方式呈现在教学中,使课堂活动更生动、内容更丰富,让学生体验、感受和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激发学生追求科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其人文素养,端正其只注重专业教育和岗位技能培养的狭隘能力观。
三是要构建人文活动平台,开创互联网+新型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要精心构思和设计,突出人文气息的主流价值观,弘扬主旋律,通过新颖的方式把传统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建设校园录播一体化系统、校园视频直播平台,遴选一些经典题材影视片建成媒体教育库,择时播放给学生看,例如《战狼》《红海行动》《朗读者》和《开讲啦》等,在学生心中种下人文素养的种子;将重大活动或者校内举办的文艺演出、专题辩论、主题演讲和各类大会等同步播放,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得人文资讯和专题知识,克服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增强校园文化氛围。以此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尚,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规范的行为举止。利用校园互联网+,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学校的育人雨露。这是中职学校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培养的重要途径。
四是要以评价促建设,制定人文素养科学的评估标准。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对学生素质的评估主要采用操行分数量化的手段,主观性较大一些。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潜在的,展现时又是多样的,仅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评定显得过于片面。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容易高估自己,认为自己知道很多东西,能够记得很多事物,但实际上,我们真正知道的、懂得的、记住的,可能远远低于我们的想象。利物浦大学心理学家 Lawson 在课上做的一个实验:给你一张不完整的自行车的图,你能否把其他部件补充完整,让自行车转起来吗?结果是,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无法准确地补全图片。可见,我们对自身“知识量”的估计是有偏差的。因此,中职學校教育者也要转变传统观念,运用互联网+模式构建中职学生人文素养评估标准体系,实行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采用多种途径进行考评,特别是,可借助问卷软件开展问卷,让学生互相评价,尽可能科学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把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让互联网+人文素养培育,助推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总而言之,面对当代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象和传统课堂中人文素养培育单一、乏味的困境,中职教育者可依托互联网+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促进职业学校教学的改革发展和提升中职学生人文素养内涵,实现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
(下转第111页)
(上接第94页)
【参考文献】
[1]陈永生.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8)
[2]罗 慧.移动互联网时代教育新方式的探索与展望[J].科技创新导报2013(31)
[3]陆晓红.手机媒体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4]熊龙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5]张 悦,徐 颖.互联网对中职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J].校园心理,2013(6)
[6]王亚芹.手机媒体与高职学生人际交往实证研究[J].今传媒,2014(9)
[7]詹宇河.智能手机对高职学生学习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