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践真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界一直在大力的倡导要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这也是现在新时代的高中化学教师不断追求的教学模式之一。因此,为了让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提升自己的化学核心素养,有效促进高中化学的微课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要对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锻炼,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发展。
【关键词】自主学习 高中化学 高效課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度与发展,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化学课堂不但可以紧跟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还可以对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自主学习,指的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使自己拥有积极探究的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学生的个体学习为出发点,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自发式的探究,发散自己的思维,主动的思考,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之上,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的过程。本文就结合我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对自主学习构建高中化学微课高效课堂进行了探究和分析,以便学生可以在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上取得进步和发展。
一、在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的活动
自主学习的活动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带有目标的来自主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可以对高中化学微课高效课堂的顺利开展以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里的知识点,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合理的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要进行讲解,确保学生都可以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
比如,在对“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这节内容进行教学时,为了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就开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先让学生了解本堂课所要完成的学习的目标,也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合成氨主要的原理、所用的原料、重要的设备、以及整个流程与意义等。然后让学生带有目的的去自主学习,并让学生记下自己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进行提问,有的学生就提出了:在合成氨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用铁来当做催化剂?应该如何获取到氢气和氮气?在制取到的氨气中是不是还会有其他的气体存在?还存在哪些杂质气体?最后,在对学生自主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点拨,对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进行系统的讲解,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促进化学高效课堂的实现。
二、在实验中组织动手实验的活动
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对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在陈旧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来进行教学的,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通过自主学习来构建高中化学的微课高效课堂,先让学生通过微课观看了实验的演示之后,自己动手对本次实验进行操作,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与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关的化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比如,在对“Al(OH)3的两性”进行教学时,为了时学生可以真正的理解“两性”的意义,加深学生对这一教学内容的印象,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化学课堂,在用微课的方式让学生观看之后,鼓励学生自己运用“试管、盐酸和氢氧化钠”这些实验的器材与材料进行动手实验,认真的观察本次实验的现象,然后对Al(OH)3的两性进行总结,在经过分析Al(OH)3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生成物,自主写下本次实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
三、在习题中应用小组讨论的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活动,也是一种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占据课堂主体地位的教学手段,是自主学习构建高中化学高效的课堂的方法之一,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质量与水平。在教学习题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在做习题时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和错误设计成微课,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收获,最后教师再通过习题让学生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比如,学生在做选择题时,很容易出现理解错题意或者考查点等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把一些典型的错误设计成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就针对这些问题出一些习题,让学生加以运用,在以后的做题中,尽量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
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充分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组织和开展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自主学习的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俊武. 高中化学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J]. 吉林教育, 2012(17):41.
[2] 马洪恩,
王茹. 高中化学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4(12):285-286.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罗塘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