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英语Reading 2的课堂设计

2018-01-23 16:08周懿
文理导航 2018年31期
关键词:语篇语境动物

周懿

怎样上好一节Reading 2,是不少老师头疼的问题。那么一节Reading 2该如何设计?笔者认为要符合以下几点:一、立足课文,把握重点。Reading 1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阅读技巧梳理文章大意,初步掌握课文新知。Reading 2则是在快速复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语言知识,通过多语境练习来巩固和提升新词句的运用能力。二、创设语境,以人为本。课文新知识的操练和运用应当在全新的语境中展开。这样的语境要匹配该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三、主线清晰,巧妙布局。课文的回顾复习和语言的讲解操练要有机结合,课文的语境和课堂的情境要有机结合,依托一条清晰的主线逐步展开。本文以笔者的赛课实例,就以上三点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精选情境,创设语篇

本次赛课内容为译林版牛津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4 Reading 2。该篇阅读为Gullivers Travels节选。文章介绍了格列佛在沉船事故后游泳到了小人国,被小人国的士兵在海滩上困住的故事。语言点知识相对琐碎,需要确定部分四会单词作为课堂讲练的重点。接下来,该选择什么样的情境来串联这些语言知识呢?在准备这节课的当时,恰好有一部电影《疯狂动物城》上映。学生们在课间,在日记里津津乐道,很是喜欢。于是我灵机一动,为何不用这现成的好素材呢?《疯狂动物城》讲述了一只梦想成为警察的小兔子Judy在初到工作岗位时不怕吃苦,与新结识的狐狸朋友Nick发挥聪明才智,共同破案的故事。于是,我节选该故事的开头部分作为语言点的讲练载体,presentation与practice则设计成“二者合一,讲练一体”。

结合书本重要语言点,我最终确定manage to do、against、be tied to、be tired out、continue、until以及an army of这七个单词和词组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并根据《疯狂动物城》故事的情节发展,用以上词汇创设了本节课的故事语篇。如下图所示:

公开课中不乏语篇教学的案例,但是在一些听课中我发现:满屏幕的大段语篇乍一呈现,学生并非教师想象中如饥似渴地阅读,恰恰相反,学生的反应是胆怯、畏惧、不知所措。课堂刚调动好的气氛一下子又陷入了低潮。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故事情境的信息传递,显然不能指望一篇文字来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我根据故事情节,将其划分为四个部分。每一个部分情节的展开,都呈现语篇相应的内容和词汇。

以第一个词组“manage to do”为例,我在课堂上通过提问“Who reads English most beautifully in your class?”请一位同学朗读PPT中的第一段文字。学生们得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接受故事的信息输入。完毕,我带领同学们鼓掌致谢。随后抛出第二个问题:“What is the meaning of ‘managed in this paragraph?”有学生回答:“成功。”表示肯定后,我再次口头英文阐释,屏幕同时呈现释义文字。这一环节看似重复,实则重要。“成功”二字将manage一词局限于最终结果,而英文释义“finish what you have tried to, especially something hard”给予学生的信息量远远多于前者。他们能够体会到“做成这件事情是不易的,并且主体是为之多次努力过的。”从课堂的有效性来讲,这样的理解深度才是达标的。

紧接着第三个问题:“Can you find the word in your textbook?”学生对manage一词的深层认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本词在书本原文中出现的句子。而后学生齐读原句,这一过程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复习巩固,也是加深对“manage to do”用法的印象。

至此,知识呈现(presentation)结束,随后的练习(practice)把语境切换到了该校学生们年初参加的英语文化节。几张精彩纷呈的节目图片导入后,给出填空题——Yi Xing Foreign Language School_____ _____ _____ a song and dance show in its English Culture Festival.反馈结果是:学生能够根据时态正确使用manage的过去式搭配动词不定式to have/hold。这为接下来的free talk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通过分享自己生活中成功的点滴,为学生提供造句的模板,拓展其思维宽度,将“manage to do”与现在完成时两个重点巧妙结合,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因此学生有据可依,有话可说,乐于分享,勇于分享。事实证明,这个环节确实活跃了课堂气氛,掀起了互动的小高潮。

四个部分的presentation和practice全部完成后,教师呈现整个语篇,帮助学生组合各个部分的信息,并以填空的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如此,学生理解语篇的难度大大降低;丰富的图文结合,时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植于实际生活的语用情境,让课堂从“教师催着跑”上升到了“学生大步走”的层次。课堂的效果非常显著。

二、妙用绘本,巧递信息

该节课在设计过程中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是:上述的语篇虽涵盖了知识要点(例如:寥寥几句对于学生顺利掌握manage to do能达到预期效果),然而弊端也非常明显——情节概括太過苍白,好似一个剧本提纲。设想大部分学生并未看过《疯狂动物城》,这样的语篇如何引起学生共鸣,这节课又如何出彩?涉及语言点的故事情节着实曲折刺激,然而如此庞大的信息该如何输入?我苦苦思索不得其解。转念一想,既然单元话题是A good read,为何不就地取材,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故事情节呢?电影《疯狂动物城》配套的双语绘本图画精美,语言简练,难度适中,详略得当。我从中精选6页彩色打印,学生小组合作,完成fast reading。其优势在于:一、绘本材料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二、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理清故事脉络,解决彼此的疑惑;三、扫清情境障碍,顺利过渡到接下来的语言点。

譬如,学生通过阅读得出结论:Chief Bogo didnt let Judy deal with the case.屏幕上呈现句子:Chief Bogo was against letting Judy deal with the case.我向學生解释这两句为同义句,并提问:“Can you guess the meaning of ‘against in the sentence?”学生通过大胆猜测,得出“反对”之义,从而教师得以过渡到“紧靠”和“碰撞”这两个意义的教学。

三、词块教学,化难为易

在语言点讲练环节,起初我在until用法上着重笔墨,分类讲练。但在试讲时发现了如下问题:1.学生听不懂transient verb(短暂性动词)、durative verb(延续性动词)这类英文术语,又不敢提问,课堂气氛沉闷。2.自己讲完后,学生对于not…until该重点仍是一知半解。3.在训练知识点的运用时,同义句改写和选择填空两种形式枯燥乏味,练习的过程给人感觉倒像是一节纯粹的语法课。我当机立断,重新定位。在presentation部分,我将出现在课文中不同地方的be tired out, continue doing和until结合成词块,组成有意义的句子,置于故事的语篇中。Practice环节则着重词块的运用和句子的输出。例如:我以当时的无锡马拉松比赛为情境,引导学生口头说出完整的句子。而后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was/were tired out, but I/he/she/they continued…until…”造句。如此,学生对于until的用法通过continue doing得以理解和强化,能够明白主体所做的事情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而非瞬息的动作。这种随机应变的词块教学方式巧妙地避免了上述的尴尬,加快了教学的节奏,提升了课堂的效率。

四、以书为媒,三位一体

根据《疯狂动物城》创设的语篇把Reading2的7个主要语言点串联起来,构成了设计的中心。但是,该节课还缺乏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主线。如何用一条主线将单元话题A good read、书本课文Gullivers Travels以及《疯狂动物城》三者融为一体,环环相扣且自然过渡呢?我在解决上述第二个疑惑——故事信息输入方式的时候找到了灵感。

与电影同步配套出版的双语绘本帮助我解决了故事信息输入的难题,我灵机一动:为何不把《格列佛游记》和《疯狂动物城》这两本书都用上呢?于是我将主线设计为:小侄子Kevin即将过生日,他非常喜欢读书,于是我告诉他,我买了《格列佛游记》和《疯狂动物城》作为他的生日礼物。Kevin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两本书中到底讲了什么故事,于是我邀请全班同学一起来告诉他。如此,课堂就顺利过渡到了对《格列佛游记》节选内容的复习回顾(课堂的preparation部分为电影故事概况的三分钟video)。学生在这个环节中,能够根据关键词较为完整地口述故事情节,也就达到了给Kevin讲故事的目的。

该环节结束后,我为学生们鼓掌,肯定他们是“good storytellers”。顺着刚才的主线,来到了第三个环节。我把创设好的含有七个语言点的语篇按照故事情节分为四段,语言点出现在语篇段落里,和练习融为一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完成了该节课的中心任务,也对《疯狂动物城》有了大致的了解。语言点练习结束,屏幕重新出现之前Kevin的微信内容:I cant wait to read the books!Please tell me what they are about.学生的思绪被拉回课堂初始的任务:给Kevin讲故事。这个任务我设计了两个方案:1.给出完整的故事线图,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尝试口述;2.考虑到上课对象语言素质的未知性,我呈现了完整的故事语篇,挖掉关键词。学生能根据印象把语篇补充完整,就算达到目标,完成复述任务。事实证明,这个考虑是符合学情的,大部分学生面对故事线图显得能力不足,然而小组合作完成语篇,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和总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猜你喜欢
语篇语境动物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语境与语境教学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跟踪导练(三)2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