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互动

2018-01-23 15:07龚政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互动中国化传统文化

龚政

[摘要]我国现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现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发展目标。为了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之间的互动性,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根基,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融合,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中国化;现代化;互动;融合

自开展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市场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更多机遇和调整。根据相关研究和分析来看,我国现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需要深入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极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形式,紧随国际形势、与时俱进。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构成

毛泽东早在1938年所举行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早期在我国是以政治斗争共命运的形式进行转播的,那时候我国正面临激烈的政治运动和民族危亡的艰难时刻,当时的马克思主义经过中国革命的洗礼,最终以它的系统性与科学性赢得了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因此,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内战最终的胜利。在部分研究人员看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发展,是将中国不断发展的重要需求,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现实情况等,都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得到了融合,基于这个观点,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孔孟思想与毛泽东所言进行了对比和研究,发现毛泽东思想是有对孔孟思想有所继承和发展的,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所结合的,还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也证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身份。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是以一种文化的身份出现的,却充当着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属于“后发型”,但是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我国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要紧随实时国际形势,还要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兼顾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自然而然的转变成为了文化身份。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视内心修养、崇高理想以及君子品格的,这些品格从头到尾可以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看到、感受到。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汲取一些值得发展的经验,才能更好地去实践和发展中国市场经济。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的保存社会主义中的理想性质,寻找出适合我国发展的经验,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与资本主义存在非常大的差别,并且优于资本主义。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作为比较公平的理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基础上仍然能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具有更多伦理哲学的含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经世致用和人伦日常,做事情要讲究轻重缓急,要有一定的秩序,就如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自上而下的推动政治运行;每个阶段的发展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发展,每个国家的发展情况不一样,不能照搬照用适合别人的方法,比如经济的发展、个人自由、政治民主等方面,每个国家的发展顺序都不一样,孰轻孰重的评判标准没有一定的格式与时间限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不能离开中国传统文化与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提醒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候,要注意道德伦理和心性修养的重要性,不要急功求进,为了一时的发展,损害他人以及社会的利益,只有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发展,才可以推进整个人类的发展。我国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时,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互动,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并且尊重历史、重视实践以及顺应现代化的理念探索出一条新的符合中国发展的形式,逐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正在追求的目标。目前中国社会的发展已逐步实现了现代化,这种现代化建设是以契约为基础,以競争为条件,以效率为原则来实现的。马克思主义的最初并没有设想过要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时只是将它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过渡性阶段,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相对于西方资本主义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更公正、自由、平等,更加关注弱势困难群体,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合互动所形成的适合我国发展的道路。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互动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同特点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找到很多共同之处,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在《礼记·礼运》中曾提到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这种中国的乌托邦思想中所表达的是社会和平,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状态,但是这种思想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现实之中很难实现;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共产主义的设想与我国这些传统文化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为了实现社会和平稳定发展,但是共产主义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大生产的基础上的,它是通过科学研究,按照人类的发展规律提出来的,更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实情,在这一点上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本质的区别。但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都希望实现“人人平等、财产共有、按需分配”的和谐社会,正因为有这些共同点,马克思主义在传人中国之后,中国人民迅速地就接受了它。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塑造

中国在在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曾与世界上很多后起的国家一样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大量学习甚至直接移植西方的先进文化应用在本国发展中,希望能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但这种方式却让国人觉得很屈辱,因为它是属于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有很大的不同。而我国在实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化解了这种两难的困境,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务实、理性、乐观等积极向上的品质充分激发出来,塑造经世致用的精神以及人为精神,提高我们的心性修养。如今中国现代化与世界已有紧密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理论建构的“明道”问题,而应该是总结我国现有实情,以找到中国传统文化向着现代化方向转变的重要途径。

(三)互动探讨

在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情况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合理的改造,并将其融人中国传统文化中,在很多研究人员看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在不断交错融合,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文化。在相关资料中显示,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指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价值观念;第二,人生理想;第三,生活方式;第四,情感态度;第五,中国特有的人情世故,等等。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相当深远,不仅仅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而且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所以,在各种研究中可以发现,它已经成为今天中国的意识形态,获得了当仁不让的文化身份。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是在不断吸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之后实现转化性创造的过程,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想要坚持中国特色,并进一步优化中国特色,就应该让马克思主义具有如下几种特征:第一,中国风韵;第二,中国气象;第三,中国性格,等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就应该坚持走有中国特色,优化中国的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我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互动融合的道路。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大的财富之一,我们要把传统文化中一些好的思想融入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在对马克思主义尽更深层的分析和研究后,其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时,需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的充分利用,才能更好地创新我国传统文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动中国化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