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视角下的北京六渡河村民俗旅游研究

2018-01-23 06:36赵慧敏高彤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民俗旅游成绩问题

赵慧敏+高彤

【摘 要】 文章总结了北京六渡河村民俗旅游的发展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六渡河村民俗旅游发展的对策。要加大政府对民俗旅游的扶持力度;改善民俗旅游对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大力弘扬和发展民俗文化;加强对民俗旅游的专业化管理。

【关键词】 北京六渡河村;民俗旅游;成绩;问题;对策

民俗旅游是指积极利用广大农村地区的民俗资源,大力推进旅游业的发展,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六渡河村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东南部,总面积约4.78平方公里,总人口553人(196户家庭)。六渡河村不仅因自然环境优美而出名,村庄内有著名的原始部落景区和秀美的怀沙河,于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最美乡村”,还因糖炒栗子享誉北京,于2007年被誉为“京郊板栗第一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六渡河村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并实施民俗旅游计划,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成为北京市著名的市级民俗村,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实地调查方式,由调查组成员到六渡河实地发放给村民和游客填写,并当场收回。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达100%;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100%。本次调研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即民俗旅游发展概况、民俗旅游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影响、游客和村民对民俗旅游的态度等。本次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六渡河村民俗旅游发展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六渡河村民俗旅游的发展成绩

我们从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融合的角度考察了民俗旅游,重点考察了六渡河村民俗旅游的发展成绩。

1、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民俗旅游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为了推动民俗旅游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当地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六渡河村大力突出污染治理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其一,实施环境整治村工程。六渡河村明确村庄道路改造、改水改厕、环卫设施、农房建设、卫生保洁、拆除违章等量化标准,以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其二,大力建设绿化和湿地公园。由于绿化是美化乡村家园,改善农村环境、提升乡村品质的有效途径,六渡河村加大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的绿化力度。同时,由于湿地公园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湿地多种功能效益,还能满足公众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对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推动了第一、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六渡河村拥有4000亩板栗树,平均年产板栗50万斤,人均近1000斤,是名副其实的“京郊板栗第一村”。然而,在发展民俗旅游之前,多数村民一直以板栗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一旦收成不好或者是价格下降,其生活便举步维艰。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作为第一产业的板栗种植不仅依旧是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还成为推动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实现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深度合作和融合。具体而言,六渡河村以板栗产业为基础,以板栗文化为切入点,在吃、游、娱、购、住上下足功夫,大力推进民俗旅游的发展。一是在“吃”上做出新文章。游客不仅可以随时吃到现炒的板栗,还可以在民俗户家中吃板栗粥和板栗宴。二是在“住”上找到新感觉。民俗户家中结合板栗特色进行文化装饰,让住宿游客感受板栗文化农家特色。三是在“游”上点燃新亮点。依托每年6月份板栗开花季节和9月的收获季节,六渡河村推出板栗赏花节、板栗消夏节、板栗采摘节、板栗丰收节等节庆活动,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四是在“购”上展出新花样。六渡河村培育和建设板栗特色市场,出售生、熟板栗及深加工产品等,拉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五是在“娱”上找出新体验。六渡河村包装了面积60余亩的板栗采摘和认养园。园内有大板栗树71棵,中板栗树591棵,小板栗树418棵。游客不仅可以在金秋时节采摘板栗,也可认养栗树,体验农村生活,并能够现场炒制糖炒栗子,让游客体验板栗农耕文化,感受亲自采摘板栗、收获板栗的乐趣。现实中,49%的村民认为民俗旅游成为推动第一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3、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發展民俗旅游可以推动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和协调发展,最终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格局。民俗旅游在六渡河村非常普及:高达91%的居民对民俗旅游有一定的了解,其中有52%的人较为了解,只有9%的人对民俗旅游知之甚少;承办民俗旅游的居民很多,全村共有196户,553口人,其中民俗接待户70余户(其中市级民俗户20户),占总数的38%,可以同时提供1000人住宿,1500人就餐。据统计,民俗旅游占民俗户总收入20-35%的人数最多,占据50%;其次是占35-50%,占据30%;另外占收入50%以上和20%分别占据10%。在发展民俗旅游过程中,六渡河村建设了板栗市场、湿地公园、亲水平台、栗花湖、科技展厅、板栗采摘、认养园、旅游咨询站等,拉动其特色乡村旅游业发展,进而能更好地发展当地板栗特色市场,不仅推动了第一产业发展,还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例如,早在2009年,六渡河村17户村民试种了2万棒栗树蘑,种植大户户均增收3000元,也使得栗树和栗树蘑取得双赢。总之,民俗旅游作为六渡河村的主导产业,对于提高当地村民的收入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之,六渡河村民俗旅游的发展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条件,还推动了第一和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协调发展,进而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六渡河村民俗旅游存在的问题

虽然六渡河村民俗旅游发展迅速,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但也仍存在一些问题。

1、民俗旅游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人们往往将民俗旅游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其对环境的影响。随着民俗旅游的快速发展,六渡河村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根据调查得知,74%的居民认为生态环境与过去十年相比有很大污染,23%的居民认为污染适度,只有3%的居民认为污染很小。这些污染主要表现在垃圾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和自然保护对象受损害等方面。例如,作为六渡河的母亲河的怀沙河像一条蜿蜒曲折的银色丝带盘绕在村前。以前的怀沙河环境优美,河中存活着许多不同种类的鱼、虾、蟹,不仅可供村民灌溉和捕食,使整个村落得以繁衍生息,还为村里的孩子们提供了玩耍嬉戏的场所。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怀沙河的生态平衡逐渐遭到破坏,不仅出现了水位大幅度下降的现象,而且河中的鱼虾蟹种类、数量都大大减少。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差。部分游客没有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不注重个人文明行为,在旅游的过程中乱扔乱吐。二是开发过程中缺乏整体的规划和保护。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旅游设施开发与日俱增导致很多完整的生态地区被逐渐分割,使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工化改造,甚至出现了对旅游资源做过度开发的情况。总之,民俗旅游的发展客观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endprint

2、当地传统民俗文化受到冲击

民俗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推动传统民族文化的复兴,还可以推动民俗旅游的发展。六渡河村的民俗文化主要以板栗文化为主,因此,六渡河村以板栗文化为立足点,逐步形成了“游栗花沟美景,饮板栗美酒,品板栗宴、铁锅鱼美食”的旅游发展模式,使游客在娱乐中得到全新的体验,极大地推动了民俗旅游的发展。然而,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板栗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靠种板栗作为其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中老年人,鲜有年轻人热衷这种文化。一是因为年轻人大多外出求学和上班,没有很多机会接触当地的板栗文化;二是因为市场经济和民俗旅游的发展使得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外面的世界,而不再热衷于板栗文化。然而,等当地热衷于板栗文化的中老年人逐渐老去之后,这个民俗村该如何发展呢?民俗文化的淡化不仅影响着民俗旅游的发展,也影响着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这些传统民族文化所包含、传递的文化基因,对于现代人和现代社会仍具有现实价值。显然,我们需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使那些带着浓厚的民族情结的文化能借助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得到传承和弘扬。

3、缺乏专业的管理

根据我们的调查,六渡河村民俗旅游的发展缺乏专业的管理。譬如,在进行民俗旅游的过程中,游客一般居住在当地居民的家中,而非酒店和旅馆。许多游客反映居住的卧室没有独立的卫生间,有诸多不便,无法得到酒店一般的专业服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从整体上缺乏管理人才对民俗旅游进行管理;二是村里有文化修养的年轻人大多在外工作,使得村里大部分的管理人员都是文化水平较低的中老年人,导致游客的居住环境达不到专业水平。当然,民俗旅游的管理应该有自身的特色。游客主要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和民俗生活,过于专业化的管理会丧失当地的文化特色,减少游客的兴趣。因此,要更好地发展民俗旅游,必须结合当地特色进行必要的专业管理。

总之,六渡河村的民俗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也是广大农村地区在建设美丽乡村、积极利用自身条件开展民俗旅游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集中反映。

三、六渡河村民俗旅游发展的对策

结合六渡河村民俗旅游的情况,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民俗旅游建设。

1、加大政府对民俗旅游的扶持力度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回归田园、体验民俗的旅游方式,成为现代旅游的一大亮点。然而,人才缺乏、资金缺乏等问题使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这单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需要政府有所作为。根据调查,68%的居民认为民俗旅游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缺乏政府的政策扶持,5%-8%的居民认为是缺乏人才和交通不便,19%的居民认为是季节限制。在六渡河村,虽然政府在支持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成绩,但是,民俗旅游的发展仍然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例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培养当地管理人才、提高当地村民文化素质等,都是仅仅依靠村民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必须得到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和引导。只有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科学指导,民俗旅游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不断发展。

2、改善民俗旅游对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

(1)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针对游客在民俗旅游中存在的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必须加强宣传文明旅游的力度,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现代传媒手段,大规模、多渠道地向全社会倡导文明旅游和环保旅游的理念,以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针对部分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和民俗旅游的自身特色,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和科普读物等媒体,普及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知识,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意识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统一的重要性。当然,必须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对旅游中不文明行为,及时进行曝光,警示游客、影响公众,让游客感受到文明旅游的浓厚氛围。显然,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的前提。

(2)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针对民俗旅游造成的垃圾污染和水污染等情况,必须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必须增加环保工作人员。虽然保护环境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却能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在民俗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点,这样,才能在利用生态条件的基础上发展民俗旅游,在发展民俗旅游的过程中积极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显然,要做到生态环境与经济平衡发展,需要人们在增加生产和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使自然、人类和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达到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发展和环保的统一。

3、大力弘扬和发展民俗文化

(1)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六渡河村作为民俗文化村的重要代表,逐渐成为处于商业文明社会中人们旅游的重要去处,反映了城市居民对乡村生活宁静与舒适的向往。民俗旅游的发展必须要与当地生态优势、乡土人情、特色文化充分结合,是建立在民俗文化、民俗意识和乡土特色等元素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現代社会条件下,必须挖掘民俗文化的内涵、树立民俗意识,保持乡土特色。在开展现有的旅游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必须深化挖掘六渡河村民俗文化的内容,将民俗旅游与当地文化发展相结合。这就需要邀请专家学者和专业的导游人员对民俗文化内涵作深入的讲解和再加工,进而丰富和发展民俗文化的内涵。

(2)加强对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力度。六渡河村以板栗产业为基础,以板栗文化为切入点,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现代化和民俗旅游的发展为民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当地居民更应该继承和弘扬板栗文化,不仅将其看作是发展民俗旅游、提高自身生活水平的重要抓手,还要充分意识到民俗文化对于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于现代人和现代社会具有的现实价值。在老一辈的带动下,鼓励和教育年轻一代,充分认识到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并将其继承和发展下去。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为民俗文化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使那些带着浓厚的民族情结的文化能借助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4、加强对民俗旅游的专业化管理

(1)大力培养本地管理型人才。在六渡河村,由于管理人员基本上是当地的中老年人,很少有年轻人参加,这导致了缺乏管理人才,成为民俗旅游专业化管理的首要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培养民俗旅游的管理人才,尤其是要积极鼓励当地年轻人积极参与民俗旅游的发展,参与到民俗旅游的管理中去。由于当地的年轻人不仅基本受过高等教育,思路开阔、充满活力与朝气、富有创新精神,更适合作为民俗旅游的参与者和管理者。

(2)建设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游客到达六渡河民俗村后,大都希望住在有独立卫浴的房间中,但大部分民俗户却无法提供。因此,对民俗旅游进行专业管理,尤其是加强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是必须的,这样才会避免生活、环境、文化的一系列问题。要改变游客的住宿难题,必须在培养管理型人才的基础上,加大对游客居住环境的改善力度,尤其是对游客居住的房间进行专业化管理,一切从游客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满足游客合理的诉求。这样,才能使游客享受到满意的民俗旅游,推动民俗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闲暇时间和收入不断增多,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因此,广大农村地区合理开发和利用好民俗旅游资源,不仅能使我国的旅游事业迅速发展,还能为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金学良,陈常优.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人文地理,1992(03).

[2] 舒象连.我国乡村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散论[J].旅游研究与实践,1997(02).

[3] 顾涛.中国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2(04).

[4] 田道勇.浅谈旅游可持续发展[J].人文地理,1996(02).

【作者简介】

赵慧敏(1996-)女,北京密云人,北京工商大学2014级本科生.

高 彤(1995-)女,北京怀柔人,北京工商大学2014级本科生.

注:本文得到了北京工商大学袁雷老师的指导,王孝义、杨腾迪、刘雨晨等同学全程参与了材料搜集和调研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俗旅游成绩问题
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论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成绩
剖析累进评分法对体育成绩评定的必要性及其应用
影响高中体育特长生成绩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西安市智慧民俗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电子商务通识课程考试成绩多维度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