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霞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病症。常规疗法是进行急诊手术治疗,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影响着整体的治疗效果[1]。因此,应加强对该类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对此,我院特选取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建议,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于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0例进行研究,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和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各组20例。对照组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40.5±7.85)岁;观察组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42.5±8.24)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情、术中出血量等)进行对比可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一定的比较。
1.2 方法
1.2.1 一般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等,并实施一定的对证护理。
1.2.2 预见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①肺部护理:患者在进行手术后,卧床养病期较长,而患者在进行手术后,免疫力有所下降,此时如果不加以有效的护理,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感染。其中肺部感染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预防患者出现肺部感染。首先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对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加强清理,防止对肺内气体交换造成影响,并定期对患者实施翻身、扣背等护理,并要求清醒患者自行咳嗽。②体温护理:大部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进行手术后会出现发热现象,使得患者的机体代谢率增加,造成乳酸堆积,易使患者的脑水肿加重,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此予以及时的预防。一般温度在37.5 ℃以内,如果超过,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在大血管处放置冰毛巾、冰袋等。③消化道护理:脑出血易造成患者胃酸大量分泌,导致急性胃黏膜损伤出血从而出现应激性溃疡。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胃肠引流管内引流物颜色的观察,如果颜色较按则表示胃内有一定出血,应及时采取一定的止血措施。④术后再出血护理:护理人员应确保引流管的畅通,并在24 h内加强对引流液的颜色以及量的观察,如果有新鲜血液则可能出现再出血,并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在手术后48 h内对患者血压波动情况予以观察,防止颅内静脉淤血和脑水肿的发生等。⑤心理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引发大多与情绪较为激动有关,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调节。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指导患者在生气时尽量转移注意力,防止血压增高。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生发生情况(肺部感染、再出血、发热、消化道出血等)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所记录数据均使用SPSS15.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χ2检验。根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肺部感染:对照组4例(20.00%),观察组1例(5.00%),χ2=10.286,P=0.001;再出血:对照组2例(10.00%),观察组0例(0.00%),χ2=10.526,P=0.001;发热:对照组3例(15.00%),观察组1例(5.00%),χ2=5.556,P=0.018;消化道出血:对照组2例(10.00%),观察组0例(0.00%),χ2=10.526,P=0.001;经过对比可发现,观察组肺部感染率、再出血率、发热率以及消化道出血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
高血压脑出血是因为脑内动静脉破裂导致的脑实质内的自发性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以及高血压是致使患者该病患者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症状多为突然剧烈头痛,并伴有嗜睡、昏迷或躁动,血肿对侧出现偏瘫、瞳孔变化等症状[2]。手术治疗是该病的常规疗法,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治疗效果起着一定的作用[3]。本院推出的预见性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确保患者在进行手术后免疫力较低的现状下,能够有效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预见性护理还加强对实施心理护理,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稳定患者血压,提升患者依从性。并使用一定措施,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防止肺部出现继发性感染,并加强对患者的发热的护理,保证患者体温的正常,有效防止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严密观察患者的术后出血情况,并予以一定的止血措施,从而保证术后的高安全性。
经过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治疗依从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