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桂霞
(辽宁省朝阳市康宁医院,辽宁 朝阳 1222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广泛具有维权意识。精神病患者在护理当中,自身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日渐提高[1]。此次研究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详情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间98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1.8±3.9)岁;对照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42.1±4.0)岁。两组基础资料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安全隐患,使用相应护理对策:①安全隐患。患者自身安全隐患:在疾病的影响下,患者容易出现幻觉、妄想,从而引起一系列意外事故,比如拒绝治疗、自残、自杀、伤人、逃跑等[2]。精神病患者往往缺乏自我认知能力,不认为、也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不愿意接受治疗,在强烈反抗中伤害自己的同时,也常常对他人造成伤害,总之非常容易引起意外事故。护理人员的安全隐患:在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当中,护理人员出现失误,会对自身与患者造成伤害,从而引发安全隐患。还有护理人员如果缺乏责任心,工作敷衍了事,没有密切关注患者的具体情况,忽视患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②护理对策。对病院的病房进行改进,将病房不合理的地方及时改正,预防患者发生跌倒、摔伤等意外事故[3]。除此之外还有监督制度,精神病患者缺乏自理能力,伴随着各种事故,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监督,确保患者安全。这就需要完善的监督制度,让护理人员在制度的管理下,对自身护理能力进行提升,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同时,要对护理人员展开培训,无论是护理能力,还是职业道德,以及自我保护意识都要集中培训提升。最后是对病院整体环境的优化,在安全的前提下让病院环境尽量变好,使患者和医护人员处于身心愉悦的环境当中。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护理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总例数×%。制作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依次分为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此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用平均数加标准差方式()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使用卡方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对照组49例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0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20.41%(10/49);观察组49例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6.12%(3/49)。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6.12%低于对照组20.41%,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49例患者,不满意1例,满意20例,非常满意28例,满意度96.55%(48/49);对照组49例患者,不满意13例,满意24例,非常满意12例,满意度73.47%(36/4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55%高于对照组73.47%,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现代医学发展至今,不仅注重身体上的疾病治疗,也日益注重精神上的疾病治疗。精神病简而言之,所指的就是患者的行为动作、感情认知等出现持续明显的不正常状态,无法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其行为目的通常不易被人理解,容易出现过激行为,攻击他人或自残自杀等[4]。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需要采取精神科护理。精神科护理对精神障碍能起到预防治疗作用,促使患者精神状态恢复正常。但精神科护理风险大,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对医院和护理人员的要求高,需要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加强安全教育,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本研究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6.12%低于对照组20.41%,护理满意度96.55%高于对照组73.47%,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精神科护理对安全隐患进行探讨分析,针对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有利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综上所述,精神科护理当中存在为数不少的安全隐患,对安全隐患进行探讨分析,针对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有利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精神科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