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洪力 柯斌霞
(厦门市海沧医院,福建 厦门 361026)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1]。儿童期是哮喘发作的敏感阶段,哮喘对儿童的发育和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2]。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①人体腧穴在不同的生理病理状态下位置是不固定的,其存在动态变异的过程;②热敏灸存在治疗时间过长及敏化点较难准确把握的问题,影响儿童依从性及疗效,故设计此次课题以研究腧穴动态变异规律及灸疗腧穴皮肤红外温度变化,以期能够更为准确定位敏化腧穴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及患儿依从性。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观察资料均为2009年10月1日至2014年10月30日在我院就诊被确诊为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儿的60例。其中热敏灸组(灸感探穴法—热敏灸治疗)30例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在5~14周岁;病程1~8年;间歇状态3例,轻度持续16例,中度持续11例;患过敏性鼻炎19例;肺气亏虚16例,脾气亏虚8例,肾气亏虚6例。压敏灸组(骨度分寸法结合阿是穴法定穴—温和灸)30例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5~14周岁;病程1~9年;间歇状态5例,轻度持续17例,中度持续18例;患过敏性鼻炎21例;肺气亏虚18例,脾气亏虚5例,肾气亏虚7例。
1.2 治疗方法
1.2.2 临床分组研究:①热敏灸组(灸感探穴法—热敏灸):穴位:肺俞、脾俞、肾俞、定喘、膏肓。探查方法:手持调控点燃的清艾条,在距离选定部位皮肤表面3 cm左右高度施行温和灸。在上述穴位,分别按下述步骤依次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4步法施灸操作。②压敏灸组(骨度分寸法结合阿是穴法定穴—温和灸):穴位:肺俞、脾俞、肾俞、定喘、膏肓。在上述穴位附近选择有压痛或舒服作为治疗点,分别在皮肤上方,以皮肤舒适为度,予以悬灸,灸至潮红即可,灸疗前及结束后运用红外热成像仪探测该点的红外皮肤温度及其图像变化,储存相关数据,待每15天记录一次皮温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1.2.3 临床研究方法:两组病例均先在诊室指导家长灸治1周,以便家长熟练掌握穴位的准确定位及艾灸方法。然后由家长在家施灸。以后每周来诊室复诊2次以上,检验穴位的准确性和灸法的正确性,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连续性。(根据家长操作情况予以适当增加复诊次数)所有病例在观察期间不得合并使用其他治疗及服用影响本病疗效的各种中西药物。若因病情需要服用药物,则予以剔除该病例。
1.3 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前进行方差分析,治疗前F=0.036,P=0.965,P>0.05,疗程是Ch-CACT值的影响因素。热敏灸组治疗前<第1疗程结束后<第2个疗程结束后。热敏灸组治疗前后比较:I-J★=13.767,P★=0.000,P★<0.01,热敏灸组治疗前<第1疗程结束后<第2个疗程结束后;压敏灸组治疗前后比较:I-J◆=9.767,P◆=0.000,P◆<0.01,压敏灸组治疗前<第1个疗程结束后<第2疗程结束后。组间进行独立t检验:第1个疗程结束时:t=54.341,F=22.031,P=0.000,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第2个疗程结束时:t=71.182,F=3.027,P=0.054,P>0.05,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治疗前后,Ch-CACT值均有明显降低;两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两组之间Ch-CACT值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
儿童是支气管哮喘疾病的好发人群,用悬灸进行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研究,充分发挥中医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程发展、预防疾病发作、提高生存率等方面的独到优势,显示其有良好的多重效益和应用前景[3]。
本次研究观察发现肺功能值(FEV1、PEF)在热敏灸组、压敏灸组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间肺功能值(FEV1、PEF)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间肺功能变化情况相当。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均无明显改善。说明两种灸法有其共同的作用基础。
由于腧穴具有动态变异性,临床实践表明仅仅依靠骨度分寸定位或体表标志定位法是无法对热敏态腧穴进行准确、动态定位的。而粗定位(骨度分寸法定位)与细定位(探敏定位)的二步定位法则是腧穴准确定位的非常实用的好方法。在临床上行悬灸的同时,选择高效腧穴,观察腧穴动态变异,注意灸治得气,能够使灸治效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