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1-23 18:19:18张立玖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9期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人员研究组

张立玖

(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精三科,辽宁 沈阳 112300)

急性脑梗死是心脑血管常见疾病之一,该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由于急性脑梗死的起病较为突然,并在起病后数小时达到高峰,因此,需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与护理,进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2]。本文主要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开展心理干预后对其抑郁状况、生活质量的临床影响,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信息:本次研究样本选自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样本量为62例;样本选取时间在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根据护理的方式进行分组,其中,使用常规护理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本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为51~72岁,平均年龄(58±2.12)岁。强化心理干预的另外3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本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为50~71岁,平均年龄(57±2.32)岁。两组在男女患者病例数、年龄等的对比上,差异不明显,且P>0.05,可深入研究。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药物护理、病情监测及出院指导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强化心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面带微笑,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详细为患者介绍病房规章制度、疾病发生因素、治疗原则等,进而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②针对性地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认真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根据评估的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如对焦虑、恐惧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言语鼓励、安慰患者,也可以通过问谈式、理解式、询问式等方式和患者进行交谈,从而掌握患者心理的变化,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对于有消极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积极引导,多陪伴患者,消除其孤独感。同时,护理人员还可让患者参与到下棋、聊天等活动中来,进而丰富、充实患者的生活,缓解其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情绪。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帮助患者重新树立起正确、积极、乐观地信念,并告知患者家属,探视时间尽量以轻松、平和的心态与患者进行交流,并不要在患者面前表现出冷淡、担忧等情绪,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③认知行为干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多因对疾病、治疗的认识不到位;因此,护理人员应强化对患者的认知干预,告知患者各种治疗药物的用药方式、剂量、不良反应等;同时,护理人员还可开展健康讲座,为患者释疑,进而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强化对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告知患者家属,家人的陪伴对于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性。④温馨的环境护理:舒服、适宜的住院环境能够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因此,护理人员可在病房内放置患者必需生活用品,并在病房内放置绿色植物、鲜花等,让病房家居化,从而让患者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

1.3 效果评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护理前、护理后患者抑郁状态进行评定,其中,评分高低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呈正比;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C30)对两组护理后患者生活的质量进行评定,包括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躯体功能等维度,评分越高,患者生活的质量就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录入SPSS数据库中,并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用于表述计量资料;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时,方具备统计学的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HAMD评分:护理前,研究组HAMD评分(34.12±2.41)分,对照组HAMD评分(33.21±1.83)分,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研究组HAMD评分(12.33±0.45)分,对照组HAMD评分(17.87±0.48)分;两组护理后HAMD评分明显下降,与护理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2.2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护理后,研究组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躯体功能等维度评分为(76.56±1.34)分、(75.67±2.34)分、(78.98±3.21)分、(70.87±3.21)分,对照组为(65.67±3.21)分、(63.45±3.19)分、(62.02±3.17)分、(59.69±3.27)分,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的患病率在整个脑血管疾病中约占75%至80%,其中,约有40%的患者合并有抑郁症状,最终加重患者病情,影响患者生活的质量。临床虽有药物控制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但强化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更为关键。本次研究中,强化心理干预的研究组,其HAMD评分、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符合雷琼等[3]研究的结果;由此证实了,强化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最大限度改善患者抑郁症状,进而提升患者生活的质量。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猜你喜欢
脑梗死护理人员研究组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国药业(2014年20期)2014-05-17 03:13:57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