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美声唱法中男高音过渡声区的训练

2018-01-23 15:43戈海涛
黄河之声 2018年13期
关键词:声区混声假声

戈海涛

(琼台师范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所谓过渡声区指的连接胸声区和头声区的一组音,从发声生理机能来说,男高音的过渡声区大约是d2—#F2这段音域。男高音演唱者要充分认识到,对于优美的歌唱两个声区都是必需的,而且从一个声区到另一个声区的过渡应尽可能的平滑,不露任何过渡的痕迹。

一、男高音演唱技巧的特点

由于男高音的声带体积和较小,其伸缩能力相对有限,不像女高音那样可以用假声唱高音,男高音主要是采用真假混合声的

技巧获得高音,而且还要唱得集中明亮、刚健有力、具有金属性色彩和穿透力,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男声唱高音的技术难度。从心理上讲,要唱出超越自然音域的歌声确实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有些歌者一想到要唱高音心里就会紧张,造成歌唱器官僵硬和气与声脱节的现象,反而会进一步加大唱高音的难度。热情自信的心理会产生结实、爽朗、具有穿透力的声音,紧张的心理会使歌唱器官、肌体失去平衡、协调的歌唱状态。演唱如果不能保持积极、放松、自信的心理就无法获得正确的发声和歌唱状态,因此在心理上就要先镇定。一旦心理紧张,歌唱的器官必然会出现缩紧、不自然的状态,歌唱技巧就很难正常发挥出来,尤其是对高难度、高要求的男高音来讲是很容易引起紧张的。所以说,要保证歌唱技术的正常发挥和进步,就必须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

男高音的难是相对的,只要刻苦钻研、勤奋努力,一旦掌握了歌唱技巧的精髓,唱高音便会是一件很轻松愉快的事情。只要具有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和坚毅的品格,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取得进步。要唱好男高音还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练习时必须严格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来进行,即必须从中低声区—换声区—高声区这样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歌唱机能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当一个阶段稳固以后,才可以再往下阶段进行。对于歌唱训练所采用的音阶练习,一般情况下是按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的,也可以按照相反的顺序进行,即歌唱的发声练习走向可以是从上往下。中声区是人的自然声区,也叫基础声区,比较好唱,但在中声区建立规范、稳定的发声状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发声时要注意多用柔起音;在基础声区建立正确的发声位置和通畅、松弛的声音状态是获得良好高音的坚实基础。换声区是中声区进入高声区的转折点,是男高音最关键的声区,转换得好,高音就容易唱;转换得不好,高音就很难解决。需要提示的是,中声区固然好唱,但一定要唱得规范才能为高声区做好铺垫,完全靠肌肉发出来的声音是要不得的。男高音的高声区是最具震撼力和戏剧性张力的声区,是男高音魅力的主要象征,如果一个男高音的高音唱不好,便失去了其男高音的价值和意义!

二、男高音要掌握换声技能

从低音往高音唱时,随着音调的升高,唱到某处感到困难时就要换一个声音唱,这就是所谓的“换声”。我们可以在换声处听出中间有两个不同的声音,即真声和假声。真声和假声交换处有一个“坎”,这个“坎”叫换声点。换声点以下的小三度就是换声区。这也是鉴别声部的重要依据。

在换声区的区分中,只有从中声区到高声区才存在着声区转换问题。每个声部都有一个换声点,换声点上面半个音和下面大约四至五个半音构成了换声区。换声区训练的目的在于抹去声区交接的声音痕迹,统一声区。

声区的形成,是歌唱状态下发音器官生理调节状态所产生的物理效应的客观反映。最早科学地划分声区的是19世纪后期意大利声乐大师加西亚,他提出声域分三区:胸声区、中声区、头声区。这个理论传到我国后,把它与我国传统提法相结合,便将声域分为真声区(胸声区)、混声区(真假结合的中声区)、假声区(头声区)。不同的声区具有不同的音色特点。高声区的音色一般比较高亢、明亮;中声区的音色一般比较柔和、自然;低声区的音色则往往具有浑厚、沉稳的特点。

换声区并不是歌唱声区结构上的某一区域,而是指在声区转换过程中存在的过渡区域,一般包含中声区后半部分及头声区(即高声区)的前几个音,大约有五六度的范围。下面是各声部由中声区转入头声区换声点的平均高度:

换声区具有过渡的性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是换声训练中十分关键的部分,也具有一定的难度。训练者既要把握中声区发音特点,还要注意转换到头声区时,保证其过程自然流畅,音色完美和谐。为了达到这一效果,训练时可以在中声区与高声区的衔接处,采用“混声”及集中声音、逐步过渡的办法,使声音平稳进入高声区,使声区获得统一。

随着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混声唱法已经被声乐界公认为最理想的演唱方式。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人类的声音共有两种状态,即真声与假声,混声唱法正是运用了二者之间互相转换,协调搭配的方式产生了完美的音乐艺术效果。

真声又叫做胸声,俗称大本嗓,传统戏曲中也称为大嗓,这种声音是人的自然音域。真声发出时,声带做整体振动,边缘圆纯并较松弛自然。因而又叫做胸声。真声所跨越的音域并不够宽广,所以在演唱时如果单纯依靠真声演唱,一些高音的部分是不可能完成的。

假声是与真声相对而言的,这种声音是建立在真声基础之上的,一般用作演唱高音。假声的具体发声,一般是以头腔共鸣运用为主,声带闭合做边缘部分振动,在歌唱和训练中都有一定的难度。假声的优点主要是音域高、位置高,唱出来的声音松弛、通畅、自然。但是也存在弊端:由于假声的演唱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演唱者的功力达不到,唱出来的效果就会不够结实,暗淡无力,不能获得良好的发声效果。

综上所述,在实际声乐训练与演唱中,演唱者经常会出现真假声“打架”的现象,或用纯真声演唱,或用纯假声演唱,这样就给人音色不统一的感觉。为此,为了使演唱者在歌唱时做到音色统一、自然、协调,就要充分运用混声唱法的特点,即将纯真声和纯假声这两种不同的唱法统一在混合声区上歌唱。

要做好换声,歌唱者首先应基本掌握中声区的唱法,然后因人而异地作具体调整。有以下几种方法在实践中是行之有效的:打好中声区的基础;利用母音转换手法来换声。

三、完美的过渡能获得良好的共鸣音响效果

歌唱的实质就是要充分发挥共鸣器官以获取尽可能大的共鸣音响效果,是扩展音响、支持音高、调节声区、变化字音、美化音色的关键与枢纽,没有良好的共鸣就根本说不上美好的歌声。由此,演唱音质美的审美效应与运用发挥共鸣的作用至关重要是显而易见的。

人们在歌唱中所感觉到的头腔共鸣实际上是由于高泛音对脑部的剌激作用所引起的听觉反应。因此,头腔共鸣的实质在于高泛音的数量,歌唱发声中的高泛音数量越多,头腔共鸣的效果就越好。

从物理学角度看,高泛音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基音的高频振动;二是空气柱的高频振动,而基音的高频振动则是激发空气柱高频振动的先决条件。要获得理想的基音频率,关键是要调控好声带的发声运动形态,高频率的基音振动主要应利用“声带制振作用”产生;而要获得理想的空气柱频率,则应调控好咽管的共鸣形态,高频率的空气柱振动主要应利用喉咽和鼻咽的管体共鸣作用产生。

上述对头腔共鸣的本质分析,为我们在歌唱中对头声的追求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在歌唱活动中,常见有人误以为头声就是要将声音唱在头部,因此拼命把噪子往上挤吊,甚至恨不得能揪住自己的头发将声音拽上头顶,但效果却适得其反。当明白了头腔共鸣的基本原理之后,在实际的歌唱发声过程中只需注意调控好声带及咽管的运动形态,产生出丰富的高泛音,便可自然获得理想的头腔共鸣,而大可不必人为地去制造所谓的头声。有助于训练头声位置的发声练习是哼呜练习,哼鸣练习时,嘴巴打开的程度就好像嘴里含着半口水的状态,把握好颅骨中央“想”的位置和“苹果骨”这两个核心。在哼鸣位置上发声,同音反复,练习时要连贯、匀速,每条练习间隔只换一次气息,吸到底保持在腰部。以追求歌唱状态为第一位,不要只追求音量。半音阶上行,然后再下行。哼鸣位置即发声位置,张口哼和闭口哼时,声音位置和状态不变,既能大声歌唱,又能小声唱,怎么哼就能怎么唱,说明哼鸣位置是对的。叹气哼和牛哼对于准确找到发声位置是很有效的两种方法。在进行哼鸣训练时,声音由弱假声到半真半假的声音,再到具有鸣响音质的真假结合的混合声,渐渐地稳定、发展这种发声技巧的机能,逐步达到能够建立成熟的科学发声状态。在歌唱训练拓展音域时,要听哼鸣时真声色彩的比例和程度,来判断当前所能唱出的真实音高,从而渐渐地扩展音域。不要一开始有点起色就急于放开唱出大而洪亮的声音。

四、男高音过渡需要掌握混声唱法技能

混声又叫做混合声,是介于真声与假声之间的一种中间声。也就是说,混合声将人类声音的两种状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了满足歌唱时的具体需要,二者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这里的混合指的是将真声与假声重叠在一起,而不是相互割裂的。混声唱法的每一个音都包含着部分真声与部分假声,只是二者的比例不尽相同。相对来说,唱低音、中音时,真声与胸腔、口腔共鸣的因素就较多,假声的成分就较少;唱高音时,假声与头腔共鸣的因素就相对较多,而真声的因素就变得少了。总之,混声唱法就是通过人类两种声音状态之间的联系与结合,从而达到声音的整体协调效果。

混声唱法之所以会被广大演唱者所采用,主要是因为它有自身无可替代的优势。混声唱法音域比较宽广,能产生丰富的音色变化,音量的控制也十分自如,并且能产生良好的共鸣效果,因而音乐演唱的题材十分广泛。此外,混声唱法的运用过程中还能够使声区、音色、共鸣腔体达到统一协调,同时使声音产生"焦点",并获得好的声音位置。总而言之,混声演唱的综合运用为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声乐作品的演唱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五、结语

我们研究男高音过渡声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消除各歌唱声区之间的声音状态差异,以达成歌唱声区状态的统一,而不是为了机械地印证不同声区的客观存在,对提高歌唱声区的整体状态调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声区混声假声
我问雪莲花(混声合唱)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谈声乐“真声”与“假声”演唱技巧
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应用
男教师假声示范在女生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声乐演唱中换声区的训练方法
假声位置真声唱的运用及分析
浅谈声乐的歌唱技巧
论民族唱法教学的基本结构
搭建声音转换和统一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