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莹 杨永光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造成高技能人才需求的与日俱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综合职业能力代表着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分析了课程改革的意义,提出了综合职业能力本位下职业院校商科专业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策略。
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石,也是课程改革的指导原则和方向,从北美的CBE课程到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改革,能力本位的内涵不断丰富,更加接近今天所提的综合职业能力本位。传统的能力本位实质上是技能本位,是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结合工业生产流水线提出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思想,以岗位任务层层分解、简单动作的大量重复训练为模式。新科技革命背景下,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提速,岗位界限日益模糊,管理层级逐步“扁平化”,单一操作技能已无法适应行业企业,需要技术人员站在产业链与生产全过程的高度审视工作内容,实现跨岗位、跨领域的任务衔接与技能迁移,因此,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得到广泛关注。
当前,国内学者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定义较多,并对几个相似概念进行了区分,如“职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行动能力”等。整体来看,综合职业能力的研究视角更加系统化、将分散的概念体系化。本文认为,综合职业能力是指由知识、能力、技能、态度、情感等多重因素构成的,为完成工作所应当具备的综合能力。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工作者既是“职场人”也是“社会人”,既要掌握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也要具备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不仅能胜任某一工作岗位,更能够实现跨岗位的能力迁移,因此,综合职业能力并不是能力与技能的简单概括,不仅包括通用技能、专业技能,还包括文化水平、职业素养、道德情操等要素,重视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相比于传统意义的能力本位与技能本位,综合职业能力本质上是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对完整工作过程的自我建构,注重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面临严峻挑战,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既满足现阶段企业人才需求,又着眼未来,培养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是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解决各类问题的全面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因此,综合职业能力本位下的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化、长期性的工程。课程改革与建设是教育教学工作的载体,传统职业教育课程是按学科体系编排,重理论、轻实践,专业能力训练不足,缺乏创新创业能力、人文素养、团队精神等“软实力”的培养,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面对复杂工作情境中的问题缺乏应变能力,因此,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
商科专业是指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人力资源等专业的统称。从服务领域来看,商科专业主要面向商贸流通、生产制造、经济金融等行业,培养商业经营与管理、业务操作与策划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工作岗位来看,商科专业人才事实上是应用型商业管理人才,从事商务组织与管理工作,其职业上升通道也更倾向于管理职位。
职业院校商科专业具有如下特点:(1)理实一体。商科专业学生既要掌握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又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相比于工科专业技能,商科专业技能并不能显性化为具体的实体产品,更多体现在沟通技巧、表达能力、谈判能力、推销技巧、策划能力、流程管控、商品陈列、物流操作等“软技能”方面,其能力也展现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2)开放性特征显著。新经济时代,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对传统商业体系构成巨大冲击,商科专业要基于开放理念开发新商业环境下的课程体系,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商业思维。(3)创新性与个性化兼具。商业企业工作岗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融合了更多个性化色彩,对工作者的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跨岗位业务操作能力要求更高,因此,职业院校商科课程体系要充分认识学情,教学过程既培养团队精神,又鼓励个性化发展,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
综上所述,商科专业学生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诉求比较强烈。近几年,在“工匠精神”的感召下,我国职业教育工科专业风生水起,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得到广泛关注,传统商科专业由于实物化技能的缺失,在招生、就业、教改等诸多领域遭遇挑战。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商科专业课程改革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从本质属性来看,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院校商科专业的必然要求,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综合职业能力本位下的商科课程改革要打破传统学科分割状态,创新细分领域的专业课程,形成专业集群化发展。例如,可以将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物流概论、人力资源等专业基础课合并教学,构建真实商业情境,设计开发专业方向课程,基于典型工作任务,以行动导向理念推进一体化教学实施,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关注工作方法的传授与能力迁移,既激发创新潜能,又强调工作态度,促进团队合作,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在课程改革进程中,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做到“教学相长”,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综合职业能力是将通用技能与专业技能并重、职业素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人才培养理念。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高度重视专业技能培养,课程与教学改革也始终围绕专业技能展开,从学生的企业实践来看,通用技能仍不可或缺。通用技能是计算机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运用、写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技能的总称,具有普适性、应用性等特点,是从事各类职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是职业发展与变迁的基础条件。当前,职业院校学生通用技能的匮乏已严重影响职场竞争力,无法胜任基层岗位,造成学生择业有困难、升迁有障碍。因此,商科专业要在培养专业实务技能同时,重新审视通用技能,加大支持力度。教学团队要深入企业,做好岗位调研,收集整理企业人才需求的最新资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制订过程中增加通用技能实训,编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要在“学会”的基础上,做到熟练化、专业化,夯实职业能力基础。
随着就业取向的多元化与职场竞争的加剧,“跳槽”、专业不对口与岗位变动已是常态化现象。当前,职业院校学生能力迁移普遍较差,进入新岗位、从事新工作的快速学习能力与本科生相比明显不足,而且职业院校学生的校内求学时间较短,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影响了职场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开展通专结合、一专多能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是职业院校的新任务。商科专业课程之间具有非常强的相通性,开展跨专业实训是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手段。跨专业实训要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项目化任务为载体,将综合职业能力分解到各个子任务模块中,在实战对抗中培养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管理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既掌握商务管理的基本技能,又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本位下课程改革的起点是课程开发,与本科教育不同,职业院校课程开发要以企业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技术技能培养为目标,因此,课程开发必然要基于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综合职业能力本位下的商科专业课程开发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与创业为导向,课程内容要以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为主线,及时跟踪行业前沿动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内容,保持课岗融合,完善课程体系。鉴于商科专业特点,在“众创”背景下,还要有利于学生的创业、创新和职业发展,增加创业创新课程体系,探索校内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路径与模式,拓宽职业发展通道。
教学团队要深入企业一线岗位,筛选整理工作任务,要联合企业专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打造课程开发团队,共同分析研讨行业企业能力需求,不仅要提炼实务性技能,还要按照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与逻辑关系构建典型工作任务。教学团队要按照工作情境与项目,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任务,强化实践性综合技能培养,实现工学结合。
综合职业能力本位下课程改革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过程,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开发完成之后,更加重要的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展开,是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保障。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宗旨是让学生在习得技艺的同时,获得全面与均衡的发展。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模式,是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措施。
商科专业课程实践性非常强,教学团队要按照商业经营管理过程序化教学内容,将专业知识与技能融入项目任务中,创设实战型商业环境,以真实的商务管理项目为载体,学生在高度互动的情境中完成任务,在商业对抗中获取知识,从分析问题、过程管理到目标管理,得到全面锻炼。真实的商业环境注重团队合作、商务礼仪、市场调研与技能展示,融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教学过程中要丰富教学手段,从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向项目化任务过渡,在行动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商业组织、策划、管理与操作技能,在商业实战中激发创业能力,让学生在毕业后既能快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又能自主创业。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开发、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评价体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相比于工科实体产品与设备操作的评价,商科专业隐性技能相对较多,其评价难度也相对较大,因此,综合职业能力本位下商科专业的课程改革评价应是一个多元化、多维度的体系。
首先,课程评价内容要涵盖知识、技能、职业素养、迁移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多个评价方面;评价的渠道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增加在企业见习、实训、实习环节的企业评价内容,实现多主体评价;而且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采用工作现场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法。其次,商科专业的技能更多地展现在项目化任务过程中,因此,评价标准要以过程为主、结果为辅,技能为主、理论为辅,突出沟通能力、创业创新、逻辑思维、适应能力等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考核;要丰富考核方式,推行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体系是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估与反馈,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断完善商科专业课程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商科专业建设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手段。
商科专业是与经济环境结合极为紧密的学科,新科技革命下的商业管理异彩纷呈,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管理手段不断更新,对员工跨岗位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综合职业能力本位下的课程改革需要全方位资源支撑,才能深入推进。
首先,现代职业教育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企业资源,为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岗位调研、开发课程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让典型工作任务开发的基础更加牢固,更接近真实工作岗位。
其次,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挖掘校内实训资源。近几年,很多职业院校建成了各类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很多设施设备处于先进行列,但从实践运行来看,很多资源并未充分利用。教师要发挥校内实训资源的优势,盘活校内的存量资源,开发学习性任务与实践性项目,在校内实训室开展行动导向教学。在当前信息化技术逐步普及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教学的推动作用异常明显,教师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将信息技术贯穿于课程改革始终,提升课程改革质量。
整体来看,商科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面向工作岗位构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围绕职业能力和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吸收企业实用的新知识、新技能,重构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渗透、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注重学生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养成,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信心,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培育健全的人格,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