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燕
摘 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阅读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积累、在写作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等方式,提升学生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培养能力;阅读积累;写作训练;语言文字运用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根据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看来,若要强调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则须聚焦于“语言文字的运用”。
鲁迅曾说过:“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语言文字运用何尝不是?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前提是积累语言文字。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相关教学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给运用文字打基础的。在日常教学中,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加趣味性,是提高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可以通过猜字谜的方式,让学生记住所学的生字。如:“白马王子坐在石头上”,记住生字“碧”。也可以通过“偏旁区分形近字”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生字。如:“燥”,天气干燥就着火;“躁”,脾气急躁就跺脚。还有其他编顺口溜的方法,如:“烈日炎炎不外出,月下散步最舒服”,这就引导学生“散步”的“散”,有一个部件是“月”而不是“日”。除此之外,还可以依靠事实识记,如:有了太阳才温暖,就不会将“暖”字写成“目”旁。
不过,识字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和主动识字的愿望,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减、换偏旁,进而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
“找朋友”的小游戏,其实是给生字组词,学生进行着游戏完成口头组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保持了较高学习积极性,达到学习文字的目的。
总之,学生形成了自主识字、组词的能力,就为语言文字的进一步運用,如阅读、写作等打下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汉语的听话、说话、阅读、写作能力,这四种语文能力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具体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围绕听、说、读、写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听,是倾听,能提出疑问与人讨论;说,是表达,要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读,注重朗读的方式与层次;写,注重围绕一个意思写完整、写具体。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学生的听、说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在阅读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积累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了翅膀。”书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阅读书籍,又正是我们进行语言文字积累的一种重要方式。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课堂阅读教学,二是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活动。低年级,字词学习是关键,于是我布置每位学生在《课外阅读登记表》记录阅读情况。略有不同的是,一年级时要求每天摘抄两至三个好词,二年级时要求每天摘抄一个好句。而这班学生升至三年级了,我将《课外阅读登记表》更换成了《读书摘录》,要求每位学生每周摘录两个好的句段。希望通过阅读,从“词”到“句”,再到“段”的积累,为语言文字运用的另一方面——写作——累积素材,避免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为此,每学期在阅读方面我会举行两项活动,一是“一分钟演讲”,二是“共读一本好书”。前者是每天安排一位学生讲故事,谈感受;后者是在初期时确定一本书籍学生开展阅读,并在期末之前举行交流会,评选“阅读之星”。这样一来,在锻炼学生对文本认识的同时分享读书心得,又让他们在说的过程中学会了运用语言,一举两得。
四、在写作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如果说写一篇作文就像是建一栋房子,那么,作文中的词句就好比房子中的一砖一瓦。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三组课文的其中一篇《秋天的雨》,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秋天的景物写得形象、生动和有趣。
然而,本单元的习作要求以“秋天的景色”为主要内容开展写作,在我班学生上交的作文中,我看到了写作训练对他们语言文字运用的直接影响。在描写秋天景色之美时,我看到了一些仿写的句子。由“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仿写出“路边的菊花欣然怒放,有橘黄的,深粉的,有雪白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我还看到了课外阅读积累的优美句子,如:悄悄地,悄悄地,秋姑娘迈着轻快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给大自然增添了许多色彩。又如:秋天,让人感觉走进了一幅绵延不断的画卷,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样一来,在加强语言积累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自始至终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根本。语文教育只有牢牢抓住了这一根本,才能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任务。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