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春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教学模式。想要使小组合作达到效能最大化,一定要重视其中的几个要素。但目前来看,这种小组合作实践中的很多要素往往被忽视,这导致其往往不能达到教师和学生的目标。例如,分组不科学、合作学习内容安排不合理等,都会对小组合作产生冲击。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出发,探究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应具备的要素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而得出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国内外教育界呼声极高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方式。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有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三种基本方式,而生生合作则主要体现为小组合作这一形式。笔者曾于2016年到厦门市蔡塘中学进行了参观学习,该校力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并且依靠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对学校硬件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使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进一步扩大,这使厦门蔡塘中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连年提升,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此外,学界与业界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描述也各不相同,相比之下,笔者赞同学者郭传省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总结出的概念,即“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异质学习小组为主要组织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成绩为奖励依据,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上的发展的教学策略体系。”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认知以及情感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于传统课堂的讲授型模式,在很多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发展。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六个方面,小组合作学习对这些因素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众多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往往比个人单独学习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效率。不同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也增加了解决问题的不同创意,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第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非智力因素指情感、意志、性格、兴趣、动机等方面,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尽管学生在智力因素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小组合作学习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机水平,并且能够增进学生间的情感,发展他们的人际交往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和喜爱也会有所增强,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要素以及出现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是简单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只有具备了相应的要素,才能称之为小组合作学习。第一,积极的相互依赖。包括目标、奖励、资源、角色的相互依赖。小组成员在小组里合作学习,共享学习资源,互相帮助,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合作学习小组必需的第一要素。第二,责任感。小组合作学习,首先需要小组成员自身要有责任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完成个人的任务,同时要有小组责任感,一个学习小组是一个整体,学习评价以小组的总成绩为依据。第三,良好的交往技能。小组成员之间要彼此了解并互相信任,能够倾听他人,也能够清楚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同时小组成员要能互相帮助,共同处理意见和分歧。第四,良好的小组组织建设。创建良好的小组形象,明确组员之间的分工,明确小组学习的各项规则。第五,小组加工,即小组成员自我评价与反思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小组成员,还需要教师的评价与指导。
当前,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大部分教师的重视,也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数学教师只有清楚了应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应用于教学之中。就笔者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以及笔者对小组合作模式的探究来谈,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在应用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学生和数学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到位
就笔者对一些数学教师和学生的观察和访谈来说,很多数学教师和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没有清楚的认识。有些数学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够,把小组合作学习等同于讨论学习,只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最后请几位学生回答問题,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同样,也有许多学生意识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也不完成自己的任务,不参与讨论,或者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聊天。这样的情况下,小组学习只是一个形式,并没有起到实际作用。
(二)分组不科学,分工不明确
很多时候,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是前后桌的学生,或者学生自由组合成的小组,这样的小组没有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一原则。随意组合的结果就是组内各成员无法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而班级各小组的水平也不一,不利于合作小组的成长,也不利于对班级各个小组的评价。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机过于随意
合作学习的内容需要数学教师精心设计和选择,并不是所学的知识都适合小组学习。很多时候,分组学习的内容就是数学课上教师提出的一个问题,不判断该问题的难易程度,便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很多确实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在课下研讨的问题,则是由数学教师直接讲授出来。
(四)数学教师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小组合作学习就只是小组内的学习,数学教师完全不参与,不对合作学习的方法、技能给予指导,有时候教师只是要求一个合作学习之后的最终答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教师参与太多,学生还未讨论,教师就已经给予很多解释,学生失去了讨论的兴趣。同时,针对某些数学证明题,由于时间不够,学生还未讨论出结果,教师便已经要求终止小组合作学习,公布答案了。
三、促进小组合作教学的策略
那么,如何较好地把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数学中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德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经常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排在首位,这表明了人才塑造过程中“德”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想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只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德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配合,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最大化。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对各地名校的学习经验,个人非常赞赏厦门蔡塘学校在“德行教育”方面坚持的“以德立人,文以化人”的理念:只有长期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才能真正实现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提升学生的“德行素质”是一个系统性的、长期的工程。在具体实施方面,笔者有如下的建议:第一,教师要从言行习惯入手,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举止习惯,注意仪表仪容,使用文明用语等;第二,从人际公德入手,培养学生尊老、平等待人、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等公德;第三,要把学生的习惯养成当成日常教育来抓,如,班级日常自查与学校专项检查相结合,行政值日巡查与导师定岗督查相结合等;第四,要植入德育文化建设,致力于学生的品格发展,如可进行“国学启蒙”,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等等。总之,对学生的“德行教育”应该坚持事无巨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彼此尊重及相互鼓励的学习氛围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模式中共同进步。
(二)合理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机
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核心的、普遍性的问题,不宜太难或太简单;同时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性,有利于全员参与。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应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尽可能提升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前合作中,教师可以布置给小组预习新课的知识,小组内的成员分别预习后再合作讨论不理解的知识以寻求理解和答案;在课内探讨时,教师尤其要注意处理好集体教学和小组学习的时间分配问题,选择适合课上探讨的内容;课后研讨是最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作用的模式,课后研讨的内容应是课程的重难点问题或者课内知识拓展,在促进学生知识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发展。
(三)科学分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
数学教师在给学生分合作学习小组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小组成员4到6人,尽可能使同一学习小组内的成员有性别、性格、兴趣、特长、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的差异,小组内既有男生也有女生,既有开朗的学生,也有性格内向的学生,既要有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要有“学困生”。每个小组设立一名小组长,小组成员轮流当小组长。其他小组成员由小组长负责分配工作,如有人负责信息搜集,有人负责整理,有人负责汇报,等等,要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做。最后,课堂上数学教师可对学生座位进行灵活调整,将同一小组内同学整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可以将现有的课桌调整成小组讨论的形式。当然,如果学校基础设备完善,可采取圆形会议桌来代替传统课桌。
(四)充分发挥数学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在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数学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数学教师要走下讲台,切实参与到小组之中。数学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分组,要确定合作讨论的内容,明确合作学习的要求并及时地巡视、观察和指導。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笔者在上文已经论述了,而明确合作学习的要求则包括对合作内容的解释、合作学习时间的安排、成果展示的要求以及评价的规则,等等,这些都需要数学教师做出充分的说明。尤其重要的一点就是数学教师要及时地巡视、观察和指导小组学习,并且寻找有价值的展示小组,如典型的解答或者普遍性错误的小组,或者具有独特性的解答和特别体验的小组。总之,数学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并不是旁观者,而要充分发挥主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和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也符合核心素养的要求,在初中数学具体的教学应用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要素,克服小组合作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数学教师的作用,使合作学习发挥出良好的效果,充分促进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传省.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
[2]马红亮.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03(5).
[3]曾继耘,张兰婷.小组合作学习中“边缘人”现象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6(4).
[4]赵秋芳.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教学研究,2015(11).
新课程·教师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