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国旦
摘 要:在体育教学的改革中,教育方式逐渐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转变,这其中不仅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堂教学,更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性,让学生们积极地面对课堂,而不是被迫地学习,体育是一项有很大趣味性的学科,但是在现如今的体育教学中仍有压制学生天性的现象,由于学校对体育学科的不重视,很多体育课堂被其他学科占用,学生们甚至为了考试而放弃体育课堂,这种现象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初中教学;体育教学;生本理念
体育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而存在的,但实际上体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锻炼出强健的身体,更能在体育中锻炼学生们的拼搏精神和合作意识,但这不仅仅需要教学内容的精练,更需要教学模式的改变。体育老师需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堂教学,尊重学生们的兴趣爱好,老师要到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正确引领学生们在课堂中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为成就自己的梦想铺设阶梯。
一、何所谓生本教育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这与“生本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生本教育”,就是指以学生为本进行教育,在现如今的课堂中,“师本教育”是最常见的,老师在课堂中占主体地位,老师一味讲,学生们一味听,但是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学生们的天性,很容易让學生们形成定式思维。笔者认为,要做到“生本教育”,必先从老师的教育理念开始,老师要转变自己的思维,以学生们为主体展开课堂教学,“教是为了不教”,老师应该站在一个引导者的位置来激发学生们的潜能,让学生们意识到学习的意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体育中的生本教育
体育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一种活动,在学校,体育也是一门课程,与其他需要学生们坐在教室里听讲的课程相比,体育课自身具有更大的趣味性和自由性,体育课程是促进学生们全面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很多学校并不重视这一门课程,想要快速推进“生本教育”,就需要学校重视起来,体育课顺利展开,才能实现体育中的生本教育。“生本教育”中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所以在初中体育的教学中,老师除了关注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更要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让学生们能够在体育课堂中感受到同学间的友谊和老师的爱护,培养学生们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意识。
现如今的初中体育课程较为注重学生们的身体锻炼,老师讲解要点之后,学生们需要按照老师讲解的进行练习,但是还是有很多体育课堂不能够做到以学生为本,很多体育老师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们放松的课程,没有具体的要求,也无需老师的教导,在例行公事地做完一些准备活动之后,就让学生们自由活动,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们认为体育课没什么用处,长此以往,十分不利于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笔者认为,体育老师在上课之前,要提前备课,明确课堂教学目的,并让学生们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们切实能在体育课堂中锻炼到身体,学习到基本技能。例如,老师在教导学生们学习篮球时,就需要让学生们先做热身运动,老师要严格把控,让学生们能够放松自己的身体,以免在运动中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热身运动过后,老师需要先让学生们了解篮球规则,并让学生们熟记这些规则,然后再进行篮球的相关教学,如,运球、投篮和传球等,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在没有老师专业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篮球运动,而后,老师可以示范一遍专业的动作标准,让学生们体会到这其中的差距,从而让学生们自愿进行较为专业的学习。老师可以放开课堂,让学生们自行钻研一些动作要领,老师在旁适当指导,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并让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品尝到成就感。
初中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也不乏喜欢运动的学生们,但是运动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的活动,体育是集体的活动,只有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下,运动才能变得有趣。例如,在篮球运动中,需要五个人一组,虽然一对一也可以玩一场,但是相对来说,五比五更能激发学生们的拼搏意识,老师可以举行小型的篮球比赛,让学生们在篮球比赛中学会互帮互助,相互配合,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合作的意识,比赛中有合作就一定会有竞争,老师要注意学生们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们意识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老师既要激发学生们的拼搏精神,也要让学生们学会合理竞争。初中生们正值青春热血的年纪,身为体育老师要教会学生们用运动来排解心中的烦闷,用竞争来获得尊重,用汗水来赢得成就。
体育课一直都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必修课,它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更能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协作意识和拼搏精神,大量的运动更是能够磨炼学生们的毅力。老师要彻底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们的天性,发掘学生们的潜力,激发学生们的拼搏精神,让学生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心性。
参考文献:
[1]韩滨.以生为本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7(17).
[2]季光耀.运用“生本教育”思想指导初中篮球队训练[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11).
新课程·教师2017年11期